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82篇
  免费   598篇
  国内免费   261篇
耳鼻咽喉   31篇
儿科学   95篇
妇产科学   218篇
基础医学   152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1977篇
内科学   1056篇
皮肤病学   72篇
神经病学   21篇
特种医学   163篇
外科学   283篇
综合类   1511篇
预防医学   1584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803篇
  11篇
中国医学   116篇
肿瘤学   531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99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108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129篇
  2016年   182篇
  2015年   216篇
  2014年   329篇
  2013年   354篇
  2012年   562篇
  2011年   728篇
  2010年   678篇
  2009年   648篇
  2008年   551篇
  2007年   497篇
  2006年   533篇
  2005年   416篇
  2004年   297篇
  2003年   197篇
  2002年   218篇
  2001年   235篇
  2000年   151篇
  1999年   168篇
  1998年   129篇
  1997年   113篇
  1996年   145篇
  1995年   109篇
  1994年   106篇
  1993年   110篇
  1992年   63篇
  1991年   63篇
  1990年   56篇
  1989年   8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妊娠期的主要并发症之一,随着我国二孩政策的实施、生活水平的提高、婚姻观念的转变,在肥胖、高龄和遗传易感性等高危因素的影响下,GDM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GDM的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胰岛素抵抗及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有关。GDM孕妇体内糖代谢的紊乱会进一步导致脂质代谢的异常,从而引发不良妊娠结局。其中脂肪因子,如促代谢因子(betatrophin)、趋化素(chemerin)、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CTRP9)和瘦素(leptin)等在GDM的相关发病机制中可能起到一定作用。综述脂肪因子在调节糖脂代谢中的作用,及其在GDM病理发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2.
目的 了解上海市宝山区白纹伊蚊幼虫对3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现状,为合理选用灭蚊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幼虫浸渍法,测定3龄末4龄初的幼虫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和残杀威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95%可信区间,毒力回归线和抗性倍数等.结果 上海市宝山区白纹伊蚊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和残杀威的抗药性倍数分别为85.6倍、53.3倍及14.3倍.结论 上海市宝山区白纹伊蚊幼虫对常用3种杀虫剂均产生了较高的抗药性,其中对高效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具有高抗性.  相似文献   
83.
目的 了解2020年济南市蚊类种群组成、密度及季节消长规律;了解济南市优势蚊种的抗药性情况,为病媒生物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蚊虫监测采用诱蚊灯法,监测3至11月份;优势蚊种抗药性检测,采用浸渍法、点滴法等.结果 蚊类,平均密度为6.15只/(灯·夜),以淡色库蚊为主,猪圈的蚊类密度最高;优势蚊种抗药性检测,对常用菊酯类药剂均有不同程度抗药性.结论 掌握了2020年济南市蚊类种群组成、密度及季节消长规律及优势蚊种抗药性情况,为济南市及济南口岸蚊类的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4.
金乡县家蝇对三种化学杀虫剂抗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常规点滴法探讨金乡县家蝇对三种化学杀虫剂的抗药性现状。结果该地区 家蝇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普遍较高,且用量大,使用频率高的地方抗性发展较快。因此,家蝇抗药水平与化学杀虫剂用量大小和使用频率高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5.
目的:研究临汾市呼吸道感染的细菌学特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集首诊于急诊的呼吸道感染病人痰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479株痰菌中革兰氏阳性菌占检出菌株的65.76%(315/479),革兰氏阴性菌占总菌株34.24%(164/479),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对革兰氏阳性菌最敏感的药物为头孢哌酮,所检菌株对青霉素的耐药性最高。结论:对呼吸道感染患者,应尽早进行痰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以便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86.
顺铂引起卵巢癌细胞周期变化及凋亡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顺铂 (DDP)引起卵巢癌细胞COC1、COC1/DDP细胞周期变化及凋亡规律。方法 :用光镜、电镜及流式细胞术等方法观察细胞凋亡规律及进行细胞周期分析。结果 :DDP引起COC1、COC1/DDP细胞周期变化主要表现为S期阻滞 ,P <0 .0 1;细胞死亡方式主要是凋亡 ,凋亡细胞发生在S期 ,P <0 .0 1;COC1、COC1/DDP细胞凋亡率不同 ,COC1凋亡率高 ,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DDP引起COC1、COC1/DDP细胞S期阻滞、S期细胞凋亡 ,细胞凋亡与获得性耐药有关  相似文献   
87.
