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37篇
  免费   344篇
  国内免费   146篇
耳鼻咽喉   23篇
儿科学   36篇
妇产科学   30篇
基础医学   120篇
口腔科学   27篇
临床医学   594篇
内科学   397篇
皮肤病学   20篇
神经病学   90篇
特种医学   10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34篇
综合类   1430篇
预防医学   618篇
眼科学   81篇
药学   1409篇
  36篇
中国医学   384篇
肿瘤学   94篇
  2024年   81篇
  2023年   240篇
  2022年   287篇
  2021年   330篇
  2020年   298篇
  2019年   305篇
  2018年   110篇
  2017年   246篇
  2016年   215篇
  2015年   216篇
  2014年   363篇
  2013年   272篇
  2012年   367篇
  2011年   296篇
  2010年   283篇
  2009年   240篇
  2008年   345篇
  2007年   316篇
  2006年   148篇
  2005年   128篇
  2004年   210篇
  2003年   187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4 毫秒
71.
加替沙星片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加替沙星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阳性药平行对照方法,对临床确诊为轻、中度急性呼吸系统或泌尿系统感染的患者220例,试验组、时照组各110例,分别口服加替沙星、氧氟沙星200mg,bid,疗程7~14d。结果:试验组103例、对照组100例完成试验。试验组和对照组痊愈率分剐为76.7%和71.0%,有效率分别为93.2%和85.0%,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6.7%和93.8%,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6.4%和18.2%。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有5例(4.55%)和9例(8.18%)出现ALT、AST轻度升高,停药10d后复查恢复正常。结论:加替沙星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能安全有效地治疗轻、中度急性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感染。  相似文献   
72.
评价儿科高级生命支持培训课程的有效性和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儿科医护人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我们自1999年起举办了由美国心脏学会 (AmericanHeartAssociation,AHA)和美国儿科学会(AmericanAcademyofPediatrics,AAP)推荐的《PediatricAdvancedLifeSupport》(PALS ,儿科高级生命支持 )培训课程。本文探讨在儿科医护人员中开设此培训班的有效性和必要性 ,旨在全国范围推广 ,以提高我国小儿心肺停止复苏及创伤、危重病的抢救成功率。材料与方法2001年1~12月本院先后举办了5期《PALS》培训班 ,每期2天共16学时。培训教材是AHA和AAP推荐的《PediatricAdvancedLifeSupport》1997年版本…  相似文献   
73.
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评价格列美脲对单纯饮食或用二甲双胍和/或阿卡波糖治疗控制不满意的2型糖尿病治疗的安全性、耐受性和有效性。方法 用多中心、开放性、非对照性临床研究,入选患者给予格列美脲1~4 mg,每日早餐前顿服,疗程16周。试验前后测定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和肝肾功能。结果129例患者人选,122例患者完成试验,格列美脲治疗16周空腹和餐后2h血糖平均分别下降1.3和1.8 mmol·L~(-1),糖化血红蛋白平均下降1.8%。治疗后空腹血浆胰岛素水平无变化,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下降,患者体重指数平均增加0.3 kg·m~(-2)。与格列美脲治疗有关的主要不良事件为低血糖反应和消化道症状,16例次与药物有关的低血糖反应均为轻度,进食后可自行缓解。对血脂和血压无不良影响。结论 格列美脲可以进一步降低单纯饮食控制或应用二甲双胍和/或阿卡波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和餐后2h时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且不增加空腹胰岛素水平,副作用小,耐受性好,使用较安全。  相似文献   
74.
目的观察华法令对于中、老年心房颤动病人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符合本研究标准的86例老年心颤动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华法令疗组(治疗组)和阿司匹林对照组(对照组),治疗组41例,给予华法林3mg/d开始,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T)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观察7~15d使INR达到2.0~3.0范围内,以后每月查1次INR。若病人需增加或减少药物或有出血倾向时随时再测INR。对照组45例,给予阿司匹林300mg/d,分2次服用。结果治疗组,平均9.7±2.1d,INR达2.0~3.0(平均2.5±0.12),其中INR在1.8~2.5(平均1.90±0.21)之间者占90.2%,治疗组有1例高血压心脏病病人出现脑梗死,而对照组有6例发生脑梗死,其余不良反应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中、老年非瓣膜病心房颤动病人选择华法令2~3mg/d时,加强服药后监测及各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使INR保持在1.8~2.5之间是有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   
75.
