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73篇
  免费   228篇
  国内免费   90篇
耳鼻咽喉   9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56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713篇
内科学   254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314篇
特种医学   251篇
外科学   346篇
综合类   1265篇
预防医学   188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389篇
  4篇
中国医学   1887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146篇
  2015年   158篇
  2014年   321篇
  2013年   287篇
  2012年   427篇
  2011年   415篇
  2010年   428篇
  2009年   327篇
  2008年   373篇
  2007年   317篇
  2006年   281篇
  2005年   296篇
  2004年   284篇
  2003年   229篇
  2002年   198篇
  2001年   163篇
  2000年   106篇
  1999年   93篇
  1998年   84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家庭医学》2007,(21):60-60
介入支架技术是治疗动脉狭窄的现代医疗技术之一。但一般情况下是在一支狭窄动脉里放置一枚支架。最近上海瑞金医院神经外科专家勇闯“禁区”,为一位颅内椎动脉严重狭窄长度达5厘米的患者,置入3枚特殊支架,重新打通椎动脉,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72.
从1987年2月至1991年10月对24例诊断明确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了双减压椎间融合术(BIFO)。其方法是在病变侧行横突前弓及钩椎关节骨赘切除,并行病椎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后经1.5~5.2年随访,除2例恢复较慢外余皆在不同时间内康复,近远期效果满意。认为BIFO术式是既能去除椎动脉受压主要因素,又能稳定椎体,是一种新的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探讨寰椎因素致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发病机制及手术切开横突孔减压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5 0例中国成年人干燥寰椎标本上 ,对具有临床意义的数据进行解剖学测量。结果 寰椎横突孔与椎动脉沟的成角左侧为(6 7 87± 5 39)°,右侧为 (6 9 84± 4 5 5 )° ;椎动脉沟绕寰椎侧块成角 :左侧为 (6 2 4 6± 4 6 6 )°,右侧为 (6 3 6 1± 2 31)°。寰椎横突孔前壁厚度 :左侧为 (2 96± 0 5 4 )mm ,右侧为 (3 2 1± 0 4 0 )mm。横突孔后壁厚度 :左侧为 (2 2 8± 0 5 7)mm ,右侧为 (2 0 2± 0 2 6 )mm。以上数据左、右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椎动脉行经在寰椎横突孔与椎动脉沟内时 ,在骨性结构上有明显的两个成角 ,即横突孔与椎动脉沟的成角和椎动脉沟绕过侧块的成角 ,椎动脉的这两个成角增加了血液循环的阻力 ,同时在头颈部旋转运动时 ,椎动脉与骨性成角间更加贴近 ,这两个成角与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发生有关。寰椎横突孔后壁较前壁薄 ,此数据可作炒寰椎横突孔后壁切开减压时手术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4.
椎动脉变异1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椎动脉变异并不少见,超过半数的左椎动脉的外径大于右椎动脉。作者在解剖一具老年女性尸体标本时,发现左右椎动脉的外径相差近一倍.现报道如下,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75.
作者在解剖一具青年男性尸体时发现其右侧第 7颈椎(C7)横突前结节与第一肋颈之间有一异常韧带 ,现报道如下。该异常韧带起于C7横突前结节的下方 ,向下前跨过C8颈神经前支的前方止于第一肋颈和肋头交界处的上方 ,该韧带色白 ,坚韧呈条索状 ,其长度 1 13cm ,宽度 0 4 5cm厚度 0 0 7cm ,在此韧带的前面覆盖有颈长肌下斜部的部分肌纤维 ,颈长肌下斜部的前方有交感干 ,此韧带和颈长肌外侧有椎动脉和椎静脉 ,椎动脉和椎静脉的外侧邻前、中、后斜角肌的内侧。由于该异常韧带跨过C8颈神经前支的前方 ,从而有可能对C8颈神经前支产生卡压而产生相…  相似文献   
76.
中药结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的一种 ,临床上较为常见。本病以眩晕为主证 ,有称颈性眩晕。笔者在 1 991~ 1 998年中运用中药内服结合手法治疗 32例 ,并随访 1年以上 ,疗效满意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32例中男 1 2例 ,女 2 0例 ,年龄 2 8~ 6 5岁中 ,平均年龄 42岁 ,病程 5天~ 1 4个月。临床表现及体征 :均有眩晕 ,颈痛 ,多伴有头痛或偏头痛 ,恶心 ,呕吐 ,或伴耳鸣 ,听力减退 ,视物模糊 ,或伴记忆力减退 ,健忘失眠等。查体均有颈部肌肉压痛 ,颈部活动受限 ,旋颈诱发眩晕试验( ) ,大部分病例有椎间孔挤压试验 ( )。 32例患者颈椎的 X线平片…  相似文献   
77.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颈椎病中常见的一种类型,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都非常重视本病的研究。其中中医药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重要手段之一[1、2]。下面就中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概况综述如下:1 发病机制1.1椎动脉型颈椎病引起的供血不足的原因有2点[3]:①是先天性横突椎动脉孔骨性狭窄或椎动脉本身发育细小;③是钩锥关节(Luschka)增生之椎后骨赘刺激或压迫椎动脉所致。当Luschka关节前外侧增生,即可刺激或压迫椎动脉椎动脉壁上的交感神经丛,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出现眩晕等症状,是CSA发…  相似文献   
78.
颈椎肿瘤1例围手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椎因其解剖关系复杂,四周与重要器官相邻,基底部为脊髓神经根及椎动脉等重要组织,因此颈椎肿瘤手术的难度及风险极大,术中可能损伤椎动脉造成大出血,损伤脊髓致呼吸衰竭或瘫痪,损伤喉返神经引起声音嘶哑等并发症。我科于2000-10-02收治1例颈椎肿瘤病人,其肿瘤累及颈5和颈6两个椎体,经颈前路行两椎体切除植骨内固定术。现将其围手术期的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9.
目的:观察柴陈泽泻汤与腕踝针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痰湿型梅尼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60 例痰湿型梅尼埃病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 例。2 组均进行健康教育并 给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对照组予腕踝针治疗,治疗组予柴陈泽泻汤联合腕踝针治疗。2 组均治疗4 周。 治疗前后评定2 组患者的眩晕障碍量表(DHI) 评分、耳鸣致残量表(THI) 评分、耳闷视觉模拟评分 法(VAS) 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检测左、右侧椎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比较2 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 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3.33%, 高于对照组73.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 组DHI 评分、THI 评分、耳闷VAS 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4 项评 分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2 组左、右侧椎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均较治疗前加快(P<0.05),治疗组左、 右侧椎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2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健康教育与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基础上加用柴陈泽泻汤联合腕踝针治疗痰湿型梅尼埃 病患者,能够有效改善眩晕、耳鸣、耳闷等临床症状,加快椎动脉血流速度,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80.
经椎动脉的小脑淋巴管前淋巴系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怀经 C-S.  JR 《解剖学报》1990,21(3):226-22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