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69篇
  免费   220篇
  国内免费   53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361篇
基础医学   75篇
临床医学   762篇
内科学   90篇
皮肤病学   53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81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275篇
综合类   1138篇
预防医学   596篇
药学   484篇
  39篇
中国医学   248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73篇
  2023年   313篇
  2022年   260篇
  2021年   330篇
  2020年   284篇
  2019年   322篇
  2018年   117篇
  2017年   258篇
  2016年   165篇
  2015年   180篇
  2014年   282篇
  2013年   256篇
  2012年   284篇
  2011年   278篇
  2010年   201篇
  2009年   132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71.
72.
目的探究盆底康复训练对改善产后盆底肌功能的作用。方法以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为研究时间段,将该时间段在我院自然分娩的产妇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前瞻性研究原则,采用掷币随机法,将之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产后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盆底康复训练,对比两组盆底肌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训练前,两组盆底肌力及肌电压无显著性差异(P> 0.05);训练后,两组肌力>Ⅲ级比率显著降低,肌电压显著上升,但观察组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产妇分娩后进行盆底康复训练,盆底肌功能可有效改善,因此该方法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经肛吻合器直肠切除术(STARR术)术后盆底生物反馈训练的疗效。方法:将96例STARR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无术后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盆底生物反馈康复训练2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手术后平均随访6个月,观察组有效率87.5%,对照组有效率68.7%(P<0.05)。结论:STARR术后应用盆底生物反馈康复训练有助于缓解排便障碍。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应用盆腔紧固术治疗老年女性盆底松弛综合征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对86位具有不同缺陷的盆底松弛症老年女性,以自愿为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盆腔紧固术,对照组采用非手术疗法,比较两组间疗效差异。结果治疗组51人,对照组35人,治疗组术后均无复发现象,且随访未发现严重并发症,而对照组10人复发,复发率(28.57%)。结论与非手术方法相比盆腔紧固术对老年女性盆底松弛综合征治疗具有很好的治疗意义,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5.
76.
目的 临床观察采取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女性盆底器官脱垂的疗效情况.方法 筛选在2018年1月-2019年3月期间内,我院收治的80例盆底器官脱垂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予以生物反馈电刺激(40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以盆底肌训练(40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其盆底肌肌力级别同对照组相比,前者优势明显(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同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 针对女性盆底器官脱垂患者应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效果显著,临床价值高.  相似文献   
77.
78.
目的分析不同时间康复护理对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比较。方法选取我院产科2017年1月~12月健康分娩的产妇240例,按照随机划分的方式,将产妇具体分为A组、B组、C组,每组患者80例,A组在产后7周进行康复护理,而B组产妇则在产后9周进行康复护理,C组康复护理时间为产后13周,对三组盆底压力分级和尿失禁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在对三组进行分别护理后,均发生不同盆底肌肉损伤,其中A组盆底压力较优于B组和C组,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患者尿失禁情况对比时A组为2.5%,B组为17.5%,C组为21.2%,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产后出现盆底功能损伤时,在产后7周进行康复护理,其护理效果相对比较理想,且盆底肌肉损伤恢复较快,有效降低其尿失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9.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和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女性盆底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的发病率和就诊率逐年增高.现代盆底结构解剖学提出了盆底诊断理论的新概念,认为女性盆底结构与功能是相互联系的动态的解剖学整体.改良式盆底重建术正是基于此理论,通过在受损的韧带及筋膜位置准确置入聚丙烯网片来修补受损组织,恢复解剖结构.使受损的盆底组织连成整体,最大限度地维护盆腔脏器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80.
目的观察与比较不同子宫切除术对患者术后性功能及盆底功能的影响程度。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本溪市中心医院诊治的的子宫切除术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45例。A组进行腹腔镜筋膜外子宫切除术治疗,B组进行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的女性性功能指数(BISF-W量表)、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DI-20问卷)及盆底结构指标。结果手术前两组患者的BISF-W量表、PFDI-20问卷评分及盆底结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3个月及6个月B组的BISF-W量表、PFDI-20问卷评分及盆底结构指标显著好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对患者的性功能及盆底功能的不良影响相对更小,更为适用于子宫切除术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