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29篇
  免费   620篇
  国内免费   275篇
耳鼻咽喉   278篇
儿科学   44篇
妇产科学   62篇
基础医学   296篇
口腔科学   118篇
临床医学   1893篇
内科学   796篇
皮肤病学   29篇
神经病学   251篇
特种医学   469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400篇
综合类   3773篇
预防医学   969篇
眼科学   833篇
药学   1801篇
  46篇
中国医学   1302篇
肿瘤学   162篇
  2024年   96篇
  2023年   347篇
  2022年   327篇
  2021年   417篇
  2020年   418篇
  2019年   330篇
  2018年   174篇
  2017年   272篇
  2016年   328篇
  2015年   359篇
  2014年   594篇
  2013年   609篇
  2012年   755篇
  2011年   777篇
  2010年   733篇
  2009年   709篇
  2008年   991篇
  2007年   784篇
  2006年   672篇
  2005年   764篇
  2004年   514篇
  2003年   481篇
  2002年   418篇
  2001年   360篇
  2000年   231篇
  1999年   157篇
  1998年   171篇
  1997年   140篇
  1996年   114篇
  1995年   111篇
  1994年   75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 毫秒
11.
12.
13.
目的:通过对同一患者双眼不同手术方式的自身对比,了解飞秒扫描后改SBK手术的疗效差异,为不同患者屈光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临床指导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例右眼行飞秒激光小切口透镜取出术( SMILE),左眼SMILE术中负压环脱失和激光扫描不良透镜分离困难而改行机械刀制瓣准分子激光手术( SBK)的患者,比较术后视力、等效球镜( SE)、对比敏感度( CSF)、波前像差( HAOS)以及泪膜破裂时间( BUT)、泪液分泌功能试验( Schimer I)和SPEED、OSDI干眼症状问卷调查分析差异。结果(1)术后个月,均能达到最佳矫正视力(BSCVA),等效球镜均在±0.75 D以内,双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CSF的比较,左右眼无显著性差异,略低于正常水平。(3)术后3个月,BUT和Schimer检查中,双眼无显著性差异。(4)HAOS比较中,总像差RMS和高阶像差这两项, SMILE眼低于SBK眼;球差(S)的比较,SMILE眼高于SBK眼。(5)SPEED和OSDI问卷评分双眼无显著差异。结论 SMILE失败眼改SBK后视觉质量与SMILE眼无显著差异,其视觉质量、疗效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颈内静脉球—桡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V-APCO2)及乳酸差(V-ALac)与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2017年2月20日—2018年11月30日入住我院ICU的46例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分别于入ICU后0、24、48、72h抽取桡动脉血和颈内静脉球血,测定二氧化碳分压值及乳酸值,计算出V-APCO_2及V-ALac,根据短期预后将上述患者分为好转组和恶化组,观察两组患者V-APCO_2及V-ALac的差异。结果:(1)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入ICU时的APACHEⅡ评分及GC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出ICU时GCS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2)经计算得出V-APCO_2及V-ALac的数值各184个,其中V-APCO_2最低值为2mmHg (1mmHg=0. 133kPa),最高值为12mmHg,均值为6. 14mmHg; V-ALac最低值为-0. 2mmol/L,最高值为1. 2mmol/L,均值为0. 34mmol/L。(3)根据患者短期预后绘制V-APCO_2及V-ALac的ROC曲线:V-APCO_2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 902±0. 022,95%可信区间(CI)为0. 859~0. 944,其预测好转的截点值为6. 5mmHg,在此截点的敏感度81. 9%,特异度82. 4%。V-ALac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 833±0. 030,95%可信区间(CI)为0. 774~0. 891,其预测好转的截点值为0. 35mmol/L,在此截点的敏感度74. 1%,特异度76. 5%。(4)入ICU后0h两组患者的V-APCO_2、V-ALac无明显差异(P>0. 05)。