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19篇
  免费   1442篇
  国内免费   1036篇
耳鼻咽喉   14篇
儿科学   172篇
妇产科学   134篇
基础医学   517篇
口腔科学   37篇
临床医学   3179篇
内科学   3448篇
皮肤病学   372篇
神经病学   462篇
特种医学   47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7篇
外科学   605篇
综合类   9871篇
预防医学   1829篇
眼科学   59篇
药学   9832篇
  67篇
中国医学   3463篇
肿瘤学   341篇
  2024年   150篇
  2023年   551篇
  2022年   492篇
  2021年   681篇
  2020年   744篇
  2019年   839篇
  2018年   429篇
  2017年   881篇
  2016年   840篇
  2015年   1041篇
  2014年   1628篇
  2013年   1686篇
  2012年   1942篇
  2011年   2103篇
  2010年   1981篇
  2009年   1937篇
  2008年   2026篇
  2007年   1886篇
  2006年   1642篇
  2005年   1552篇
  2004年   1397篇
  2003年   1314篇
  2002年   1078篇
  2001年   967篇
  2000年   746篇
  1999年   643篇
  1998年   527篇
  1997年   491篇
  1996年   487篇
  1995年   391篇
  1994年   343篇
  1993年   264篇
  1992年   248篇
  1991年   231篇
  1990年   222篇
  1989年   186篇
  1988年   97篇
  1987年   80篇
  1986年   51篇
  1985年   34篇
  1984年   28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 观察硫氮卓酮治疗冠心病(CHD)心绞痛疗效。方法68例CH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行常规治疗,治疗组(3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硫氮卓酮治疗。结果 1个疗程后治疗组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硫氮卓酮治疗CHD心绞痛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2.
何静 《四川医学》2006,27(6):627-628
目的探讨恩丹西酮与地塞米松预防性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比较。方法132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成年患者随机分为恩丹西酮组(A组)、地塞米松组(B组)、生理盐水组(C组)。于麻醉诱导前3min A组注入恩丹西酮8mg,B组注入地塞米松10mg,C组注入生理盐水10ml。双盲观察术后24h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麻醉诱导及维持方法相同。结果A、B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与C组发生率有明显差异(P〈0.01)。A组与B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恩丹西酮与地塞米松时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均有良好效果,但恩丹西酮价格昂贵,地基米松则比较低廉,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3.
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快速心房纤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胺碘酮对心房纤颤并快速心室率(简称快速型房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4例新发快速型房颤患者,10 min静脉推注胺碘酮150 mg,观察10 min,未转为窦性心律者再次于10 min内推注150 mg,仍未转复者则以0.5~1.0 mg/min静脉滴注24 h,转为窦性心律者则随时终止滴注。观察房颤转复、心室率控制情况及不良反应,同时比较老年组(18例)和非老年组(16例)有何不同。结果:34例患者在24 h内均转为窦性心律。两组患者用药后30 min,1 h,6 h,24 h心室率分别为(96.00±8.39)次/min与(98.00±8.35)次/min,(88.13±9.98)次/min与(86.47±8.68)次/min,(84.88±10.19)次/min与(82.88±8.25)次/min,(74.88±9.80)次/min与(78.88±7.80)次/min,较用药前的(138.58±9.15)次/min与(130.36±8.26)次/min明显下降(P<0.01),但两组间用药前、后无显著差异。无严重心律失常发生,未诱发或加重心功能不全。结论: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快速型房颤安全有效,老年人用药剂量不减。  相似文献   
34.
心房纤颤(房颤)为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药物转复安全性大,副作用小,较电复律更适用于基层医院。但快速房颤时单用胺碘酮治疗,心室率控制不理想。为此,我院5年来采用倍他乐克联合胺碘酮转复快速房颤取得满意疗效。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 0 0 0年7月~2 0 0 5年7月共收治心房  相似文献   
35.
