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6篇
  免费   233篇
  国内免费   24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164篇
口腔科学   40篇
临床医学   338篇
内科学   43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87篇
特种医学   40篇
外科学   160篇
综合类   435篇
预防医学   618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150篇
  3篇
中国医学   77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123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122篇
  2011年   122篇
  2010年   142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50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106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7 毫秒
991.
医务人员遭受场所暴力近年来已是我国比较突出的公共健康问题,而鉴于门诊密集输液区的工作特殊性,护士发生职业场所暴力的可能性远远大于医院的其他部门。本文旨在从护士的角度出发,探讨护士在门诊密集输液区工作时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原因和对策。为构建和谐的输液环境,建立预警体系和防范机制提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2.
993.
目的:比较在微切口同轴扭动超声乳化使用直头和弯头的术中表现和术后结果。

方法:白内障患者行2.2mm横向劈核微切口同轴超声乳化术中使用30° 直头或弯头进行治疗。术中检查分析包括平均超声功率,总超声乳化时间,有效的超声乳化时间。使用非接触镜显微镜评估术前和术后1d, 7d和30d的中央内皮细胞密度和角膜中央厚度。

结果:此研究共纳入白内障患者190例190眼,95眼为弯头组,95眼为直头组。术中检查显示弯头组总超声乳化时间和有效的超声乳化时间较直头组显著降低(P<0.05)。弯头组总超声乳化时间和有效的超声乳化时间中位数分别为25.9(13.5-45.0)s(四分位间距)和18.0(9.0-30.0)s,直头组分别为38.8(16.5-73.5)s和26.0(11.0-49.0)s。

结论:横向劈核微切口同轴超声乳化术中,相比较直头,使用弯头可以更加有效的摘除晶体,在所有阶段中除了第四阶段,总超声乳化时间和有效的超声乳化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从文献计量的角度系统地分析世界各国近10年有关亲密伴侣暴力(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IPV)的研究热点问题的分布及变化趋势,旨在为我国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检索PubMed数据库2005-2014年收录的相关文献采用书目信息共现挖掘系统(BICOMS)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并利用SPSS 20.0软件绘制系统聚类关系图及χ2检验分析热点变化趋势。结果 统计分析表明,国际上在IPV领域发布的科研论文共3 257篇,数量上整体呈上升态势,尤以近3年更为明显。近10年相关研究主题词主要集中在4各方面:IPV的相关损害及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社会支持、IPV及所引起的疾病预防干预知识及措施。分析结果显示,相对前5年,近5年发表的文献侧重于IPV与HIV感染关系的研究(2.0% vs. 1.0%,χ2=4.471,P=0.034),并将研究对象拓展到孕产妇(1.2% vs. 0.4%,χ2=4.805,P=0.028)等人群。结论 近10年IPV领域的研究总体围绕4个方面,近5年的研究热点开始转向其与HIV感染,目标人群开始拓展到普通女性以外其他人群,中国在该领域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期待有所突破的研究。  相似文献   
995.
目的了解基层医务人员在工作场所中遭受暴力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探讨降低工作场所暴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广州市、深圳市两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所调查医务人员中1年内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为49.78%,其中躯体攻击为7.03%,情感虐待为44.05%,威胁恐吓为19.37%,言语性骚扰为8.75%,躯体性骚扰为3.30%;年轻群体是工作场所暴力的主要受害者;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工龄、学历、医患关系不满程度、岗位与工作场所暴力发生有关联。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较高组是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的保护因素,月收入高、医患关系不满程度高是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基层医院工作场所暴力问题不容忽视,尤其应针对情感暴力做出预防措施。同时深化医疗改革,减少和避免工作场所暴力发生。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医护人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后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其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3所综合医院126名遭受过工作场所暴力的院前急救医护人员进行测查,用SPSS13.0进行数据处理。结果126名院前急救医护人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后SCL‐90总均分及阳性项目数与全国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及精神病性因子得分与全国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救医护人员积极应对方式与SCL‐90因子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呈显著负相关(P<0.05),消极应对方式与SCL‐90总分及除偏执以外的各因子均显著正相关( P< 0.05);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均进入回归模型,偏回归系数为-11.86、14.32。结论院前急救医护人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后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不同应对方式是影响急救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建议管理者开展工作场所暴力防范与应对措施教育,维护院前急救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了解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创伤后护理人员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工作场所暴力量表、创伤后成长量表分别调查江苏省某三甲医院340名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护理人员。 结果 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护理人员创伤后成长总分为(58.45±16.83)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职称、婚姻状况是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护理人员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因素(调整的R2 =0.187;F=4.591,P<0.001)。 结论 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护理人员创伤后成长处于中等水平,性别、职称、婚姻状况为其影响因素,护理管理者应加强工作场所暴力相关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创伤后成长水平。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了解大学生恋爱暴力的发生情况及童年期被虐待经历对大学生恋爱暴力发生的影响。方法 采用滚雪球抽样的方法,对北京市7所大学的1 130名大学生进行不记名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 1 130名大学生中50.8%最近一年有过恋爱经历,其中遭受和实施恋爱暴力的比例分别为16.9%和11.1%。遭受肢体暴力、情感虐待和性暴力的比例分别为14.1%、10.6%和9.9%,实施肢体暴力、情感虐待和性暴力的比例分别为8.0%、7.1%和3.7%。有509名(45.0%)大学生在童年期曾有被父母虐待的经历,其中被用力徒手打、用物品打、在其他人面前遭到羞辱和目睹父母打架或父母打兄弟姐妹的比例分别为41.6%、24.9%、13.1%和24.5%。具有童年期被虐待经历的大学生遭受和实施恋爱暴力的比例均高于童年期没有被虐待经历的大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大学生恋爱暴力问题不容忽视,童年期遭受父母虐待经历对大学生恋爱暴力的发生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99.
目的:了解外来已婚育龄妇女对身体暴力的应对情况和需求。方法:2010年4~5月在上海市某中心城区采用以社区为基础的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对符合条件的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961人进行问卷调查,对遭受丈夫身体暴力的103名妇女进行分析。结果:遭受过轻度身体暴力和重度身体暴力的比例分别为66.6%和33.4%。41.9%的受暴对象在遭受身体暴力时没有对丈夫进行过任何反击,59.1%的受暴对象没有将自己遭受暴力的情况告诉过任何人,受暴妇女主动告知及希望获得帮助的对象主要是家人/亲戚/朋友,仅少数对象主动报警和(或)诉诸妇联/居委会等相关机构希望获得帮助。认为"家丑不可外扬"是她们不向外界寻求帮助的最主要原因。结论:遭受丈夫身体暴力的妇女进行反击和向外界寻求帮助的比例较低,应加强对外来已婚育龄妇女反对和制止家庭暴力的宣传,改变她们对家庭暴力的认识,提高她们的维权意识及自我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1000.
医疗资源整合是在资源总量不变的前提下,通过资源的优化组合与配置,提供更有效率、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实现规模经济。我国当前的公立医院改革对横向医疗资源整合的探索较少。研究在归纳国际横向医疗资源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界定我国公立医院横向医疗资源整合的内涵,为进一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提供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