原发性肾癌组织中MDR1和MRP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①目的 研究肾癌组织中多药耐药 (MDR1)基因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 (MRP)基因的mRNA表达及其临床意义。②方法 应用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 ,检测 2 0例原发性肾癌组织、10例正常人肾脏组织新鲜标本MDR1和MRP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③结果 正常肾脏组织和肾癌组织均有MDR1和MRP基因表达 ,肾癌组织MDR1基因表达水平低于正常肾脏组织 ,MRP基因表达水平高于正常肾脏组织 ,差异有显著性 (t=2 .2 93,2 .96 8,P <0 .0 5 ,0 .0 1)。MDR1和MRP基因的表达与肾癌的病理类型、病理分期和组织学分级无关 ,与肾癌病人的无进展生存期无关 ,正常肾脏组织的MDR1基因和MRP基因的表达呈高度正相关关系 (r =0 .932 ,P<0 .0 1) ;肾癌组织MDR1基因和MRP基因的表达无明显相关关系。④结论 MDR1基因和MRP基因复合表达与肾癌固有的多药耐药现象有关  相似文献   
88.
DNA拓扑异构酶 (topoisomerase ,TOPO )是一种基本的核酶 ,催化超螺旋结构的双链 DNA中某一条链的断裂和再接反应 ,从而改变 DNA的拓扑学状态 ,参与细胞DNA的复制和转录。TOPO 抑制剂是一类以 TOPO 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 ,肿瘤细胞对 TOPO 抑制剂的耐药机制是复杂多样的 ,其中最主要的是 TOPO 基因突变和 TOPO 表达水平下降以及 TOPO 酶活性降低。笔者就近年来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作一文献综述。1  TOPO 及其抑制剂的作用机制人的 TOPO 是由 2 0号染色体上单拷贝基因编码的、分子量为 10 0 k Da的蛋白质。TOPO 催化 DN…  相似文献   
89.
目的 观察透脓散联合敏感抗生素治疗多重耐药性大肠埃希菌感染肛周脓肿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多重耐药性大肠埃希菌感染肛周脓肿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西药组40例予敏感抗生素治疗,中药组40例予透脓散治疗,联合组40例予透脓散联合敏感抗生素治疗。3组均治疗14 d后统计疗效,比较3组治疗14 d后创面大肠埃希菌清除率情况,比较3组治疗第1、7、14、21天创面渗液量评分及肉芽形态评分情况,比较3组治疗第7、14、21天创面愈合率情况,比较3组治疗第1、7天炎症相关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IL-4)、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计数(WBC)水平情况,比较3组创面完全愈合所需时间情况。结果 联合组治疗14 d后愈显率87.50%(35/40)、大肠埃希菌总清除率82.50%(33/40),中药组愈显率67.50%(27/40)、大肠埃希菌总清除率62.50%(25/40),西药组愈显率60.00%(24/40)、大肠埃希菌总清除率50.00%(20/40),联合组愈显率及大肠埃希菌总清除率均高于中药组及西药组(P<0.05),中药组与西药组组间...  相似文献   
90.
目的:研究伯氏疟原虫(Plasmodium berghei)氯喹抗性(RC)株与敏感(N)株致病力和宿主对不同虫株感染反应的差异。方法:比较伯氏疟原虫RC株和N株感染ICR小鼠后期、肝、肾、肺等重要脏器超微结构的病理学改变。结果:N株感染后期、肺血窦、肾间质和毛细血管、肺泡毛细血管含有较多的感染疟原虫红细胞,肺泡壁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有较多的突起与疟原虫感染红细胞相接触。较多的肝细胞、肾小球旁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肺泡Ⅰ型和Ⅱ型细胞出现膜破溃,细胞器和胞质流失等不可逆的坏死性病变,一些肝血窦、肾小管和肺泡内可见多量的细胞碎片。RC株感染后期,肝血窦、肾间质充血,含有较多的感染疟原虫红细胞。肝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病变以线粒体肿胀为主的变性,可见肝脏部分变性肝细胞出现恢复状态,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下、基膜、系膜区可见电子致密物沉着,肺泡隔内可见较多的单个核细胞。结论:N株毒力较强,对宿主`能和肺细胞超微结构的损害为不可逆的坏死性病变,呈急性变质性炎症过程;而RC株毒力明显减弱,对宿主肝、肾和肺细胞超微结构的损害以变性为主,呈慢性增生性炎症经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