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9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8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5篇
临床医学   197篇
内科学   17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692篇
预防医学   251篇
药学   299篇
  3篇
中国医学   300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121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43篇
  2010年   171篇
  2009年   139篇
  2008年   156篇
  2007年   145篇
  2006年   135篇
  2005年   127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斯琴 《药物与人》2014,(6):245-245
目的:分析探讨慢性乙肝患者采用循证护理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120例慢性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依从性与护理满意度等。结果:研究组患者腹胀、纳差、乏力、肝区不适等临床病症缓解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P〈0.05)。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为100,0%,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0.0%,研究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乙肝患者行循证护理可以切实提升患者依从度,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2.
Inarigivir是美国Spring Bank制药公司研发的一种新型小分子二核苷酸类口服有效的抗乙肝病毒药。作为一种视黄酸诱导蛋白(RIG-I)激动剂,该药可通过激活先天免疫,发挥肝脏选择性免疫调节活性和直接抗病毒作用。Inarigivir抗乙肝病毒的临床试验已在多个国家开展,在已完成的临床试验中,该药耐受性良好,且无重度不良反应事件。Inarigivir能够剂量依赖性地降低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的DNA和RNA水平,并实现患者乙肝表面抗原(HbsAg)水平的清除,其抗病毒作用与剂量和宿主感染病毒免疫状态有关。该药有望成为提高慢性乙肝功能性治愈药物联合治疗的基石。笔者就inarigivir的基本信息、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及临床试验情况作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脱氧核糖核苷酸(DNA)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48例慢性乙肝患者的资料,均采用FQ-PCR技术检测血清HBV DNA,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并对比不同HBV-M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对比不同病情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对比不同HBV DNA表达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异常率,分析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关系。结果不同HBV-M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对比:HBsAg+HBeAg+HBcAb>HBsAg+HBeAg>HBsAg+HBsAb+HBcAb>HBsAg+HBeAb>HBsAb+HBeAb+HBcAb>HBcAb/HBsAb+HBeAb/HBeAb+HBcAb,除HBcAb、HBsAb+HBeAb、HBeAb+HBcAb血清HBV D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每2样本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情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对比:重度病情患者>中度病情患者>轻度病情患者(P<0.05);不同HBV DNA表达患者CD3+、CD4+、CD4+/CD8+对比,HBV DNA阴性患者>低拷贝患者>高拷贝患者(P<0.05),CD3+、CD4+、CD4+/CD8+异常率对比,HBV DNA阴性患者<低拷贝患者<高拷贝患者(P<0.01);本组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外周血CD3+、CD4+、CD4+/CD8+均呈负相关(r=-0.789、-0.812、-0.706,P=0.012、0.007、0.001)。结论在慢性乙肝患者中FQ-PCR检测血清HBV DNA水平与HBV-M、病情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均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3):2099-2100
目的对比多排螺旋CT与MRI在乙肝肝硬化背景小肝癌诊断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收治的112例疑似小肝癌的乙肝肝硬化患者纳入研究,均行螺旋CT和MRI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比CT与MRI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及诊断微小肝癌、小肝癌的诊断符合率。结果病理诊断结果显示112例疑似病例中确诊为肝癌81例(72.32%),其中微小肝癌31例(38.27%),小肝癌50例(61.73%);MRI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97.53%、90.32%、和95.54%)均高于CT诊断(86.42%、67.74%和81.25%);MRI诊断微小肝癌、小肝癌的符合率(96.77%,98.00%)均高于CT诊断(74.19%,74.00%)。结论 MRI在乙肝肝硬化背景小肝癌诊断中的价值较高,其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均高于CT诊断,可作为临床首选的诊断方式。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探讨穴位按摩(足三里、中脘、期门)联合穴位敷贴(疏肝健脾贴)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临床护理观察。方法 选取上海市浦东新区传染病医院住院CHB患者80例,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以CHB常规治疗及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观察基础上予以穴位按摩(足三里、中脘、期门)联合该院自研的疏肝健脾贴,比较两组的肝病症候群的改善及生存质量。结果 两组在实施中医护理操作项目穴位按摩联合疏肝健脾贴前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中医护理操作项目研究阶段的2 w、4 w、8 w、12 w、24 w后统计发现,研究组治疗4 w时谷丙转氨酶(ALT)水平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 w时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总胆红素(TBIL)水平在治疗4 w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水平在治疗8 w、12 w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治疗后慢性肝病中医生命质量量表在生理、心理、社会关系方面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P<0.01)。研究组在治疗后SF-36评分各维度均值比较可见RP、BP、GH、MH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见表5。可见通过实施中医护理操作项目穴位按摩联合疏肝健脾贴后患者ALT、TBIL、HBV-DNA定量下降速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穴位按摩联合疏肝健脾贴能改善CHB患者肝病症候群、提高生存质量、改善生化功能,提高抗病毒疗效。  相似文献   
106.
我国是肝炎大国,尤其是乙型肝炎在我国发病率很高。《慢性乙肝防治指南》是在卫生部和中华医学会的领导下,由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联合制订的,为广大医护人员正确认识乙型肝炎、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应读者戴南华的要求,我刊选编《慢性乙肝防治指南》的部分内容,期望对广大读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联合胸腺肽α1治疗HBeΑ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对HBeΑg作用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替比夫定胸腺肽α1联合治疗164例HBeΑ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48周,观察患者ΑLT,HBVDNΑ,HBeΑg治疗前后变化,分析治疗前基线ΑLT水平,HBVDNΑ载量,治疗期间不同时限HBVDNΑ降至低于检测下限对治疗48周的HBeΑg定量及阴转的影响。结果治疗48周时,HBVDNΑ阴转142例(86.6%),HBeΑg阴转79例(48.1%),HBeΑg/抗HBe血清转换43例(26.2%),ΑLT复常162例(98.8%)。治疗前基线ΑLT水平,HBVDNΑ载量影响48周HBeΑg定量及阴转率,HBeΑg阴转率分别:ΑLT〈200U/L组34.5%,≥200U/L组61.4%。HBVDNΑ〈107 coples/mL组59.4%,≥107 coples/mL组40%。不同时限HBVDNΑ阴转对48周时HBeΑg阴转率分别:〈12周组64.9%,12-24周组54.3%,〉24周组27.3%,3组治疗后HBeΑg定量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治疗前基线ΑLT水平、HBVDNΑ载量及治疗中HBVDNΑ不同时限降至检测限以下对治疗48周时的HBeΑg作用是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8.
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传染病,在全球广泛流传。我国患乙型肝炎的人数多,其防治形势更为严峻。现将我院2010年1~10月住院治疗的320例慢性乙肝患者资料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3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男211例,女109例,年龄33.6±14.5岁,病程1~12年。临床表  相似文献   
109.
张树林 《肝博士》2011,(1):19-20
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体内有病原体存在,从传染病学角度讲均应抗病毒治疗,然而目前对慢性乙肝感染的认识及治疗药物和手段决定了有些患者治疗不仅疗效差而且会导致耐药、卫生资源的浪费等问题,所以人们才提出治疗对象选择。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研究护理干预对干扰素抗慢性乙肝病毒治疗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该类患者进行分组护理,对照组均按照常规方式进行护理,干预组添加针对性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对比具体疗效.结果 治疗结束半年后,干预组患者遵医率显著较高;两组患者QOL单项评分以及总分全部呈明显下降趋势,干预组降幅更大.结论 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显著增加患者遵医行为,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对于控制病情以及提高患者康复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