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2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2篇
临床医学   94篇
内科学   1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38篇
外科学   232篇
综合类   198篇
预防医学   41篇
药学   90篇
中国医学   6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82 毫秒
11.
椎间隙感染少见且多发生于对椎间盘的穿刺和手术治疗以后。原发性椎间盘炎实属罕见。本科收治1例并经脊柱微创手术治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矫形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采用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矫形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从2001年1月~2005年1月收治的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54例。共计分为2组,甲组15例,乙组39例,甲组未行椎间融合单纯行PLF手术,乙组采用椎间融合行PLIF技术。其中男性23例,女性31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退变性腰椎侧凸的矫正效果、并发症和随访结果。[结果]全部病例都获得了临床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1年,疼痛缓解率为31%和75%,临床症状改善率75%和80%。术后并发症包括矫正效果丢失1例,但无椎间隙塌陷、椎间融合器移位、断钉断棒等发生。[结论]后路全节段椎弓根内固定矫形和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腰椎间盘摘除术后椎间隙感染11例,发生时间为术后2~40天,平均15天,感染率为0.74%,根据临床表现分为,急性化脓性炎症表现及非典型表现两大类,患者血沉均增快为30~125mm/h。认为发生感染的原因有:手术时间过长、出血多,术中污染及术后护理不当等,作者发现急性椎间盘突出者术后易发生感染,可能与椎管内存在非特异性炎症引起局部抵抗力下降有关,术中使用庆大霉素盐水冲洗可有效预防感染,用保守方法治疗9例,手术合并使用抗生素治疗2例,病程2~4个月,均恢复良好,作者建 议对非典型炎症表现者均应使用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14.
聂邦寿 《颈腰痛杂志》1995,16(4):248-249
术后椎间隙炎聂邦寿我院五年来共做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482例,术后发生椎间隙炎9例,约占同期病人1.8%。经中西结合治疗,预后良好。临床资料本组9例,男5例,女4例。年龄最大49岁,最小18岁。发生在L4-5椎间隙6例,L5-S1椎间隙3例。都...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介绍脊柱后路经椎间隙截骨术(trans-intervertebral space osteotomy,TIO)的技术理念、临床分型和应用策略。方法:根据TIO技术特点、手术操作过程中截骨切除范围所涉及的解剖结构,将其分为3大类型及2种扩大(+)型:围绕椎间盘及关节突关节为Ⅰ型,扩大至楔形切除椎间隙一侧终板为Ⅱ型(头尾双侧终板则为Ⅱ+型)。扩大至楔形切除椎间隙一侧椎弓根为Ⅲ型(双侧椎弓根则为Ⅲ+型);收集2003年1月~2012年12月接受后路经椎间隙截骨术治疗的30例胸腰椎侧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29~69岁(51.4±10.4岁)。由5位脊柱外科医师先后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独立评估与分型(间隔2周),进行Kappa一致性检验以分析其可信度及可重复性。结果:30例患者中行Ⅰ型TIO 15例,Ⅱ型TIO 6例,Ⅱ+型TIO 3例,Ⅲ型TIO 4例,Ⅲ+型TIO 2例。观察者间一致性的Kappa系数0.806~0.953;观察者内一致性的Kappa系数为0.837~0.953,可信度及可重复性满意。结论:经椎间隙截骨临床分型实用可靠,可作为理论基础用于比较不同研究中经椎间隙截骨技术的手术效果,有利于指导脊柱侧后凸畸形的截骨矫形治疗。  相似文献   
16.
闭式冲洗引流治疗术后椎间隙感染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隙感染是椎间盘术后最常见并发症 ,如能早期诊断和治疗 ,不仅能减轻病人痛苦 ,而且明显缩短病程。我院自1990年 12月至 1998年 12月共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176 8例 ,其中并发椎间隙感染 2 6例占 1.47% ,1995年以前的病历均采用非手术治疗 ,效果不理想 ,1995年 1月以后的采用手术埋管冲洗引流。取得了较好效果 ,现将两种治疗方法与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1.1 非手术组 15例 ,为 1990年 12月~ 1995年 12月的病例 ,其中男 9例 ,女 6例 ,年龄 2 4~ 5 6岁 ,平均年龄为 42岁 ,椎间隙感染部位为L3~ 4 2例 ,L4~ 58例 …  相似文献   
17.
颈椎病是颈椎的慢性退行性骨关节病。其病理是椎间盘的变性导致颈椎间隙稍变窄脊髓或颈神经根的受压。颈椎病除密切结合临床表现外,还必须根据颈椎X线病理改变综合分析,全面考虑。颈椎病的X线平片所见在颈椎病的诊断上占有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18.
杨勇 《中医正骨》2003,15(5):50-50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椎间隙感染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文献报道发生率为 0 .73%~ 4 % 〔1〕。作者自 1993~ 2 0 0 1年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4 2 9例 ,其中 10例发生椎间隙感染 ,感染率为 2 .3%。为提高对该症的认识 ,现结合临床就其诊治问题作粗浅讨论。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0例 ,男 6例 ,女 4例。年龄 2 9~ 5 7岁 ,平均 4 4岁。椎间隙感染部位L4~ 5者 6例、L5S1者 3例、L3~ 4者 1例。经皮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 1例 ,全椎板切除术 1例 ,半椎板切除术 8例。术后感染时间 7~ 14天 8例 ,15~ 2 1天 2例。均表现有腰腿抽搐…  相似文献   
19.
20.
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变,颈椎增生等原因造成颈神经根、椎动脉、脊髓和周围软组织的刺激和压迫而引起的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颈椎病以神经根型最为常见,以中、老年多见。随着年龄增加,人体的椎间盘逐渐退变,出现纤维环弹力减退,椎间隙狭窄,椎体边缘骨质增生等。患者表现为颈肌僵硬、疼痛、活动受限,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肌力减退,颈椎生理曲度改变,椎间隙狭窄等。我科采用电脑中频加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方法简便,患者痛苦小,效果较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