(5)入ICU后24、48、72h的V-APCO_2及V-ALac好转组逐渐减少,恶化组逐渐增大,而且两组同时间的V-APCO_2、V-ALac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V-APCO_2、V-ALac可较可靠地反映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的脑代谢状况,对预测此类患者的短期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思维导图在本科护生精神科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12月31名本科护生为试验组,采用思维导图进行带教;选取2019年4月至7月32名本科护生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带教方法进行带教。比较两组前后评判性思维能力、对带教方法的评价,以及两组护生的理论、操作考试成绩。采用SPSS 20.0进行t检验、卡方检验和秩和检验。结果 试验组在评判性思维能力量表各项得分明显提高,由带教前的(248.09±24.45)分提高至(331.03±14.31)分,且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在带教方法肯定性评价各项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带教后理论成绩为(88.35±7.71)分、操作考试成绩为(86.45±5.03)分,对照组带教后理论成绩为(74.41±10.27)分、操作考试成绩为(81.02±6.6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思维导图对精神科护生进行临床带教,提高了护生学习积极性,学习由被动变主动,同时促进了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PBL与思维导图相结合教学模式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本文研究对象为在我院见习的临床本科生,为大理大学2015级一个班级,共55名学生,数据收集时间为2019年1月;按照授课方式的差异将学生分为实验班与对照班,实验班27名学生,对照班28名学生;对照班实施常规教学法,实验班实施PBL与思维导图相结合教学法。结果实验班教学结束测试得分为(85.60±3.46)分,对照班教学结束测试得分为(77.48±3.1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班教学方式满意度评分为(90.35±4.12)分,对照班教学方式满意度评分为(80.25±4.0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教学中采用PBL与思维导图相结合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水平与对教学模式的认可度。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观察通腑导滞敷脐法对急性肠梗阻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菏泽市中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86例急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3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43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通腑导滞敷脐法治疗,连续治疗7 d,对比2组临床疗效、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观察2组治疗前后单项症状(腹痛、腹胀、恶心、便秘)、胃肠激素指标[胃泌素(GAS)、胃动素(MOT)、血管活性肠肽(VIP)]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0%(40/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1%(31/43)(P<0.05);观察组治疗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腹痛、腹胀、恶心及便秘积分和血清GAS、VIP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血清MOT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腑导滞敷脐法能够快速改善急性肠梗阻患者症状,调节胃肠激素水平,从而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新世界》2006,(2):54-54
17年糖尿病病史,收缩压高,脉压差大,糖尿病早期肾病(微量白蛋白98毫克,尿蛋白++)。现服用降压药伲福达,每日2次,每次1片。依那普利,每日2次,每次1粒。依那普利的说明书中明确写出肝、肾有损害者要慎用,而《糖尿病新世界》2005第4期关于糖尿病肾病治疗新进展一文(第20页)认为依那普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一种药)对糖尿病早期肾病有一定治疗作用,此说法是否有矛盾?我该不该服用依那普利来降血压?  相似文献   
20.
成人的小肠一般长7米,占消化道总长度的2/5,分布盘曲相互重叠,此外小肠不如胃及结肠都可以用内窥镜来作检查。小肠有无病变,主要有赖于X线,但常规钡餐检查并不理想,因小肠内有许多液体,如胃液,胰液及胆汁液等。检查时间稍长,既会使钡剂产生絮凝现象,服钡“追踪随访”检查法,一般要3—6小时才能达到回盲部。因此,这种检查方法既浪费时间,确诊率也低。早在1929年就有人提出用专管插入十二指肠注入钡剂作小肠X线检查。但因当时的技术和物质条件的限制,这一工作未能得到进一步发展。1967年有人对导管进行了改进,利用导丝引导,能将导管很容易的送入十二指肠内。1974年发表了十二指肠插入小肠的X线报告后小肠钡剂灌肠检查的优点才得以确论而逐步推广应用。我们医院1999年开展此项工作,以下将检查方法和步骤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