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19篇
  免费   1337篇
  国内免费   668篇
耳鼻咽喉   126篇
儿科学   108篇
妇产科学   225篇
基础医学   1015篇
口腔科学   388篇
临床医学   3210篇
内科学   1472篇
皮肤病学   223篇
神经病学   201篇
特种医学   250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1篇
外科学   1150篇
综合类   8060篇
预防医学   1553篇
眼科学   957篇
药学   2528篇
  48篇
中国医学   926篇
肿瘤学   819篇
  2024年   175篇
  2023年   772篇
  2022年   721篇
  2021年   803篇
  2020年   935篇
  2019年   694篇
  2018年   349篇
  2017年   841篇
  2016年   950篇
  2015年   843篇
  2014年   1387篇
  2013年   1374篇
  2012年   1605篇
  2011年   1600篇
  2010年   1529篇
  2009年   1393篇
  2008年   1703篇
  2007年   1387篇
  2006年   1156篇
  2005年   1130篇
  2004年   807篇
  2003年   698篇
  2002年   633篇
  2001年   475篇
  2000年   293篇
  1999年   242篇
  1998年   209篇
  1997年   171篇
  1996年   138篇
  1995年   96篇
  1994年   91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62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81.
对1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照随机配对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采用复方甘草甜素治疗,对照组采用甘草酸二铵治疗。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和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总胆红素(TBil)、ALT、AST、HA(透明质酸酶)、LN(层粘连蛋白)、ⅣC(Ⅳ型胶原)的改善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的e抗原血清转换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可致HBVDNA一定程度的降低。结果表明,复方甘草甜素可应用于保护肝细胞,预防肝纤维化,对乙肝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2.
目的 对检测抗-HIV抗体的胶体硒免疫层析法进行评价。方法 用胶体硒免疫层析试剂检测HIV国家参考品、已经确证的临床阴、阳性标本,评价此法的灵敏度、特异性。结果 快速胶体硒法试剂特异性较好,灵敏度尚可,可以满足快速筛查抗-HIV的要求。结论 此法可用于紧急情况下的抗-HIV的筛查,鉴于其灵敏度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尚不能替代酶标法的检测。同时,该法不适用于献血者献血前的筛查。  相似文献   
83.
目的 用ELISA法作参照,对胶体金免疫层析测定(GICA)试纸条检测乙肝标志物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HBsAb)、e抗原(HBeAg)、e抗体(HBeAb)、核心抗体(HBcAb)俗称“两对半”的性能、结果等技术参数进行了分析比较,为GICA法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从ELISA法测定“两对半”的血清标本中选出40例不同反应模式的标本及卫生部临介值血清,用GICA试纸条进行测定,对其反应的特异性,敏感性,符合度及试纸的反应阳性强度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结果 与ELISA法比较,GICA法测定血清标本的总特异性为93.8%;总灵敏度为94.4%:总符合率为94%。用GIcA法对卫生部临介值血清HBsAg2ng/ml、HBsAb30mlu/ml、HBcAb2ncu/m检出结果均为弱阳性,HBeAg2ncu/ml为阳性,HBeAb4ncu/ml为阴性,HBsAglng/ml为阴性.而将五项的原有浓度稀释一倍时均为阴性。两种方法检测各种模式符合率为80%。结论 GICA法用于两对半检测其特异性、敏感度、及符合率均达到90%以上,但灵敏度总体低于ELISA法,对于献血员的筛选有漏检的可能。在检测下限的标本有假阴性和假阳性出现,其试剂质量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和规范。但GICA法具有快速、简便、特异、不需特殊设备、适用于急诊病人检测的要求及可以单份测定等优点,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p16基因和层粘连蛋白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6例肺癌组织、20例癌旁组织中p16基因和层粘连蛋白的表达.结果:p16基因表达随着肺癌组织学分级的增加阳性率呈下降趋势,各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而与肺癌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无关,层粘连蛋白表达亦随着肺癌组织学分级的增加阳性率呈下降趋势,Ⅰ、Ⅱ级肺癌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Ⅲ级,在淋巴结转移组中阳性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层粘连蛋白表达与肺癌TNM分期无关,p16基因和层粘连蛋白表达之间有明显相关性,结论:p16基因的失活与肺癌的发生有关,层粘连蛋白低表达预示着肺癌的低分化和高转移风险,p16基因和层粘连蛋白表达之间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85.
