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097篇
  免费   1851篇
  国内免费   838篇
耳鼻咽喉   108篇
儿科学   446篇
妇产科学   175篇
基础医学   890篇
口腔科学   174篇
临床医学   12824篇
内科学   5416篇
皮肤病学   73篇
神经病学   295篇
特种医学   2136篇
外国民族医学   29篇
外科学   4243篇
综合类   15126篇
预防医学   3054篇
眼科学   128篇
药学   6168篇
  110篇
中国医学   2255篇
肿瘤学   1136篇
  2024年   340篇
  2023年   1120篇
  2022年   1088篇
  2021年   1429篇
  2020年   1370篇
  2019年   1408篇
  2018年   661篇
  2017年   1408篇
  2016年   1380篇
  2015年   1637篇
  2014年   3121篇
  2013年   3085篇
  2012年   3908篇
  2011年   4018篇
  2010年   3638篇
  2009年   3437篇
  2008年   3283篇
  2007年   2980篇
  2006年   2538篇
  2005年   2480篇
  2004年   1894篇
  2003年   1700篇
  2002年   1535篇
  2001年   1059篇
  2000年   828篇
  1999年   631篇
  1998年   536篇
  1997年   471篇
  1996年   410篇
  1995年   302篇
  1994年   275篇
  1993年   185篇
  1992年   148篇
  1991年   132篇
  1990年   118篇
  1989年   123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邱昊 《现代医药卫生》2014,(12):1918-1919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central catheter,PICC)在我国已基本成熟,临床应用较广泛,为患者开辟了一条便捷、安全、留置时间长的无痛静脉通路^[1]。但术肢局部皮肤过敏症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并发症,轻者需治疗、处理影响治疗进程,重者需拔除PICC导管^[2]。PICC皮肤过敏反应主要发生于导管周围的敷贴接触皮肤部位。年龄、性别、过敏体质、PICC导管、不同贴膜及各种消毒剂的应用、护理人员的不规范操作等均可引发生皮肤过敏%[3]。  相似文献   
992.
李霞 《全科护理》2012,(34):3201-3201
临床上,在护送病人做检查和出诊急救中,常用一次性鼻塞连接氧气袋为病人输氧,通常遇到病人出汗、烦躁、翻身时胶布固定不牢,并且氧气袋管道较短,很容易滑脱。我们在临床上通过使用一次性双腔鼻导管连接针帽再接氧气袋,不再出现上述现象,方法简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观察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在老年患者进行外周静脉留置针封管时的使用,以减轻护士工作量,保证护理安全,避免医院获得性感染的发生。方法通过临床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率、规避护理风险及封管液的灭菌水平等显著差异来评估预充式导管冲洗器的优越性。结果预充式导管冲洗器的临床应用减少了院内感染的发生,同时保证了护理工作的高效性及安全性。结论预充式导管冲洗器作为一种新型封管液,可代替原有的肝素稀释液等封管液使用,且操作简便、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994.
房颤的治疗一般分为药物、非药物治疗两种方法。药物治疗分两方面,主要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以及抗凝药物治疗。这些治疗对控制房颤发作时的症状,预防中风有积极的作用,但很难使心脏恢复正常搏动。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护理措施。方法 45例DVT患者均行深静脉置管接触性溶栓,其中21例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17例联合血管球囊扩张及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对所有介入术后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结果 45例患者均介入操作成功,治疗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患者症状与体征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结论介入治疗DVT操作简便,安全有效,术前、术后实施合理的护理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96.
陈翠环 《光明中医》2012,27(6):1114-1115
目的 探讨采用中药外敷配合中药内服治疗乳腺导管炎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 180例门诊女性患者,乳房表面均无创面,无溃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0例,对照组为中药内服,观察组为中药内服+中药外敷.按照乳腺病的疗效评价标准和疗效判定标准进行观察研究.结果 临床疗效的比较,第一周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进入第二周及第三周后,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经秩检验比较,分别Z=2.565,P <0.01;Z =2.275,P<0.05.结论 中药外敷配合内服中药是治疗乳腺导管炎的有效方法,可行性高.  相似文献   
997.
目的分析探讨围生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主要因素及诱因,评价以抗凝治疗为主要治疗措施的效果。方法依临床症状、体征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的围生期下肢DVT患者43例为分析对象,以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为主要药物治疗。结果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治疗围生期下肢DVT效果满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围生期下肢DVT的诊治有别于一般下肢DVT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可减少或避免威胁孕产妇生命的严重并发症或死亡。  相似文献   
998.
尹萍 《护士进修杂志》2013,(23):2152-2155
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及继发引起的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和血栓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是导致危重病人致残和致死的一个重要原因。尤其是在ICU(Intensive Care Unit),医护工作者已经认识到DVT是患者病情恶化的一个重要信号,  相似文献   
999.
刘玉珍  聂骅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595-596
目的通过观察尿激酶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应用价值。方法通过观察2007~2012年5月份治疗效果分析尿激酶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结果尿激酶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有效。结论小剂量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在预防剖宫产术后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效果,为完善深静脉血栓相关预防措施的制订提供参考。方法选择82例行剖宫产的孕足月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术前进行产科常规健康教育,术后采用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进行干预,运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在干预前后对术后孕产妇进行调查,评估健康教育效果。结果术后3天、7天对患者深静脉血栓预防相关知识、信念、行为水平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干预后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可有效提高产妇静脉血栓预防相关知识水平,帮助其树立积极的健康信念,促进健康行为的形成,进而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