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31篇
  免费   616篇
  国内免费   133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04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168篇
内科学   67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55篇
综合类   1099篇
预防医学   227篇
药学   370篇
  6篇
中国医学   2303篇
肿瘤学   30篇
  2024年   254篇
  2023年   646篇
  2022年   500篇
  2021年   574篇
  2020年   373篇
  2019年   272篇
  2018年   132篇
  2017年   172篇
  2016年   131篇
  2015年   143篇
  2014年   165篇
  2013年   141篇
  2012年   160篇
  2011年   142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141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31.
赵帅  王永生  陈炯华 《光明中医》2023,(20):3891-3895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名老中医符为民教授辨治焦虑抑郁共病用药规律。方法 参考医案纳入及排除标准,整理名老中医符为民教授辨治焦虑抑郁共病的医案,基于Xminer Operation Tool V 1.4和SPSS 26.0数据挖掘系统,运用频数分析、关联分析、聚类分析,总结出焦虑抑郁共病的用药规律。结果 本次研究总结分析了符为民教授辨治焦虑抑郁共病201诊次医案,涉及中药143味。频数分析可见药物出现频数大于20有30味,药物多为寒性,且多为甘、辛、苦味药,主要归心、脾、肺、胃、肝经。关联分析可见核心药物为黄连、竹茹、枳实。通过K-均值聚类分析得出6个核心药物组合。结论 符为民教授针对焦虑抑郁共病,精准辨证,精准施治,分清虚实,注重痰热,心肝同调。  相似文献   
32.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析《证治准绳》中痞满治疗的用药规律。方法:搜索整理《证治准绳》中关于中药治疗痞满的医案,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8)采用频次计算、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处方86首,涉及中药136味,药物总频次为752次,排前10位的中药有甘草、陈皮、半夏、人参、木香、茯苓、白术、厚朴、枳实、青皮。药性以温性为主,药味以辛、苦、甘味为主,归经以脾、胃、肺经为主。排前3位的功效为燥湿化痰、清热解毒、补脾益气。药物关联规则分析得出常用药对19对,聚类分析得出核心药物组合4组,复杂网络分析获得治疗痞满的核心药物为甘草、陈皮、人参、茯苓、半夏、木香、厚朴、白术、干姜及青皮。结论:《证治准绳》中痞满的主要治法为益气健脾、温中补虚、理气燥湿、消食除胀,并注重燥湿化痰、清热解毒、补脾益气类药物的运用。  相似文献   
33.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研究头针治疗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取穴规律。方法:检索自建库至2022年3月30日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及PubMed数据库中有关头针治疗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文献,使用Excel、SPSS Statistics 25.0、SPSS Modeler 18.0及Cytoscape软件进行频次、聚类和关联规则及核心共现网络分析。结果:纳入344篇文献,涉及头针处方110首,穴位95个,频次≥8次的穴位15个,其中使用频次最多的穴位为百会。频次≥5次的处方10首,其中使用频次最多的单穴处方为顶颞前斜线,使用频次最多的多穴处方为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涉及5条经脉,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为督脉。聚类分析获得3个聚类群,关联规则分析获得4组关联穴位。核心共现网络分析显示,单穴使用频次最多的穴位为百会,两穴关联程度最高的为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结论:临床上头针治疗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以辨证施治为原则,遵循通督调神、醒脑开窍等治法,既能充分发挥腧穴协同增效作用,又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34.
李玉洁  谢敏  秦元星  张宁  兰竹  李春  卢娜  韦欣欣 《光明中医》2023,(15):2898-2901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全国名中医袁金声教授治疗胸痹心痛用药规律。方法 通过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袁金声教授治疗胃脘痛门诊处方114首,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构建袁金声教授治疗胸痹心痛的数据库,对方剂数据库进行四气、五味、归经分布、频次统计、组方规律、新方分析。结果 筛选治疗胸痹心痛方剂114首,使用频率≥30次药物17味,3~4味药的核心处方22个,形成新处方10个。结论 袁金声教授认为胸痹病机本虚为心之阴阳气血不足、旁及肺脾肝肾四脏,标实为痰瘀气滞痹阻心脉。制定益气通阳、温通心阳、滋阴养心等“宣痹九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专利中药复方治疗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的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方法 检索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专利公布公告网中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中药复方专利,运用Excel表和中医传承计算平台进行用药频数统计、关联分析、聚类分析等;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核心高频药组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作用靶点及机制,最后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纳入中药复方专利72项,涉及中药262味,高频药物为白术(26次,36.11%)、甘草(24次,33.33%)等;以补虚、理气、清热、泻下、化湿和活血化瘀药为主;核心高频药物组是肉苁蓉-当归-白术;核心高频药物组肉苁蓉-当归-白术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主要活性成分可能为槲皮素、β-谷甾醇、豆甾醇等,主要靶点为蛋白激酶B1(AKT1)、热休克蛋白90AA1(HSP90AA1)、MYC、缺氧诱导因子1亚基α(HIF1A)、肿瘤抑制因子P53(TP53)和细胞周期蛋白1(CCND1)等,主要的作用通路为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糖基化终产物(AGE)/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肿瘤坏死因子(...  相似文献   
36.
