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49篇
  免费   657篇
  国内免费   321篇
耳鼻咽喉   54篇
儿科学   20篇
妇产科学   71篇
基础医学   141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3126篇
内科学   330篇
皮肤病学   34篇
神经病学   211篇
特种医学   106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351篇
综合类   2635篇
预防医学   847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1236篇
  65篇
中国医学   1567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149篇
  2023年   615篇
  2022年   461篇
  2021年   622篇
  2020年   570篇
  2019年   580篇
  2018年   183篇
  2017年   417篇
  2016年   352篇
  2015年   389篇
  2014年   688篇
  2013年   596篇
  2012年   704篇
  2011年   699篇
  2010年   570篇
  2009年   510篇
  2008年   462篇
  2007年   387篇
  2006年   306篇
  2005年   326篇
  2004年   361篇
  2003年   299篇
  2002年   242篇
  2001年   132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探讨产后妇女盆底肌功能情况并分析造成妇女产后盆底肌损伤的相关因素,为预防妇女因生产造成盆底肌损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2019年1月至2020年11月在湖南省长沙市和株洲市各1家医院产科进行6~8周产后复查的产妇为研究对象进行资料收集及盆底肌力测定,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进行盆底肌力异常情况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产后妇女盆底肌异常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对1 628名产妇进行调查,年龄22~38岁,平均(29.68±5.36)岁;孕次1~5次,平均孕次(2.43±1.16)次;产次1~5次,以1~2次为主,占72.4%。检出1 142例产后6~8周产妇为盆底肌力异常,异常率为70.2%。年龄30~38岁(OR=3.766)、产次≥3次(OR=2.633)、阴道分娩(OR=7.478)、孕期增重过多(OR=1.597 )及胎儿出生体重≥4 kg(OR=5.078)的产后妇女盆底肌力异常的风险较高。结论 湖南省产后妇女盆底肌力异常率较高,年龄、产次、分娩方式、孕期增重及胎儿体质量是造成产妇产后发生盆底肌损伤的重要原因,应采取相应措施,降低产后妇女发生盆底肌损伤风险。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旋后肩法用于肩难产产妇,对其产后盆底肌功能的改善作用。 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20年1月,在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采用旋后肩法完成肩难产助产的28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并纳入研究组。选取同期在本院分娩,采用耻骨联合上加压法完成肩难产助产的25例产妇纳入对照组。采用表面肌电图(sEMG),获取2组产妇分娩8周后盆底肌收缩运动肌电值。采用成组t检验,对2组产妇一般临床资料、盆底sEMG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对2组产妇分娩巨大儿所占比例等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病例收集医院伦理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审批文号:[2018]伦审字(28)号]。与所有受试者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结果①2组产妇身高、体重,分娩时人体质量指数(BMI)、孕龄、年龄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2组产妇分娩新生儿的出生体重和巨大儿所占比例分别比较,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研究组产妇前基线值、快肌收缩最大值、混合肌收缩最大值、混合肌收缩平均值、耐力肌收缩平均值、后基线值分别为(1.4±0.3) μV、(23.8±5.5) μV、(19.9±3.4) μV、(17.2±2.9) μV、(13.7±3.0) μV、(1.3±0.3) μV,均超过对照组的(1.3± 0.3) μV、(20.6±4.4) μV、(17.7±3.3) μV、(14.2±4.1) μV、(11.8±3.4) μV、(1.1±0.3) μV,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产妇耐力肌收缩最大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旋后肩法用于肩难产产妇助产,较传统耻骨联合上加压法,可改善产妇产后短期内的盆底肌功能。  相似文献   
83.
摘要:目的 探究Snyder疗法结合康复训练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IS)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洛阳市某医院收治的CIS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2例。研究组患者行Snyder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2组患者均持续治疗8周。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NIHSS)、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及生活活动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3%,高于对照组的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8周时,研究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8周时,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8周时,研究组患者改良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nyder疗法结合康复训练干预可有效改善CIS患者神经功能情况,提高患者生活活动能力,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4.
