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4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19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2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8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158篇
内科学   78篇
皮肤病学   60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70篇
综合类   638篇
预防医学   81篇
眼科学   16篇
药学   246篇
  3篇
中国医学   381篇
肿瘤学   2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116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126篇
  2004年   143篇
  2003年   167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激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8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遵照知情同意原则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甲氨蝶定、强的松联合治疗。对照组为大剂量激素组:强的松20mg,1次/d。观察组为小剂量激素组:强的松10mg,1次/d。比较两组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3个月测定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性评分(DAS28)、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以及C反应蛋白(CRP)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激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在保证临床疗效的基础上具有更好的安全性,患者耐受性好,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72.
目的对紫癜及紫癜性肾炎患儿实施甲基强的松结合小剂量丙种蛋白静脉注射治疗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6月至2014年1月实施治疗的紫癜及紫癜性肾炎患者中的60例,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30例患者实施小剂量病种蛋白静脉注射治疗,观察组30例患者实施甲基强的松结合小剂量丙种蛋白静脉注射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外周血BAFF、PAIg G、PAIg M、PAIg A以及血尿素氮、血肌酐及尿蛋白含量明显显著,差异明显(P<0.05);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内生肌酐清除率、PLT计数及血红蛋白明显偏高,差异明显(P<0.05)。结论甲基强的松结合小剂量丙种蛋白静脉注射治疗紫癜及紫癜性肾炎患儿,能够对患者紫癜相关指标以及肾炎相关指标进行明显的改善,取得良好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3.
刘佳 《海峡药学》2015,(3):97-98
目的对抗病毒药物联合小剂量强的松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取在一段时间内因患有亚急性甲状腺炎而入院治疗的患者100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中有患者50例,在治疗的过程中,对照组的患者仅使用强的松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而观察组的患者使用抗病毒药物联合小剂量强的松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对比两个组患者的治疗情况,从而得到结论。结果观察组使用抗病毒药物联合小剂量强的松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发热消退时间、疼痛消退时间、肿胀消退时间都比对照组更加的短,而且疾病治愈后观察组仅仅有2例患者疾病复发,而对照组却有10例患者出现了疾病复发,两组的实验结果存在差异,并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抗病毒药物联合小剂量强的松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效果更突出。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甲强龙与强的松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其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4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甲强龙组和强的松组,每组各37例。两组均首先给予恩替卡韦治疗2周,2周后甲强龙组给予甲强龙治疗,强的松组给予强的松治疗。观察两组治疗2个月及6个月时24h尿蛋白定量、血白蛋白、肝功能、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时T淋巴细胞亚群;统计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2个月、6个月时甲强龙组24h尿蛋白均低于强的松组(P<0.01),血清白蛋白均高于强的松组(P<0.05);两组治疗2个月及6个月ALT、AST水平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6个月CD4+T细胞和CD4+/CD8+T细胞与治疗前相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且甲强龙组与强的松组相比较两项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两组治疗6个月CD8+T细胞与治疗前相比较升高更显著(P<0.05),且甲强龙组与同期强的松组相比较升高更显著(P<0.05)。甲强龙组肾脏临床治疗缓解率显著高于强的松组(P<0.05);两组肝脏治疗应答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强龙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肾病综合征合并乙型肝炎相对于强的松联合恩替卡韦可提高缓解率和临床疗效,改善免疫功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5.
目的 研究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药物强的松对小鼠MHCI类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25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10只,实验组15只,实验组每天给予强的松(20mg!kg)灌胃,共给药30天。实验结束后取肝脏、脾脏、肾脏和肺组织少许提取RNA,RT—PCR测定MHCI类基因mRNA的表达,Western印迹测定它们的蛋白表达。结果实验结束时,肝脏、脾脏、肾脏和肺组织的MHCI类基因mRNA表达分别为0.06、0.05、0.09和0.05,明显低于对照组;MHCI类基因蛋白表达分别为9.13、11.35、9.86和9.36,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大剂量强的松能降低小鼠机体肝脏、脾脏、肾脏和肺组织的MHCI类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76.
