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3篇
  免费   200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130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94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77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106篇
综合类   312篇
预防医学   54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08篇
  2篇
中国医学   4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138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探讨初中生师生关系在心理虐待忽视与校园欺凌间的中介作用,为缓解初中校园欺凌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量表、初中生师生关系调查问卷和中学生实施传统/网络欺凌行为问卷,对从辽宁省方便抽取的4所初中的924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男生的心理忽视、传统欺凌和网络欺凌得分均高于女生(t值分别为2.75,3.15,4.97,P值均<0.05);在心理虐待、心理忽视、传统欺凌和网络欺凌、师生关系得分上年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心理虐待与忽视和传统欺凌、网络欺凌均呈正相关(P值均<0.05);师生关系和心理虐待与忽视、传统欺凌、网络欺凌均呈负相关(P值均<0.05).心理忽视与虐待不仅能直接影响初中生的传统欺凌和网络欺凌,还可以通过师生关系的中介效应间接影响传统欺凌和网络欺凌,直接效应分别为0.310,0.280,间接效应均为0.078.结论 师生关系在初中生心理虐待与忽视和传统/网络欺凌间均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92.
肱骨干骨折是指肱骨外科颈下1—2cm至肱骨髁上2em段内的骨折,约占全身骨折总数的1.31%。临床上肱骨干下1/3骨折较少见,常由间接暴力引起,如摔倒时肘部或手掌着地、两人之间强力掰手腕等,甚至猛烈的肌肉收缩也可造成此处骨折。骨折类型多为斜形或螺旋形,骨折线常累及干骺端,且易伴发桡神经损伤。保守治疗复位差、失败率较高且无法早期活动,而手术治疗可获得良好的对位对线,恢复时间短。肱骨下段特殊的解剖结构及复杂的应力分布使得行内固定比较困难。目前临床手术方法较多,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医护人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后的心理压力状况。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3所综合医院204名院前急救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比较观察遭受过工作场所暴力组与未遭受暴力组的基本资料及SCL-90心理健康量表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遭受工作场所暴力者126名(61.8%),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组在年龄(χ2=11.687,P<0.05)、随车(χ2=8.453,P<0.05)、职称(χ2=8.843,P<0.05)、上夜班(χ2=27.245,P<0.05)均小于未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组的医护人员产生躯体化(t=4.08,P<0.05)、强迫(t=3.52,P<0.05)、人际敏感(t=3.26,P<0.05)、焦虑(t=3.83,P<0.05)、敌对(t=3.15,P<0.05)、恐怖(t=3.62,P<0.05)、精神病性症状程度(t=3.62,P<0.05)、阳性项目数(t=3.46,P<0.05)及总分(t=3.87,P<0.05)均比未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组高,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抑郁、偏执项目得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后院前急救医护人员最常见心理症状以焦虑、抑郁、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和躯体化较突出。结论院前急救医护人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现象严重,建议规范院前急救流程,给予受暴者人文关怀,采取措施预防和干预工作场所暴力。  相似文献   
994.
漫画     
《婚育与健康》2013,(18):32
  相似文献   
995.
了解青少年童年期同伴网络暴力发生情况,并探讨童年期遭受同伴网络暴力与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关联,为进一步减少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促进青少年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以2017年6月在北京市及河南省调查的2所高等职业学校的1 357名在校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形式调查同伴网络暴力受害经历和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结果 16.1%的学生报告在小学或初中时期经历过同伴网络暴力受害.矫正一般人口学因素后,中小学有同伴网络暴力受害经历的学生比没有该经历者发生下列危险行为的风险增高:在调查前12个月内感到忧郁/无望(OR=2.51)、有自杀意念(OR=2.65)、自杀计划(OR=3.00)、卷入斗殴(OR=2.00)、醉酒(OR=2.54)、醉酒并发生跌倒或打架受伤等(OR=6.54)、最近30 d吸烟(OR=1.76)、饮酒(OR=2.18)、24 h或以上禁食以控制体重(OR=1.75)、无医嘱服药以控制体重(OR=3.28)(P值均<0.05).结论 童年期遭受同伴网络暴力经历与青少年危险行为相关,应该重视中小学网络暴力的预防,提高同伴间网络暴力对受害儿童心理健康影响的认识.  相似文献   
996.
李亭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3):124-125
医院是救死扶伤的场所,然而近年来却时常有医院工作人员在工作场所受到患者或患者家属的语言和人身攻击,从而导致人身及财产受到伤害的事件发生,有的严重程度甚至令人触目惊心,这类事件被世界卫生组织界定为医院暴力。医院暴力事件不仅伤害了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对医疗秩序和医学进步也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本文欲分析其发生原因并提出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997.
林木丰 《中国学校卫生》2022,43(8):1263-1267
传统观点认为,校园欺凌是一种故意伤害行为,而新近研究指出,校园欺凌还具有目的导向的特点,青少年在实施欺凌行为的过程中可能存在获取校园地位的意图。青少年的地位获取策略(欺凌与亲社会行为)与地位评价方式(社会偏好与感知的受欢迎度)相互影响,并且这个过程还与青少年的群体性、阶段特点及个人特质、信念存在紧密联系,预防校园欺凌发生的过程中对于那些地位导向的欺凌者要进行甄别并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伴暴力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感觉门控电位P50的特异性,为预测患者暴力攻击行为提供客观生物学标志。方法纳入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35例,根据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评分,将患者分为攻击组(n=70)和非攻击组(n=65)。按年龄、性别等匹配原则招募健康对照组(n=60)。采用日本光电公司生产的MEB-9200诱发电位仪对所有受试者行感觉门控电位P50测试。结果攻击组波幅S2高于非攻击组和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9.86±6.04)μV vs.(7.06±3.88)μV,P=0.004;(9.86±6.04)μV vs.(7.82±3.87)μV,P=0.031]。攻击组、非攻击组及健康组中,波幅S2/S1≥0.5者占比分别为72.88%、43.86%和30.00%,攻击组高于非攻击组和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攻击组波幅差(S1-S2)低于非攻击组和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35±9.39)μV vs.(9.89±8.48)μV,P=0.001;(4.35±9.39)μV vs.(13.42±9.81)μV,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攻击行为的发生可能与其特异性的感觉门控功能缺失有关。  相似文献   
999.
1000.
王声湧教授和林汉生教授主编的《暴力流行病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这是以暴力为主题的教科书在医药卫生部门的首次问世,也是全球第一部论述暴力的流行病学。《暴力流行病学》是继《伤害流行病学》和《伤害流行病学现场研究方法》之后,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现了王声湧教授“伤害和暴力控制三部曲”的宏愿,为我国伤害预防控制学科的发展发挥了导向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