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35篇
  免费   372篇
  国内免费   148篇
耳鼻咽喉   87篇
儿科学   55篇
妇产科学   27篇
基础医学   158篇
口腔科学   23篇
临床医学   945篇
内科学   267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138篇
特种医学   175篇
外科学   123篇
综合类   1066篇
预防医学   425篇
眼科学   67篇
药学   412篇
  10篇
中国医学   309篇
肿瘤学   56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218篇
  2022年   200篇
  2021年   229篇
  2020年   208篇
  2019年   218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154篇
  2016年   146篇
  2015年   157篇
  2014年   252篇
  2013年   175篇
  2012年   221篇
  2011年   233篇
  2010年   193篇
  2009年   156篇
  2008年   182篇
  2007年   155篇
  2006年   136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目的观察低频声波刺激足三里穴配合毫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低频声波刺激足三里穴配合毫针疗法治疗,对照组仅采用毫针疗法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愈显率为92%,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76%,有效率为96%,2组愈显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低频声波刺激足三里穴配合毫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优于单纯毫针疗法。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采用中药配合中低频电疗仪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将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疗法,广谱抗菌素联合甲硝唑静脉给药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加中低频治疗仪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两个疗程后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8.69%;对照组总有效率77.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说明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中药配合中低频治疗仪治疗慢性盆腔炎疗程短、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4.
张璟 《中国医院统计》2011,18(3):274-276
目的 了解医院2003-2009年门诊量趋势走向,用趋势季节模型预测医院门诊人次并进行季节分析,为医院在门诊的人力、物力等资源配置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医院2003-2009年的门诊量求得直线回归方程的趋势值,再计算各季度的季节指数拟合直线趋势方程,以95%的置信度进行检验得到最后预测值.用季节比率来反映各主要科室门诊量在不同季节的变化规律结果预测模型为:Y=7 239.6t+172 459,(r=0.967,F=373.824,P〈0.05).各主要科室门诊量在不同的季节均有变动结论 门诊量变动呈上升趋势,各主要科室的门诊量变动有一定的季节规律,医院应根据季节的不同合理的安排各门诊科室的人力和物力.  相似文献   
995.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9,(3):152-156
目的:探讨脑髓康干预皮层下小血管病所致轻度血管性认知障碍潜在的神经机制。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服用脑髓康胶囊,对照组服用尼莫地平片,周期均为6个月。分别比较蒙特利尔认知评估积分总有效率及血管性痴呆的中医辨证量表(SDSVD)总有效率,采集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并计算治疗有效与无效之间比率低频振荡振幅(fALFF)的组间差异。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17例完成全部研究,两组MoCa积分总有效率(80.00%vs76.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中医证候积分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0%,对照组为58.82%,明显优于对照组。与无效患者相比,治疗组有效患者表现为右侧额上回激活显著增加,对照组有效患者表现为右侧额中回激活显著增加。结论:右侧额叶自发性神经活动增高是认知功能改善的有效预测靶标,额中回和额上回可能是区别中西药在改善中医证候积分上疗效差异的潜在原因。  相似文献   
996.
[目的]分析低频下降型突发性耳聋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延边地区59例低频下降型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0例,女性39例;平均年龄为45.96岁.所有患者均接受相同的治疗方案,观察并记录疗效.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方法分析年龄、性别、民族、发病时间、耳鸣、眩晕、高血压及糖尿病与听力恢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59例患者中治愈39例(66.10%),有效10例(16.95%),无效10例(16.95%),总有效率为83.05%.年龄因素与疗效呈负相关(P<0.05),即年龄越大预后越差;性别与民族因素与疗效无显著相关性(P>0.05);发病时间与疗效间有显著相关性(P<0.05),即发病时间越早预后越好;是否伴有耳鸣与疗效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是否伴有眩晕与疗效间有显著相关性(P<0.05),伴有眩晕者预后差;高血压及糖尿病与疗效间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年龄、发病时间、是否伴有眩晕、高血压及糖尿病是影响突发性耳聋预后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997.
