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90篇
  免费   400篇
  国内免费   132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156篇
妇产科学   74篇
基础医学   86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1748篇
内科学   470篇
皮肤病学   19篇
神经病学   97篇
特种医学   240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509篇
综合类   3194篇
预防医学   973篇
眼科学   34篇
药学   1763篇
  13篇
中国医学   1912篇
肿瘤学   514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51篇
  2022年   140篇
  2021年   169篇
  2020年   163篇
  2019年   147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163篇
  2016年   184篇
  2015年   178篇
  2014年   433篇
  2013年   526篇
  2012年   730篇
  2011年   684篇
  2010年   653篇
  2009年   639篇
  2008年   1030篇
  2007年   825篇
  2006年   728篇
  2005年   824篇
  2004年   670篇
  2003年   460篇
  2002年   374篇
  2001年   351篇
  2000年   270篇
  1999年   207篇
  1998年   203篇
  1997年   168篇
  1996年   151篇
  1995年   114篇
  1994年   87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正> 患者、女、12岁,反复呕吐9yr(年)。3-8岁时每1-数月呕吐1次。9-12岁时,发作频繁、每次发作3-7d(天),每日呕吐数次至几十次,严重时呕血,伴头痛、头昏、多泪、流涎、腹痛;间歇期一般5-7d,最短2d、最长20d。发作时体温正常,有(或)无脱水征,颈软,心肺正常,肝脾未触及,脊柱四肢无异常,病理反射未引出,眼底正常,屈光不正。三大常规、肝、肾功能、脑脊液常规、血电解质均正常。B超、心电图、脑电图、全胸片均无异常发现,胃肠造影(3次)示胃蠕动增强。治疗经过:1983年7月以前未经治疗。1983年7-12月曾用阿托品、冬眠灵、谷维素、硝基安定、饮冷开水、静脉补液、中药、改  相似文献   
22.
2003~2006年,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急、慢性阑尾炎24例,取得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24例中,男22例、女2例,年龄18~56岁。21例有慢性阑尾炎史。临床表现为右下腹麦氏点疼痛、压痛、反跳痛,腹胀,腹肌紧张,包块形成,恶寒发热,恶心呕吐,大便燥结。少数患者血白细胞  相似文献   
23.
包皮手术时,成年人一般使用局部麻醉即可,如果是小儿则需行全身麻醉。为了避免患者对麻醉药品不适应引起呕吐反应,手术前8~10小时应禁食。术后伤口会有轻微疼痛以及瘀肿的情形,此时定时服用药物,通常在三天后症状消失,七天左右伤口可痊愈。  相似文献   
24.
咽下综合征是指胎儿在分娩过程中吞入羊水量过多,或吞入被胎粪污染的羊水,刺激新生儿的胃黏膜,导致胃酸及黏液分泌亢进而引起的以呕吐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其发生  相似文献   
25.
对眩晕症的临床治疗中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眩晕是一个临床常见的自觉症状,在许多疾病中均可发生。眩,是指眼光;晕是指头晕。眩晕是病人主观的一种感觉,患者感觉自身旋转,或自觉周围物体旋转或自觉物体向一侧方向转动,轻者,稍闭目,眩晕即可减轻;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安,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面色咣白,眼球震颤,站立不稳,甚则倾倒,笔者在临诊工作中对眩晕一症分为以下型进行辨证论治,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6.
王新杰 《中医研究》2003,16(1):17-18
郑玉玲主任医师潜心研究恶性肿瘤及内科疑难杂症的中西医治疗近 2 0年。应用中医辨证论治治疗各种恶性肿瘤及内科疑难杂症经验丰富。她认为正虚邪侵、气滞血瘀 ,痰瘀互结为基本病因病机。临证重视舌诊 ,详辨病证 ,证病结合 ,善用经方 ,衷中参西 ,善调肝护胃 ,强化后天之本 ,用药颇具特色 ,疗效显著。现介绍临床诊治特色病证四例如下 :1 顽固性呕吐证蔡某 ,男 ,6 2岁 ,于 2 0 0 2年 4月 3日因进食梗塞2月余到当地医院查纤维胃镜诊为“胃底贲门癌” ,即到河南省人民医院行“贲门癌根治手”。并于术后化疗 ,用方案为DF +CF。即 :顺铂 ,5 …  相似文献   
27.
1 半夏泻心汤治疗复发性口疮王某 ,男 ,32岁。口舌反复生疮 2年余。自服维生素B2 、谷维素后 ,症状虽可缓解 ,但不久又发作 ,如此反复 ,甚为苦恼 ,故而求诊于中医。症见口腔粘膜、牙龈、舌面等部位有多个溃疡面 ,大小约 0 5cm× 0 5cm ,周围色红 ,上覆黄白色分泌物 ,伴灼热疼痛 ,舌质淡胖 ,边有齿印 ,苔薄黄腻 ,脉濡数。素有嗜酒史。证属湿热内蕴 ,脾虚不运。以半夏泻心汤加味 :法半夏、黄芩、川黄连、枳壳、丹皮各 1 0 g ,党参、葛根各 1 5 g ,干姜、炙甘草各 6 g ,大枣 5枚。 5剂后 ,诸溃疡面消失。继服上方 1 0剂告愈。嘱戒烟、酒 ,…  相似文献   
28.
许某,女,32岁.2003年7月3日就诊于中医学院门诊某妇科专家,诊治记录如下:于10年前顺产一女婴.现怀孕2个月,乍热乍寒,全身乏力,体瘦,纳差,食入即吐,时有吐酸水、苦水,舌淡红苔薄白微腻,脉细弱.处方:橘皮10 g,竹茹12 g,制半夏6 g,麦冬10 g,白芍12 g,太子参30 g,紫苏叶10 g,乌梅10 g,炙杷叶10 g,黄芪12 g,炒白术10 g,黄芩10 g,砂仁(后下)6 g.  相似文献   
29.
患者,男,69岁,农民,因“发热7天,胸骨后疼痛4天”于2003年8月15日入院。患者于7天前进食月饼并饮茶后1小时出现呕吐,非喷射性,不伴头痛及意识障碍;共呕吐3次,呕吐物为进食不久的食物,无胆汁样物及血性液体;并出现发热,体温达39℃以上;无腹痛及腰背痛,但出  相似文献   
30.
患者,男,53岁,汉族,农民,右上腹疼痛10天。呃逆、呕吐1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