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5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7篇
内科学   21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27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255篇
预防医学   38篇
药学   311篇
  3篇
中国医学   46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观察天麻素联合盐酸异丙嗪治疗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52例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2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天麻素注射液联合盐酸异丙嗪注射液治疗,对照组患者仅采用盐酸异丙嗪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6.2%,高于对照组的80.8%,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眩晕评分降低程度与对照组相比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天麻素联合盐酸异丙嗪治疗眩晕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输血前注射地塞米松或异丙嗪对预防发热、过敏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372例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分为观察组195例(输血266例次),输血前应用地塞米松或异丙嗪预防治疗。对照组177例(输血248例次)在输血前不应用预防性药物。结果观察组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不良反应中,两组发热与过敏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地塞米松或异丙嗪预防输血不良反应不具有必要性,两者预防输血不良反应具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23.
目的:观察研究天麻素与异丙嗪合用在治疗急诊眩晕症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性眩晕症患者107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的两组,分别为A组共53例和B组共54例,A组单独采取天麻素疗法,B组采取天麻素联合异丙嗪疗法,然后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B组治疗有效率为94.6%,A组治疗有效率为81.1%,B组明显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麻素联合异丙嗪治疗急性眩晕症的临床显著,安全可靠方便,值得大力提倡和推广。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异丙嗪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基础治疗相同,对照组31例患者采用天麻素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组32例患者采用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异丙嗪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10%(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如眩晕、耳蜗症状、自主神经症状、前庭功能受损等消失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异丙嗪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显著,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5.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克白酊中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和盐酸异丙嗪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对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和盐酸异丙嗪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克白酊中补骨脂素含量在10~1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99.0%(n=6),精密度RSD=0.13%;异补骨脂素含量在10~1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1),平均回收率99.6%(n=6),精密度RSD=0.10%;盐酸异丙嗪含量在10~8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平均回收率101.1%(n=6),精密度RSD=2.04%。结论该方法简单,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26.
目的:观察盐酸异丙嗪联合培他司汀及丹参治疗眩晕症94例临床疗效。方法患者94例,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判断有无眩晕,并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给予培他司汀针20 mg,丹参粉针400 mg,分别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糖尿病用0.9%生理盐水)静脉滴注1次/d,疗程5 d,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用盐酸异丙嗪25 mg肌内注射。结果盐酸异丙嗪组的总有效率100%、治愈率91.4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1%、61.7%,且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组症状改善快,起效时短,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未见有明显盐酸异丙嗪所致副作用,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异丙嗪联合倍他司汀治疗中老年眩晕症状的疗效。方法将76例眩晕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倍他司汀片口服加舒血宁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异丙嗪片口服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7%,两组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嗪联合倍他司汀治疗中老年眩晕症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8.
目的 评估异丙嗪是否可以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对无创正压通气(NPPV)的耐受性及其安全性.方法 将41例因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进行NPPV治疗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在使用NPPV治疗前半小时,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1 ml,治疗组给予异丙嗪25 mg,分别肌肉注射.观察NPPV治疗过程中患者PaO2、PaCO2、呼吸频率、心率、辅助呼吸肌评分以及NPPV不耐受例数.结果 治疗组患者在NPPV后2小时,PaO2、PaCO2、呼吸频率、心率、辅助呼吸肌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NPPV不耐受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NIPPV后24小时,两组患者PaO2、PaC02、呼吸频率、心率、辅助呼吸肌评分及NPPV不耐受新增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丙嗪可以在早期提高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对NPPV的耐受性,并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联合盐酸异丙嗪治疗妊娠呕吐的疗效。方法将80例妊娠呕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联合组在前者的基础上加用奥美拉唑联合盐酸异丙嗪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P<0.05)。联合组NVPQOL评分为(64.28±10.4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8.54±13.84)分(P<0.05)。结论妊娠呕吐患者采用奥美拉唑联合盐酸异丙嗪治疗,可有效控制呕吐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0.
潘月明 《吉林医学》2011,32(23):4942-4943
<正>异丙嗪是吩噻嗪类衍生物,属抗组胺药,可用于镇吐,抗晕眩,晕动症以及镇静催眠。小剂量时无明显不良反应,但大量和长时间应用时可出现噻嗪类常见的不良反应,儿童易发生锥体外系反应及中枢系统的症状。我科2010年12月29日收治了1例异丙嗪过量患儿,经过治疗与护理,患儿转危为安,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