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087篇
  免费   4466篇
  国内免费   3324篇
耳鼻咽喉   213篇
儿科学   1524篇
妇产科学   395篇
基础医学   4381篇
口腔科学   144篇
临床医学   16076篇
内科学   7530篇
皮肤病学   296篇
神经病学   10068篇
特种医学   508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07篇
外科学   3580篇
综合类   28600篇
预防医学   5160篇
眼科学   332篇
药学   11866篇
  128篇
中国医学   10259篇
肿瘤学   2132篇
  2024年   662篇
  2023年   2261篇
  2022年   1959篇
  2021年   2467篇
  2020年   2243篇
  2019年   2473篇
  2018年   1214篇
  2017年   2147篇
  2016年   2430篇
  2015年   2826篇
  2014年   4626篇
  2013年   4413篇
  2012年   5796篇
  2011年   6331篇
  2010年   5757篇
  2009年   5620篇
  2008年   6477篇
  2007年   5841篇
  2006年   5456篇
  2005年   5795篇
  2004年   4905篇
  2003年   4202篇
  2002年   3577篇
  2001年   3234篇
  2000年   2516篇
  1999年   2067篇
  1998年   1802篇
  1997年   1685篇
  1996年   1625篇
  1995年   1286篇
  1994年   1082篇
  1993年   716篇
  1992年   627篇
  1991年   522篇
  1990年   427篇
  1989年   432篇
  1988年   113篇
  1987年   87篇
  1986年   74篇
  1985年   50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MR对PRES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应用3.0 T MR对30例PRES患者进行常规扫描,其中19例同时行MRA检查,13例行MRV检查。结果 PRES病变主要累及顶枕叶,双侧基本对称;病变主要位于脑白质内,也可累及其它部位。PRES病变的特点是呈长T 1长T 2信号,边缘不清,无明显占位效应。MRA及MRV均无异常发现。结论 MR对PRES可以作出准确诊断,对临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2.
本文就齐拉西酮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脑电生物反馈对精神分裂症疗效的影响以及齐拉西酮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对疗效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3.
24.
25.
对于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由于脑部的血管网络十分复杂和精密,采取一般的透视机难以全面而又细致观察患者脑部情况,与其相比,采取头颈部3D-CT血管造影术(3D-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影像融合技术进行介入治疗,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能够帮助临床获取更多的有效信息,获取多个角度的脑部细小血管的信息,更加直观地观察患者病灶部位的情况,准确定位并进行手术操作[1]。脑血管成形术作为药物和开放性手术之间的一种微创技术,在手术过程中通过利用影像学设备,透过人体的自然管道直达病灶进行治疗。临床上对于脑动脉狭窄以及脑卒中患者通常采取神经介入的方法进行治疗,临床疗效十分显著[2]。  相似文献   
26.
血管性痴呆(Va D)的发病日益增多,但关于其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却较为缓慢,特别是在遗传方面的研究更是存有争议。脑小血管病(CSVD)是Va D的常见原因。近年来,关于CSVD与Va D两者共同的遗传学研究越来越多。该文主要介绍散发性CSVD与Va D共同危险因素的遗传学易患性以及单基因遗传性CSVD与Va D在遗传学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7.
28.
29.
30.
余韩  瞿航  赵义  潘钰  王苇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22,30(12):1350-1353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核心诊断特征是社会交流障碍以及受限和重复的行为和兴趣,症状常在生命的最初几年出现。过去的二十年内,神经成像揭示了许多“社会性”大脑的非典型活动和异常连通性的发现,包括梭状回对面部和凝视的分析、杏仁核的情绪处理、默认模式网络的心智化以及镜像神经元相关区域对他人行为的模仿和理解,但对于社交功能缺陷潜在的神经生理机制还未达成一致。除了方法学上的挑战以及聚焦于单个大脑网络的连通性研究以外,更深层次的问题是ASD的极强异质性。这种不一致的发现,可能是由于诊断标准的变化以及学龄前期的ASD患儿存在非典型的神经发育轨迹,因此,有必要进行孤独症亚型的队列研究和大样本的纵向队列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