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5篇
  免费   269篇
  国内免费   22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26篇
内科学   38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616篇
预防医学   94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175篇
  5篇
中国医学   2229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61篇
  2023年   185篇
  2022年   156篇
  2021年   205篇
  2020年   184篇
  2019年   152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121篇
  2016年   137篇
  2015年   163篇
  2014年   222篇
  2013年   149篇
  2012年   151篇
  2011年   157篇
  2010年   151篇
  2009年   139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106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81.
王郢  田春雨  李继安  陈建敏  李凤红 《新中医》2021,53(21):210-214
近年来随着高尿酸血症发病率的逐渐升高,痛风、肾脏损害等组织器官并发症对患者的危害越来越大。以往中医学认为本病属本虚标实之证,脾肾脏腑功能失调,水液代谢障碍,水湿之邪内盛为发病关键。通过文献分析发现,痰湿是高尿酸血症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除脾肾失调外,肺与三焦的功能异常均是该病发生的重要环节。治疗要攻补兼施,肺脾肾同调,宣、化、渗、泄并举。  相似文献   
82.
目的:通过分析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从中医临床证候探讨该病在岭南地区的疫性特点,更好地指导临床辨证治疗。方法:收集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36例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输入病例20例,本地病例16例,分析全部病例、输入病例和本地病例的临床资料和证候特点。结果:新冠肺炎患者年龄分布较广,平均年龄45岁,以男性居多,55.56%的患者为外地输入病例,44.44%的患者为本地感染病例。全部病例证型以湿邪郁肺型和邪热壅肺型为主,分别占44.44%和38.89%;91.67%的患者呈现“湿”的病理特点,72.22%的患者呈现“热”的病理特点。其中输入病例证型以湿邪郁肺型为主,占65.00%,100%的患者呈现“湿”的病理特点,55.00%呈现“热”的病理特点;本地病例证型以邪热壅肺为主,占56.25%,93.75%的患者呈现“热”的病理特点,81.25%呈现“湿”的病理特点。结论:本次疫病在岭南地区的疫性属于以湿邪和热邪为主导的“湿热疫”,病机特点为湿热并重;输入性病例多表现为以湿邪为患的“湿疫”,有化热的趋势和倾向,病机特点为湿重于热;本地病例多表现为以热邪为主的“温热疫”,病机特点为热重于湿。此次新冠肺炎不同地区存在不同疫性的可能,辨证和治疗要遵守三因制宜的原则。  相似文献   
83.
“郁病”多数医家认为病机为情志不舒而致气机不畅,其病位在肝,而治以疏肝理气,用药也多以柴胡疏肝散、逍遥散等疏肝行气为多,陈俊逾主任医师在多年临床经验基础上结合新疆地区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燥热,新疆本地居民嗜食肥甘厚腻,夏季喜食生冷等特点,发现并总结郁病多以脾虚湿盛,肝气郁结为主要病机,认为治疗当以健脾燥湿为要,但疏肝理气应贯穿始终,在“脑神学说”理论基础,选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健脾燥湿化痰,而伍以理气药、安神药,临床用药特点善用药对增强临床疗效,例如合欢花皮、龙骨、牡蛎等,同时辨证论治应用酸枣仁、柏子仁等养心安神药,龙骨、牡蛎等重镇安神药,五味子、灵芝等益气安神药,最终达到标本兼治,临床验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4.
正徐学义教授出身中医世家,从医五十余载,精研典籍,医术精湛,对脾胃病证的形成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和辨治方法。徐老在中医药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简称UC)方面疗效卓著,形成自己的辨治体系和诊疗经验。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属于中医的"泄泻""痢疾""腹痛""肠风""脏毒""大瘕泻"等范畴。病变主要累及结肠黏膜和黏  相似文献   
85.
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与继发性痛经两种.临床我们通过一定数量的疗效观察及统计分析,发现加味当归芍药散对血虚肝郁、脾虚湿盛型痛经应用安全,疗效确切,随访临床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86.
〔摘 要〕 目的:分析在小儿支气管炎治疗过程中采用中医辨证论治对于患儿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平顶山 市第二人民医院 2018 年 5 月至 2019 年 5 月期间收治的 100 例小儿支气管炎,以随机数字法分组,各 50 例。对照组 进行常规治疗干预,观察组进行中医辨证论治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满意度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治疗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 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白细胞介素 –6(IL–6)、IL–8、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在临床过程中,采用中医辨证论治模式对小儿支气管炎患儿进行治疗,可 降低机体炎症反应,有利于促进患儿治疗质量的优化。  相似文献   
87.
邹涛  尹克春  黄静梅  林霞 《新中医》2014,46(8):216-218
目的:观察运用子午流注择时中药浴足改善肝火亢盛型高血压病效果。方法:将肝火亢盛型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选择晨起、下午或晚上睡前进行中药沐足;观察组固定在午时(11:00~13:00)给予中药足浴。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压、中医症状评分情况。结果:治疗1周后,2组血压均较前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2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血压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2组头晕、心痛、心悸胸闷、纳差、眠差、口干口苦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组头晕、心悸胸闷、纳差、眠差、口干口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运用子午流注指导中药沐足可有效降低肝火亢盛型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并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88.
慢性糜烂性胃炎病位在胃,病性属本虚标实,治疗以化湿为先,兼以健脾。根据以下证型辨证用药:外感湿邪,困阻脾阳(可细分为寒湿中阻证、湿热内蕴证和寒热互见证);饮食不节,内生湿热;肝气犯胃,湿浊交阻;脾虚不运,痰湿阻滞。  相似文献   
89.
张冬玲 《吉林中医药》2013,33(4):333-334
中医认为,痰湿与肥胖密切相关,多有“肥人多痰湿”之说,而肥胖是导致胰岛素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脾虚湿盛是胰岛素抵抗的病理基础.因此,从痰湿角度治疗胰岛素抵抗,以参苓白术散为基本方,补中气,渗湿浊,使脾气健运,痰湿得去,则诸症自除.  相似文献   
90.
目的:观察苇茎汤加味重用薏苡仁治疗痰、湿热型输卵管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以苇茎汤加味重用薏苡仁治疗痰、湿热型输卵管囊肿病例23例。结果:痊愈70%,显效13%,有效8.5%,无效8.5%,有效率达9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