目的:评价中药封包联合低频电刺激治疗宫腔镜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将妇科住院行宫腔镜电切术后疼痛的30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和空白组,每组各100例.3组患者术后均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低频电刺激脉冲治疗仪治疗下腹和腰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中药封包热敷下腹和腰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3组治疗前后疼痛情况,比较治疗后腰痛、宫缩痛的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3组治疗24 h、48h后的VAS评分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空白组,对照组低于空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腰痛发生率、宫缩痛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率治疗组分别为10.0%(10/100)、9.0%(9/100)、20.0%(20/100)、95.0(95/100),对照组分别为35.0%(35/100)、31.0%(31/100)、37.0%(37/100)、84.0%(84/100),空白组分别为78.0%(78/100)、82.0%(82/100)、53.0%(53/100)、72.0%(72/100),各项指标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中药封包联合低频电刺激能有效减轻宫腔镜电切术后疼痛,减少并发症发生,从而促进患者快速康复,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98.
摘要:目的 探讨几种炎症指标:血清降钙素原(PCT)、全血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对细菌性血流感染的预测诊断价值比较和联合应用效能评价。方法 收集疑为菌血症患者236例,根据临床检查结果分为两组:细菌性血流感染组(93例)、血培养阴性组(143例),比较两组中5种炎症指标水平的变化。结果 细菌性血流感染组PCT、IL-6、NLR均高于血培养阴性组(P均<0.05),而CRP、WBC与血培养阴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面积中WBC的AUC最小(0.56),诊断效能最低;PCT的AUC最大(0.93),效能最好。单一指标中CRP敏感度最高(92.88%),但特异性较低(65.32%)。PCT的敏感度和特异性综合诊断效能最好,分别为89.68%和85.71%。联合检测中发现(WBC+NLR)与PCT、CRP、IL-6指标多种联合下,特异性低,易造成假阳性增多。(PCT+CRP+IL-6)3者联合检测效能最好,敏感度最高(98.03%),阳性预测值达94.44%,约登指数最大(0.84)。结论 炎症指标可作为诊断血流感染的有力补充,在细菌性血流感染的综合诊断效能中,单一指标中PCT优于CRP、IL-6、WBC、NLR,(PCT+CRP+IL-6)3者联合检测可提高对细菌性血流感染诊断准确性,减少误诊率,有助于临床对细菌性血流感染的早期诊断和监测。  相似文献   
999.
背景:心脏瓣膜置换风险性高,医疗费用高,因此应充分的做好术前评估后择期手术,提高手术成功率。从X射线胸片上可以准确地测量出心胸比率的大小,了解心脏结构和功能状况。心胸比率≥0.7为重症心脏瓣膜病的表现形式之一,其手术危险性也较高。 目的:通过Meta分析,探讨心胸比率对心脏瓣膜置换后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影响,采用数据挖掘方法拟合出术前各级心功能患者的心胸比率均值。 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网,收集国内关于心脏瓣膜置换的研究文献并摘录有关数据,将心胸比率分为> 0.7和< 0.7两组进行Meta分析,差异评价指标以优势比(OR)和95%可信区间(CI)表示,统计学分析采用RevMan 4. 2软件。提出数据挖掘方法拟合出术前各级心功能患者的心胸比率均值。 结果与结论:共有8篇文献纳入死亡率研究,9篇文献纳入并发症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不同的心胸比率对术后死亡率有明显影响,对并发症也有一定的影响。8组术后死亡率数据经异质性检验结果一致(P=0.19);而6组术后并发症数据异质性检验结果不一致(P < 0.000 1)。拟合出术前心功能Ⅱ,Ⅲ,Ⅳ级患者心胸比率均值分别为0.555 9,0.669 0,0.671 2。提示术前心胸比率大于0.7的患者,心脏瓣膜置换后早期死亡率和并发症较高,可将心胸比率作为心脏瓣膜置换的术前风险评估指标之一。按照术前心功能等级分类统计心胸比率更具有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远视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弱视的外周发病机制。方法 2011年11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单眼远视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63例(63只眼)和正常儿童30例(60只眼),按相关标准分为5组:轻度远视性弱视眼组(A组)及对侧健眼组(B组)、中度远视性弱视眼组(C组)及对侧健眼组(D组)、正常儿童眼组(E组)。予P-VEP检查分析各组P100波的潜伏期和振幅情况。结果 2组弱视眼P100潜伏期较对侧健眼及正常儿童眼延长(P〈0.01),振幅较正常儿童眼降低(P〈0.05),并略低于对侧健眼(P=0.02),轻、中度弱视眼的潜伏期及振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弱视对侧健眼的潜伏期与正常儿童眼数值接近(P〉0.05),而振幅均低于正常儿童眼(P=0.01),2组对侧健眼的潜伏期及振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眼远视性弱视儿童的弱视眼的P100潜伏期延迟、振幅下降,提示弱视眼的视神经受累,支持了远视屈光不正性弱视的外周发病机制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