为观察不同程度窒息新生儿血浆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含量变化及其规律,选择对照组20例,轻度窒息组19例,重度窒息组21例,均在生后6 h内取股静脉血2 ml,进行放射免疫分析.结果TXB2及其与6-Keto-PGF1α比值在对照组分别为(202.42±53.91)pg/ml、1.81±0.61,轻度窒息组分别为(646.29±121.66)pg/ml、3.73±1.27,重度窒息组分别为(1443.27±254.61)pg/ml、6.83±2.39,三组方差分析,组间差异有显著性(F值分别为286.19,49.78,P<0.001);6-Keto-PGF1α升高,三组分别为(117.22±33.14)Pg/ml、(184.73±52.65)pg/ml、(223.45±63.48)pg/ml(P<0.05).提示窒息新生儿血浆TXB2和6-Keto-PGF1α含量及两者之比明显升高,重度窒息组比轻度窒息组升高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其升高程度与窒息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36.
研究背景:伴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有内皮功能障碍,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糖尿病患者中应用四氢噻唑产生了多种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本研究证实匹格列酮在伴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非糖尿病病人中提高内皮功能的假设。方法和结果:研究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交叉设计。入选80 名同时伴有高血压和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用定量胰岛素敏感检测指数(QUICK)评价。进一步将患者分为胰岛素敏感和胰岛素抵抗,在每个治疗阶段,患者每天服用匹格列酮45 mg或安慰剂共八周,在每8 周末,进行实验室检查。应用匹格列酮组血浆胰岛素水平显著下降,QUICK胰岛素敏感指数升高,HDL升高,甘油三酯、自由脂肪酸,和C-反应蛋白水平降低。匹格列酮治疗显著提高缓激肽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而不影响对硝普钠的反应。多变量分析显示:只有总胆固醇的变化预示匹格列酮提高内皮活性。结论:伴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非糖尿病病人中,匹格列酮治疗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C-反应蛋白,提高内皮血管扩张功能。这些结果并不密切相关,提示匹格列酮对血管的有益作用独立于其对胰岛素敏感性和炎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7.
目的研究CD4+细胞在(口恶)唑酮诱导的小鼠实验性肠炎中的变化及肠炎的发病机制.方法健康昆明小鼠24只随机平均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以(口恶)唑酮灌肠造模).造模3 d后全部处死,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脾脏单个核细胞(SMC)和肠黏膜固有层单个核细胞(LPMC)进行细胞培养,并利用细胞内细胞因子流式检测法测定Th1/Th2比例.结果培养48 h后,模型组的LPMC中Th1细胞百分比和Th2细胞百分比均比正常组明显上升(P<0.01),Th1/Th2比正常组显著下降(P<0.01).培养96h后,模型组的LPMC中Th1细胞百分比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h2细胞百分比较正常组明显上升(P<0.01),Th1/Th2比正常组显著下降(P<0.01).而2组的PBMC和SMC相比Th1、Th2细胞百分比和Th1/Th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恶)唑酮诱导的小鼠实验性肠炎是一种Th2亚群占优势的肠黏膜局部免疫紊乱.  相似文献   
38.
α┐氯芳基乙酮的合成IMPROVEDSYNTHESISOFα┐CHLOROARYLMETHYLKETONES曹松*王蔚a樊爱龙a(滁州师专化学系,安徽239012;a南京大学化学系,江苏210093)CAOSong*,WANGWeia,FANAi-L...  相似文献   
39.
随着癌症发病率的提高,医学也在不断地发展,一些新的治疗方案应用于临床。我科近两年来陆续对部分放疗患者放疗期间同时连续输注化疗,近期效果较好。对易出现的胃肠道反应应用盐酸恩丹西酮类止吐药,使治疗顺利进行。1 具体用法  相似文献   
40.
晚期肿瘤疼痛病人31例(男性17例,女性14例,年龄50±s14a),用丙氧氨酚2片,po,tid,共7d。相似病人30例(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51±13a),用酮咯酸10mg,pl,qid,共7d。结果:疼痛强度(标尺法)2组均有降低;显效时间前(丙氧氨酚)快于后组(酮咯酸);药效维持时间后组长于前组;不良反应前组嗜睡多于后组,而胃肠道不适少于后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