王秀华 《基层医学论坛》2004,8(11):1043-1043
患者,女33岁,已婚,农,G5P1。放置官内节育器(IUD)6年,下腹及腰痛5年于2001年9月17日入院。患者入院前6年因产后人流在当地乡计生站放置IUD(O型金属圆环)。放环1年后因停经50天在该计生站B超检查提示宫内有孕,行人流术,术毕又置一“T”型IUD。放环后5年来一直感下腹及腰骶部疼痛,数次到该计生站就诊均按环副作用所致而仅予对症治疗。2001年6月当地育龄妇女早孕普查时发现宫内2个节育环(一为“O”型金属圆环,一为“T”型带铜环)。当时行取环  相似文献   
86.
多层螺旋CT低mAs扫描技术在胸部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早在1990年Naidich等提出了胸部低剂量CT扫描技术并在临床上应用。近年来应用低剂量扫描技术对肺部作筛选扫描,发现病灶再行局部高分辨扫描的CT检查模式已在临床上获得广泛应用。笔者对277例经胸片检查发现异常者进行了低mAs胸部扫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7.
胸部螺旋CT最大密度投影重建的参数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部螺旋CT最大密度投影(MIP)重建合理的扫描和重建参数。方法6例煤工的尸检离体肺脏制成充气固定肺标本,分别行不同参数组合的螺旋CT扫描,包括层厚1.5mm,2mm,4mm及8mm,重建间隔1mm,3mm,5mm;曝光量150mA,100mA;螺距1.5;滤过算法包括标准、锐利和平滑3种。每组图像均行MIP重建,重建厚度为12.5mm~13mm,比较不同参数MIP重建图像对支气管血管束的显示。结果a)曝光量对MIP重建图像的影响甚微,150mA、100mA两组剂量MIP无显著性差异(P>0.05);b)重建算法对MIP重建无显著影响。c)扫描层厚影响MIP图像,以薄层(1.5mm)扫描重建为最佳,1.5mm、2mm、4mm层厚MIP图像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8mm层厚与前4者MIP图像有显著性差异(P<0.01)。d)重建间隔影响MIP重建效果,8mm层厚扫描,1mm和5mm重建间隔重建图像MIP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影响MIP重建的参数主要为扫描层厚和重建间隔,薄层扫描可获得理想的MIP图像,随层厚的增加,减小重建间隔有利于获得理想的MIP图像。建议以中等层厚(4mm)扫描,小重建间隔(1.5mm,2mm)行MIP重建。  相似文献   
88.
心血管疾病是发达国家患者早期死亡的最主要原因,而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冠状动脉疾病引起。据国外相关文献报道,约50%的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首发表现是心肌梗死,超过50%的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急性期一个月内死亡。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国人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因而在症状出现前早期发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早期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89.
缺血性脑卒中最初几小时确定病灶部位、范围、区分可逆与不可逆损害区域 ,以便及时进行治疗对预后非常重要。近年来随着螺旋CT扫描技术的发展 ,CT灌注成像技术可以超早期显示脑缺血的血流灌注情况 ,为其超早期诊断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信息。资料和方法 :男性 2 2例 ,女性 9例 ,年龄 4 6~ 70岁。发病时间均在 2 4h以内。 31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肌力 0~Ⅳ级 )。应用Siemens公司生产的VolumeZoom四螺旋CT扫描机 ,首先行常规横断面扫描 ,然后选取临床定位病变所在层面及其相邻层面 ,进行CT脑灌注扫描。重建的 80幅动态图像使用CT…  相似文献   
90.
材料和方法选取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脑膜瘤14例,女8例,男6例,年龄20-57岁,平均40岁,其中10例做了增强扫描,扫描设备为GE Hispeed FX/i全身CT扫描机,层厚层距均为10mm,必要时加扫薄层及增强扫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