患者,女性,39岁,反复颈部疼痛肿胀2年,气憋10个月就诊,患者于2年前与家人生气后出现颈部疼痛肿胀,无发热、憋气和吞咽困难,诊断为亚急性甲状腺炎(亚甲炎),强的松治疗10余天疼痛和肿胀缓解。停药后2个月,颈部疼痛再次发作,强的松和消炎药治疗后疼痛好转。停药3个月后颈部疼痛再次发作,肿胀加重,测定FT4 10.3 pmol/L(正常参考10.1~25.7,下同),TSH 41.2 mU/L(0.3~5.0),诊断甲减,再次强的松、消炎痛和甲状腺片治疗3个月缓解。10个月前第4次颈部  相似文献   
77.
目的研究在治疗合并2型糖尿病的突发性耳聋患者时,于静脉用药基础上增加鼓室注射布地奈德混悬液,探讨此方式与口服强的松方式治疗这类患者后所获得恢复听力的差别。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且合并2型糖尿病的突发性耳聋患者84例(87耳),分为A组(口服强的松组)及B组(布地奈德混悬液鼓室注射组)各42例,在相同静脉用药及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分别行口服强的松或鼓室注射布地奈德混悬液。结果将纯音听力改善程度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4个等级作为疗效判定标准,进行单向有序分类资料的秩和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的结果显示,Z=-3.274,P=0.001,两组间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布地奈德混悬液鼓室注射组疗效更好。同时对两组患者血糖测定的异常次数行χ2检验,chi-square检验的结果显示,χ2=214.482,P<0.001,组间血糖控制情况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鼓室用药造成患者血糖波动的情况较少。结论在相同静脉用药及控制血糖的基础上,鼓室注射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合并2型糖尿病突发性耳聋患者,疗效优于口服强的松,且更有利于调整、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78.
目的了解麻风病患者的麻风反应发生情况,评价强的松对麻风反应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995~2012年惠州市麻风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的确诊麻风病例均采用足量规则的抗麻风联合化疗,对出现麻风反应的患者选择强的松治疗,根据全身症状、皮肤症状和周围神经受累情况不同制定两种强的松治疗方案。结果 60例麻风病患者中,有28例发生33例次麻风反应,其中9例发生Ⅰ型麻风反应10例次,17例发生Ⅱ型麻风反应21例次,2例发生混合型麻风反应2例次;18.18%麻风反应发生在麻风病确诊之前,63.64%麻风反应出现在联合化疗后12个月内;麻风反应以皮肤损害和周围神经受累为主要表现;强的松治疗麻风反应治愈19例次,显效7例次,进步6例次,无效0例次,恶化1例次,有效率为78.79%。强的松治疗后9例患者出现胃部不适,1例出现下肢水肿,1例出现血压升高,10例出现满月脸,对症处理和解释后均能坚持治疗。结论联合化疗前发生的麻风反应容易造成临床医生误诊,麻风病患者联合化疗后12个月内麻风反应发生率高,强的松治疗麻风反应的疗效肯定,但治疗过程需要注意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强的松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为临床提供借鉴。方法随机将86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给予观察组患者静脉输注400 mg/(kg·d)丙种球蛋白,连用5 d后口服强的松片2 mg/(kg·d),每天3次,共用4~6周;对照组患者给予200 mg/(kg·d)丙种球蛋白,连用5 d,强的松剂量及用法同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过对应治疗后,平均血小板上升时间、平均止血时间、血小板平均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34%,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93.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丙种球蛋白联合强的松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具有血小板上升快,达到峰值早,快速控制出血等优点,小剂量的丙种球蛋白联合强的松的治疗效果和大剂量接近,更具有高性价比。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究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应用强的松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2013年收治的8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设为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强的松方案进行治疗。另随机选取同期收治单纯接受常规治疗方案结核性胸膜炎患者80例,设为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症状消退所需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高温消退时间及胸水消失时间等相对于对照组有显著优越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强的松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缩短症状消失所需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