在各类创伤事故中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伴脊髓损伤较常见 ,近年来我院收治 2 8例 ,在坚强的脊柱内固定治疗的基础上 ,早期进行康复训练 ,收到良好的效果。1 临床资料2 8例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 ,男 2 1例 ,女 7例 ,年龄 2 5~ 60岁 ,平均 42 .6岁。致伤原因 :坠落伤 1 4例 ,砸伤 6例 ,撞伤 8例 ,全瘫 5例 ,不完全瘫 2 3例 ,按Frankel分级 :B级 8例 ,C级 9例 ,D级 6例 ,受伤部位 :T1 0 3例 ,T1 1 5例 ,T1 2 9例 ,L1 1 1例。本组均行CT检查 ,并行不同强度的脊柱内固定术。康复训练方法( 1 )  伤后 1~ 4周内 (急性期或卧床…  相似文献   
85.
目的:观察通脉解痉汤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下肢痉挛的临床疗效及对痉挛指数、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6例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行常规脑卒中对症治疗和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脉解痉汤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痉挛指数、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前,2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半身不遂、手足挛急、偏身麻木、舌强言謇、面色晦暗、手足肿胀等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11%,高于对照组78.95%(P<0.05)。治疗前,2组肌张力、腱反射、阵挛等痉挛指数量表(CS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肌张力、腱反射、阵挛CSI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MA评分均升高(P<0.05)...  相似文献   
86.
目的:观察自拟益气养阴通络方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气阴两虚型帕金森病(P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PD患者纳入研究,按随机奇偶数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多巴丝肼片治疗,治疗组采用益气养阴通络方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治疗3个月后评定2组临床疗效、颤证功能障碍积分、自主神经症状自评量表(SCOPA-AUT)评分、PD运动功能量表(MDRSPD)评分及血清神经营养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IGF-1)、人神经营养因子3 (NT-3)]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8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颤证功能障碍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颤证功能障碍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颤证功能障碍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SCOPA-AUT、MDRSP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上述2项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2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87.
目的 研究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吞咽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患者预后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1年8月收治的120例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吞咽康复训练;干预组60例,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吞咽康复训练。统计分析两组标准吞咽功能评价(SSA)量表评分、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及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数据。结果 干预组SS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SWAL-QO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意义(t=3.725;4.504,P<0.001);干预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意义(χ2=4.729,P=0.030);干预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0%(57/60),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1.67%(49/60),相比差异有统计意义(χ2=4.108,P=0.043)。结论 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更有利于改善患者吞咽功能,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予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8.
陈丽华  陈芳 《医疗装备》2021,(1):172-174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训练对产后尿潴留产妇自主排尿及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医院收治的96例产后尿潴留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盆底肌训练护理,护理1个月后,比较两组自主排尿疗效及膀胱功能(残存尿量、膀胱尿量)恢复情况。结果护理1个月后,观察组自主排尿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1个月后,观察组膀胱尿量高于对照组,残余尿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训练护理能有效提高产后尿潴留产妇的自主排尿能力,利于膀胱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辽宁省朝阳市凌源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4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产妇意愿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接受盆底肌锻炼,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盆底肌收缩能力、盆底肌电位、性功能及盆底功能障碍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盆底肌收缩能力优于对照组,盆底肌电位高于对照组,性功能总分高于对照组,盆底功能障碍问卷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盆底肌锻炼相比,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可更加有效地促进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0.
韦旭生 《广西医学》2000,22(5):1007-1009
医学的发展使脑卒中的诊断和抢救水平明显提高,但致残率仍很高,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为使患者最大限度地恢复各部位的功能,生活自理或重返社会,早期诊断治疗是基础,做好各时期的康复护理是关键,后遗症者的康复需患者、家属、医务人员三位一体,才能使康复的效果处于最佳水平.在语言和肢体训练中,耐心是基础,鼓励、诱导树立信心是关键,训练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制定训练方案,由简到繁,活动由小到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反复进行(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