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8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14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26篇
临床医学   373篇
内科学   80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25篇
特种医学   44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60篇
综合类   785篇
预防医学   137篇
眼科学   18篇
药学   264篇
  6篇
中国医学   91篇
肿瘤学   59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238篇
  2007年   171篇
  2006年   143篇
  2005年   213篇
  2004年   202篇
  2003年   118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的探究肺内孤立结节的高分辨CT征象诊断价值。方法对需要进行高分辨CT征象检查的62例肺内孤立结节患者进行分析,对比良恶性结节不同征象特点与不同指标诊断的特异性、敏感性与准确率等。结果恶性肺内孤立结节患者中毛刺征、分叶征与血管集束征发生率明显高于良性肺内孤立结节患者,而钙化发生率明显低于良性肺内孤立结节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空泡征或支气管充气征、卫星灶发生率对比中,良恶性肺内孤立结节患者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分叶征联合毛刺征鉴别诊断的准确率、特异度与敏感度明显高于其他三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分辨CT征象检查可以清晰明确的显示肺内孤立结节的形态特点,其中毛刺征联合分叶征可以为良恶性肺内孤立结节的诊断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2.
103.
目的研究64排螺旋CT孤立性肺结节(SPN)影像学特征,提高良恶性结节的诊断准确性。 方法收集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8月至2018年12月病理确诊的170例SPN,恶性结节(116例)作为肺腺癌组,良性结节(54例)作为良性结节组,采用χ2检验比较组间结节的CT表现(位置、病灶形态、内部成分、瘤-肺界面、瘤周毛刺征、胸膜牵拉征、支气管截断征等)及强化方式的差异,采用t检验比较组间病灶直径和距胸膜距离的差异。 结果肺腺癌组与良性结节组比较,实性、亚实性结节(42.2% vs 22.2%、44.8% vs 29.6%)、不规则形(88.7% vs 35.2%)、瘤-肺界面不光滑(77.6% vs 22.2%)、分叶(62.9% vs 14.8%)、瘤周毛刺征(56.9% vs 3.7%)、胸膜牵拉征(45.7% vs 3.7%)等征象表现所占比例均大,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5.17、52.24、47.03、23.54、43.43、29.66,P均<0.05);2组间病灶直径和距胸膜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动脉期肺腺癌组结节轻-中度度强化比例高于良性结节组(57.4% vs 28.6%),结节明显强化比例低于良性结节组(35.2% vs 5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8,P<0.05);静脉期肺腺癌组结节延迟强化比例高于良性结节组(83.3% vs 53.5%),结节强化减退比例低于良性结节组(9.2% vs 4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4.23,P<0.05)。 结论CT是检出肺结节的主要方法,通过特征性表现结合增强特点可以提高影像诊断准确性,尽早对肺癌结节进行正确的临床干预。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恶性脑膜瘤的影像学特征及其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经病理证实的32例恶性脑膜瘤螺旋CT增强扫描影像学资料,总结影像学特征,并分析诊断率。结果:(1)32例恶性脑膜瘤分布范围为大脑镰9例,大脑凸面14例,后颅凹4例,矢状窦旁5例。(2)平扫CT病灶表现为低密度病灶或不均匀密度灶,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欠清晰,病灶内或可见极低密度灶,病灶内少见钙化征象,部分可见病灶临近颅骨骨质破坏。增强扫描可见肿瘤均匀强化,边界不清晰,可见结节样或分叶状增长,病灶内极低密度区无强化。肿瘤周围可见不均匀水肿低密度区。部分可见临近脑膜尾征。(3)32例恶性脑膜瘤平扫CT诊断6例,增强CT扫描诊断28例,增强CT扫描诊断率高于平扫CT(χ^2=7.192,P=0.000)。结论:增强CT扫描恶性脑膜瘤具有特征性的CT征象,能够为恶性脑膜瘤的定性诊断提供具有价值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5.
杨云柯  滕颖  李萍 《河北中医》2001,23(2):107-109
周围血管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常见病 ,严重者可发生肢体坏疽 ,形成诸多后遗症 ,甚至造成终身残疾。在祖国医学中虽然没有现代医学的各种周围血管病病名 ,但对周围血管病的常见征象 ,如肢端冷痛、跛行、坏疽、肿胀等均有所描写及论述。从现代医学来看 ,上述征象不仅仅存在于周围血管病中 ,在骨科及内科疾病中同样存在。所以对上述征象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尤为重要。临床上由于对周围血管病特有的征象不甚了解或知之不详 ,造成误诊或误治的病例不胜枚举。吾师奚九一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 ,十分重视周围血管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以下…  相似文献   
106.
<正>例1男,55岁。因不慎摔倒致左胸部疼痛2d、胸闷憋气1d入院。受伤后在当地医院拍胸片诊断为左侧第9肋骨骨折。入院专科查体:左胸呼吸动度正常,右胸呼吸动度明显减弱,胸廓挤压征(+),左肺呼吸音正常,右肺呼吸音消失。胸片示左肺膨胀良好,右侧膈肌抬高,左侧第9肋骨折,无血气胸征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维吾尔医异常体液分型与颅脑CT的相关性,重点研究急性脑出血维吾尔医异常体液分型与颅内血肿部位、量化问的关系,为维吾尔医临床辨证施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随机纳入符合条件的脑出血患者166例,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的症状进行维吾尔医异常体液分型,放射科医生填写CT征象(颅内血肿部位、大小等),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急性脑出血维吾尔医异常体液分型与年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及出血量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年龄的增加,急性脑出血患者异常体液分型呈异常黑胆质型最多,异常粘液质型次之,异常血液质型再次的分布规律;急性脑出血维医分型异常黑胆质型随着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和出血量的增加在分布中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提示维吾尔医异常体液分型可以作为急性脑出血患者评估预后的一种有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探讨CT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37例患者行CT检查,并进行工作站后处理,诊断为周围型肺癌,于术后进行病理对照.结果 31例病理恶性的符合术前的诊断.结论 CT对周围型肺癌诊断的临床应用满意.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评价螺旋CT对判断直肠癌术后有无复发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直肠癌术后患者的CT平扫及增强表现.结果 38例中,17例复发,CT表现为直肠窝内肿块12例,吻合口处肠壁不均匀环形或不规则增厚5例;1例表现为手术区直肠壁稍增厚,且欠规则,经1年6次复查未见变化,考虑术后及放疗后改变;20例未见明显异常征象.结论 螺旋CT检查能够较准确地显示直肠癌术后复发与否等情况.  相似文献   
110.
螺旋CT征象与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间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肾细胞癌(RCC)的螺旋CT(SCT)征象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间的关系.方法 对34例行SCT检查并经手术证实的RCC,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染色,检测肿瘤中PCNA的表达.结果 ①34例RCC的PCNA阳性表达20例(58.8%).SCT上,PCNA阳性表达和细胞核分级在瘤周无环状低密度影组、肿瘤中心有坏死不强化区组、瘤体直径>3.0cm组分别高于瘤周有环状低密度影组、肿瘤内无坏死区组、直径≤3.0cm组(P均<0.05).②细胞核分级Ⅲ级组PCNA阳性表达高于细胞核分级Ⅰ Ⅱ级组(P<0.05);Robson分期Ⅲ Ⅳ期组PCNA阳性表达高于Ⅰ Ⅱ期组(P<0.05).结论 RCC的部分SCT征象与PCNA的表达有关,可用于预测RCC的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