目的 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张允岭教授治疗失眠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失眠提供思路。方法 收集2017年9月-2020年12月张允岭教授治疗失眠的门诊中药处方数据,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2.3.5对筛选出的中药处方进行药物频次、性味归经、药物功效统计,并进行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数据挖掘。结果 共纳入中药处方520首,涉及192味中药,药物总频次8 690次。药物使用频次前10位分别为白术、合欢花、川芎、栀子、法半夏、茯神、淡豆豉、百合、竹茹、白芍。药性以温、平、寒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以肺经、心经、脾经、肝经为主。药物功效以清心除烦、解郁安神、燥湿化痰、健脾益气等功效使用频次较高。药物关联中高频药物组合有“栀子→淡豆豉”“法半夏→白术”“法半夏→竹茹”“栀子→白术”等。药物聚类可将使用频次≥100的28味高频中药聚类成6类。复杂网络分析筛选出治疗失眠的核心组方为:栀子、淡豆豉、白术、法半夏、合欢花、竹茹、川芎、百合、茯神。结论 张允岭教授治疗失眠注重补虚泻实,标本兼治,常用清心除烦、解郁安神、滋阴养血、健脾养心、活血化瘀、清热化痰、和胃化湿之品,可为失眠的临床治疗提供一...  相似文献   
37.
目的:运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软件,研究王行宽教授治疗胸痹心痛遣方用药规律,传承王行宽教授诊疗胸痹心痛的学术经验。方法:收集整理2017—2020年王行宽教授于湖南中医药大学门诊诊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原始病历资料,录入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运用软件进行方药规律研究。结果:共收集王行宽教授治疗胸痹心痛处方1 044则,所用药物多为甘、苦药物,归经以肺经为主,其次为心、脾、肝、胃、肾经;所用方剂中使用最多的经方是生脉散,最高的经验方是心痛灵Ⅲ号方;高频数药物主要有麦冬、半夏、丹参、瓜蒌皮、黄连、五味子、柴胡等药物;药物的常用剂量多为3、5、10、15 g;组方规律分析得到常用药组合129个,置信度>0.99的组合有58个,并得到常见证型核心药物;药物聚类得到6个核心药物组合。结论:王行宽教授论治胸痹心痛以益气养营、豁痰化瘀、疏肝利胆为治疗思路,并根据胸痹心痛不同证型予以辨证施治,体现其“多脏调燮、综合治理”的学术思想,其核心处方可供临床从业者参考,但仍需要进一步的临床及实验研究验证其疗效。  相似文献   
38.
目的:研究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动物模型的造模特点,为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动物模型制备的规范化提供参考,为该病发病机制及诊疗研究提供更好的研究基础。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及PubMed数据库获取近十年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动物实验文献,归纳实验动物种类、造模方式、给药剂量、给药方案、成模标准及检测指标,应用Excel软件进行频数分析,应用SPSS Modeler 18.0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并运用Cytoscape 3.6.1对结果进行可视化升级。结果:共纳入文献281篇,建立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动物模型多选用SD大鼠或BALB/c小鼠,造模方式多选用医源性诱导,造模药物以环磷酰胺为主,成模标准多选用动情周期紊乱,检测指标多选用卵巢组织形态学变化、雌二醇、卵泡刺激素及动情周期以从多方面综合评价模型。结论: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动物实验多选用SD大鼠,以环磷酰胺首次腹腔注射给药50 mg·kg-1,第2天起以8 mg·kg-1·d-1维持14 d诱导造模,具有简便易行、成模率高且符合疾病发生过程等优点,可为该病基础动物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9.
摘 要目的:探究基于数据挖掘的刺络放血疗法治疗外感发热的选穴规律。 方法:2019 年 7 月至 2019 年 12 月采 用 Excel 2019 建立刺络放血数据仓库模型,随后下载、筛选已建数据库中刺络放血疗法治疗外感发热的文献资料,以及所 需信息的录入,借助建立的刺络放血数据库平台,对其进行数据挖掘结果:纳入刺络放血疗法治疗外感发热的文献共计 63 篇,其中刺络放血针具三棱针使用频次最高,刺络放血刺法使用频次最高的为点刺;刺络放血治疗未配合拔罐的研究 占比 80 %;采用刺络放血配合疗法的有 46 项,占比 73 %,其中以拔罐使用频次最高。 结论:刺络放血疗法治疗外感发热 以三棱针点刺治疗为主,且部分研究常配合其他疗法以明显提升治疗效果,但配合拔罐治疗临床应用较少。  相似文献   
40.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文献中针刺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穴位的组方规律。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文献中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所使用的穴位处方,使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1)进行数据挖掘,分析针刺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取经、选穴和配伍规律。结果:共纳入文献47篇,应用频次前5位的腧穴为球后、睛明、太阳、足三里、合谷;奇穴选用频次最高,经脉选用频次前3位依次为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取穴部位以头颈部选取最多;其次为下肢部和上肢部。结论:针刺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的核心经脉为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及足阳明胃经,核心组穴为球后、睛明及太阳,配以足三里、合谷、光明、三阴交等穴,其取穴规律以局部取穴以及邻近取穴直达病所为主,远端取穴以足三里、合谷等辅以调理脏腑经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