目的:观察磁导向载体阿霉素(MTC-DOX)肝动脉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Seldinger导管超选择插入肿瘤供血肝动脉,以脉冲给药的方式注入MTC-DOX,21天为一周期,连续用药2周期以上按照WHO标准进行评价。结果:不能手术的原发性肝癌患共11例入组,10例可以评价疗效,治疗后NC7例,PD3例,中位肿瘤进展时间(TTP)为182天,有3例临床症状减轻,有4例生活质量改善,1年生存率达到54.5%;11例可以评价毒性,毒副反应均较轻,主要为轻中度的肝区疼痛和发热,少数患有胃肠道反应和一过性转氨酶升高。结论:采用磁导向载体阿霉素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靶向性特别好,疗效明显,同时毒性反应轻微,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6.
放疗增敏剂甘氨双唑钠的Ⅱ期临床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按二期临床研究要求观察注射用甘氨双唑钠 (简称CMN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平行对照、随机分组的设计方法 ,将 2 8例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需接受放射治疗的头颈部、食管和肺部肿瘤患者 ,按 2∶1的比例分设实验组(CMNa +常规放疗 )和对照组 (单纯常规放疗 ) ,观察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相关指标。结果 :治疗前后血常规、肝肾功能的实验室检查 ,治疗中和治疗后不良反应、严重程度的观察比较及不良反应率的结果比较。两组均无显著性差异。肿瘤原发灶和转移灶的CR率和CR +PR率两组未见显著性差异。但转移灶达PR时所需的照射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安全性与前期研究结果相符 ,在临床推荐剂量内未观察到明显消化道和神经系统等的不良反应 ,有效率未见显著性差异可能与样本数较少有关。据后期汇总的大样本统计显示两组的显著性差异表现在CMNa可提高CR率和总有效率 ,并降低达到CR和PR时的照射剂量  相似文献   
77.
国产因卡膦酸二钠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的Ⅱ期临床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评价国产因卡膦酸二钠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自 2 0 0 1年 1 2月至2 0 0 2年 1 0月 ,收治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 4 3例 ,随机分配至试验组和对照组 ,分别给予国产因卡膦酸二钠 1 0mg与帕米膦酸二钠 90mg静滴 ,观察其疗效和毒副作用。结果 :试验组 2 3例止痛有效率 5 2 2 % ,生活质量改善有效率为 4 3 5 % ,与对照组 2 0例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但毒副反应少见。结论 :国产因卡膦酸二钠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疗效显著 ,安全可靠 ,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8.
研究直肠癌放疗后的组织学变化 ,并提出放疗对于直肠癌组织学退变的分级标准 (rectalcancerregres siongrade ,RCRG)。方法 :选择 4 2例低位直肠癌 (中下 1 3段 ) ,术前经CT及直肠腔内B超 (TRUS)证实为T3、T4期 ,术前放疗 4 0Gy~ 5 0Gy ,间隔 6周后行手术治疗 ,其中 2 8例行前切除术 ,12例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 ,2例行Har tmann术 ,术后标本病理检查 ,确定其组织学退变分级。分级标准 :RCRG 1对放疗敏感 ,放疗后肿瘤肉眼不可见或肉眼仅见小的病灶。RCRG 2病灶处纤维变明显 ,有…  相似文献   
79.
目的观察普洛迪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15例急性中度颈内动脉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普洛迪静滴,对照组给予胞二磷胆碱静滴,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7 d和21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的变化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4%)明显高于对照组(48%)(P<0.05)。治疗后7 d和21 d,治疗组NIH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过程中2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普洛迪具有多途径、多机制的协同药理作用,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是治疗急性脑血管病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80.
建立与完善我国药品再评价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为建立与完善我国药品的再评价体系提出一些建议。方法 从借鉴发达国家药品再评价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药品再评价的深刻内涵、基本要素以及我国药品再评价的现状。结果与结论 我国药品再评价工作刚起步,当务之急就是细化我国药品再评价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