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7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6 毫秒
81.
目的:比较可调式踝足矫形带与动态踝足矫形器对脑卒中下肢屈肌协同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脑卒中患者20例,分别在三种状态下(无矫形装置、穿戴DAFO、穿戴可调式踝足矫形带)观测患者步行时踝足位置,不同状态下Berg平衡功能和10m步行速度.结果:在步行状态下,戴DAFO和可调式踝足矫形带均可矫正踝足对位关...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讨老年住院衰弱患者吞咽障碍与失能的关系,为减少衰弱老年患者吞咽障碍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10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住院老年衰弱患者32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Fried衰弱表型结果将患者分为衰弱前期和衰弱期;根据洼田饮水试验结果将患者分为吞咽障碍组和吞咽正常组。采用简易躯体能力评估身体平衡、步速和起坐时间,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身体平衡、步速和起坐时间与吞咽困难的关系。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χ2检验或t检验。 结果 衰弱前期患者278例,衰弱期患者44例;吞咽障碍组患者58例,吞咽正常组患者264例。吞咽困难组患者的简易躯体能力测试(SPPB)、串联站立平衡、4米步行速度及5次起坐得分分别为(6.31±2.69)、(2.93±1.37)、(2.28±1.12)及(1.10±0.21)分,均较无吞咽困难组[(8.48±2.77)、(3.42±1.17)、(2.70±1.22)及(2.36±1.09)分]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吞咽困难与SPPB及身体串联站立平衡、4米步行速度、5次起坐得分均呈负相关(r=-0.263、-0.142、-0.127、-0.293,均P<0.05)。结论 躯体能力的下降,包括身体平衡下降、步速下降、起坐时间增长可能是老年衰弱患者出现吞咽障碍的提示指标。  相似文献   
83.
偏瘫患者膝伸肌群等速离心收缩训练的效果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等速离心收缩训练对偏瘫患者膝伸肌群力量及步速的改善情况,了解其是否加重偏瘫膝伸肌群痉挛程度并产生肌肉损害.方法:应用Kin-Com等速装置对16例伴有膝伸肌群痉挛的偏瘫患者进行3次/周共4周的等速离心收缩训练,训练前、后分别用等速被动测试方法以30°/s、60°/s、120°/s角速度测定被动阻力力矩(痉挛量化指标),以及受累侧膝伸不同角速度时的向心收缩、离心收缩力矩;同时用表面电极EMG记录股四头肌、膕绳肌的肌电信号;测定训练前及训练停止3周后的自我习惯步态的10m步速.训练停止3周后,再次测定受累侧膝伸向心收缩力矩、离心收缩力矩.训练前和第1次训练后72h测定血中C反应蛋白和血肌酸激酶水平.结果:训练后,受累侧膝伸向心收缩、离心收缩力矩显著增加(P<0.05);痉挛程度保持稳定(P<0.05);原动肌(股四头肌)平均EMG活动显著增加(P<0.05),拮抗肌(膕绳肌)抑制活动变化较小(P<0.05);步速增加(P<0.05).停止训练后3周时,受累侧膝伸肌力改善的百分比有所降低,但步速的改善基本保持(P>0.05).第1次训练后72h血C反应蛋白和血肌酸激酶均未高于正常值.结论:短期的等速离心收缩训练可显著地改善偏瘫患者肌力与步速,且不增加痉挛的程度,但长期效果尚未确定.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不同低步速临界值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MHD)患者不良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该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收集2021年3月1日至6月30日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接受MHD治疗的老年(≥ 60岁)患者的临床资料, 包括人口学特征、疾病相关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等。随访时间为1年。采用6 m步行试验测定行走速度(m/s), 以0.6 m/s、0.8 m/s、1.0 m/s作为步速的不同临界值进行分组, 比较各组间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低步速与老年MHD患者不良结局(跌倒及住院)发生风险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讨低步速预测老年MHD患者发生跌倒及住院风险的最佳临界值。结果 108例老年MHD患者入选本研究, 男57例, 女51例, 发生跌倒43例(39.8%), 发生住院34例(31.5%)。按照步速分组的4组患者在年龄、Charlson合并症指数、合并高血压比例、日常生活需要家属支持比例、步行需要辅助器比例、跌倒比例及住院比例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多因素Log...  相似文献   
85.
目的 分析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CNLBP)患者的三维步态功能特征。方法 2020年3月至2022年1月,在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实习生中选取CNLBP患者20例,作为腰痛组,健康者20例,作为健康组。选择Gait Watch三维步态分析仪进行测试,并记录测试中的步态相关参数,如:步行周期、步频、步长、跨步长、步速、步长差、单支撑相百分比及髋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等。结果 (1)健康组和腰痛组的步行周期分别为(1.0±0.1)s和(1.1±0.1)s,步频分别为(120.0±8.6)步/s和(114.3±8.5)步/s,跨步长分别为(128.7±12.4)cm和(120.5±12.7)cm,步速分别为(128.6±14.8)cm/s和(115.1±17.2)cm/s。相比健康组,腰痛组的步行周期时间延长,步频降低,跨步长缩短,步速减慢,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健康组和腰痛组患侧肢体的步长分别为(63.2±8.9)cm和(55.8±8.4)cm,单支撑相百分比分别为(58.9±1.0)%和(58.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