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96篇
  免费   765篇
  国内免费   169篇
耳鼻咽喉   24篇
儿科学   33篇
妇产科学   35篇
基础医学   104篇
口腔科学   29篇
临床医学   1597篇
内科学   296篇
皮肤病学   54篇
神经病学   62篇
特种医学   358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309篇
综合类   3215篇
预防医学   811篇
眼科学   88篇
药学   1305篇
  18篇
中国医学   7558篇
肿瘤学   30篇
  2024年   158篇
  2023年   583篇
  2022年   440篇
  2021年   610篇
  2020年   575篇
  2019年   471篇
  2018年   190篇
  2017年   385篇
  2016年   384篇
  2015年   497篇
  2014年   836篇
  2013年   746篇
  2012年   878篇
  2011年   948篇
  2010年   830篇
  2009年   698篇
  2008年   1071篇
  2007年   720篇
  2006年   614篇
  2005年   637篇
  2004年   529篇
  2003年   526篇
  2002年   379篇
  2001年   368篇
  2000年   298篇
  1999年   224篇
  1998年   204篇
  1997年   184篇
  1996年   195篇
  1995年   182篇
  1994年   133篇
  1993年   75篇
  1992年   72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83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电热砭石温熨疗法对风寒湿型肩凝症患者关节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11月在青海省人民医院治疗的82例风寒湿型肩凝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布洛芬抗炎镇痛及肩关节康复功能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电热砭石温熨治疗。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运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肩关节功能评定标准(UCLA)、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评估2组患者肩部疼痛程度、肩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取血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P物质(SP)、5-羟色胺(5-HT)、前列腺素E_2(PGE_2)、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水平,统计2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VAS评分及血清SP、5-HT、PGE_2、TGF-β_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疼痛、功能、向前侧屈曲活动、前屈曲力量、患者满意度评分及UCLA总分、WHOQOL-BREF评分均明显升高(P均<0.05);观察组VAS评分及血清SP、5-HT、PGE_2、TGF-β_1水平更低(P均<0.05),疼痛、功能、向前侧屈曲活动、前屈曲力量、病人满意度评分及UCLA总分、WHOQOL-BREF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39/4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5%(33/41)(P<0.05)。结论电热砭石温熨疗法可明显改善风寒湿型肩凝症患者的关节功能,减轻疼痛及炎症反应,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及患者生活质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可明显下调血清SP、5-HT、PGE_2、TGF-β_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施氏温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炎症状况、内皮素(ET)、丙二醛(MDA)水平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CSR患者88例,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46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普通针灸配合穴位贴敷治疗,研究组采用施氏温针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分析比较2组患者炎症状况及ET、MDA水平。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3.48%和78.5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简化麦吉尔(McGill)疼痛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McGill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hs-CRP、IL-6和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ET、MDA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ET、MD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施氏温针配合穴位贴敷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炎症状况,降低血清ET、MDA水平,缓解疼痛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14.
15.
目的:观察蚁巢汽温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蚁巢汽温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蚁巢汽温组在常规抗风湿性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蚁巢汽温法;常规治疗组采用安慰剂抗风湿性治疗。结果:蚁巢汽温治疗1个疗程后,全身各关节疼痛、红肿、阴天疼痛、行走困难,各项生化指标愈后再复发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均有明显改善。结论:蚁巢汽温疗法对风湿性关节炎治疗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6.
我科于2004年7月-2006年3月间,应用温骨祛痹巴布剂治疗肩周炎、软组织损伤、腰肌劳损等引起的疼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该药治疗疼痛的疗效观察总结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共选择112例患者,均有疼痛、肿胀及皮下瘀血等症状,其中男65例,女47例;年龄18~49岁,平均31.  相似文献   
17.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针刺治疗思路和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leep apnea syndrome,SAS)是一种慢性睡眠呼吸疾患,特征是睡眠状态中反复发生上气道完全和(或)不完全阻塞,伴有睡眠结构紊乱,主要表现为睡眠过程中呼吸暂停、打鼾,常伴有自觉憋醒、晨起头痛、日间嗜睡、疲劳、记忆力下降等症状。国外流行病学资料显示,SAS患病年龄可从婴幼儿到老年人,且老年人群的患病率高达20%,我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系统的流行病学资料,局部地区的调查显示,  相似文献   
18.
1 实验材料 1.1 动物 清洁级Wistar雄性大鼠,体重200g±20g,购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实验动物学部,动物合格证号TJLA-2004,107.肥甘饮食:以常规饲料加20%油脂、10%蜂蜜配制.  相似文献   
19.
充气温控毯用于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控温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充气温控毯用于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控温效果。方法40例择期行平卧位脑肿瘤切除术患者,年龄16—65岁,体重41-72 kg,ASAⅠ-Ⅲ级,随机分为2组(n=20):A组,术中充气温控毯24℃风档进行降温,肿瘤切除完毕前30 min进行复温;B组,术中充气温控毯维持中心温度正常(35.2—36.60℃)。均采用气管内静吸复合麻醉,静脉注射异丙酚1.5~2 mg/kg、芬太尼4-6μg/kg、维库溴铵0.1~0.2 mg/kg诱导,吸入0.6%-1.2%异氟醚维持;吸入氧浓度40%;异丙酚1.5~2 mg·kg-1·h-1持续输注;维库溴铵1~2 mg间断静脉注射。每5分钟记录1次中心温度(鼻咽温),观察围术期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A组2例患者因手术时间超过24 h剔除,共38例进行统计。A组患者降温速率(1.11±0.05)℃/h,复温速率(0.74±0.09)℃/h。A组患者89%(16/18)在硬脑膜打开前达到目标温度34℃,平台期平均中心温度(34.3±0.5)℃,距34℃最大升幅0.52℃,最大降幅为0.23℃。A组患者67%(12/18)手术结束时中心温度恢复正常。返回ICU后A组患者中心温度(返回ICU时实测温度的均值)(35.8±0.6)℃低于B组(36.6±0.4)℃(P<0.05)。A组患者4例术后出现寒颤、3例发热、1例死亡。结论神经外科手术中应用充气温控毯可较理想地降低体温,相对于降温效率其复温效率偏低。  相似文献   
20.
1临床资料 患者,男,15岁,学生,因咳嗽发热1w来我院就诊。查体:T38.5℃,P105次/min,BPl5/7kPa。发育正常,营养一般,腹平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发,胸骨无压痛,心音有力无杂音,双肺呼吸音粗,有湿性罗音。胸片:肺炎。血液常规分析,用细胞计数仪检测,取患者手指血20脚立即放人释释液中,混匀后马上出现均匀一致的凝集颗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