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329篇
  免费   1416篇
  国内免费   685篇
耳鼻咽喉   120篇
儿科学   442篇
妇产科学   103篇
基础医学   610篇
口腔科学   188篇
临床医学   9803篇
内科学   4862篇
皮肤病学   54篇
神经病学   172篇
特种医学   1728篇
外国民族医学   30篇
外科学   3000篇
综合类   10587篇
预防医学   2375篇
眼科学   136篇
药学   4174篇
  83篇
中国医学   934篇
肿瘤学   1029篇
  2024年   231篇
  2023年   864篇
  2022年   834篇
  2021年   1001篇
  2020年   924篇
  2019年   963篇
  2018年   444篇
  2017年   887篇
  2016年   958篇
  2015年   1168篇
  2014年   2205篇
  2013年   2169篇
  2012年   2770篇
  2011年   2848篇
  2010年   2614篇
  2009年   2537篇
  2008年   2448篇
  2007年   2259篇
  2006年   1937篇
  2005年   1928篇
  2004年   1465篇
  2003年   1265篇
  2002年   1203篇
  2001年   872篇
  2000年   675篇
  1999年   531篇
  1998年   437篇
  1997年   395篇
  1996年   335篇
  1995年   263篇
  1994年   249篇
  1993年   163篇
  1992年   141篇
  1991年   120篇
  1990年   115篇
  1989年   116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构建住院患者非计划性拔管风险评估体系,减少各种留置导管的非计划性拔管率。方法通过对医院近几年非计划性拔管的数据分析、文献查证及半结构访谈构建风险评估内容敏感指标条目池,采用德尔菲法对15名临床护理专家进行2轮咨询,形成住院患者非计划性拔管风险评估体系。结果 2轮专家咨询的平均权威系数为0.845,判断系数为0.891,熟悉程度系数为0.799,第2轮二级指标必要性、可行性、风险性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468、0.338、0.496,经检验P0.01。通过德尔菲法形成住院患者非计划性拔管风险评估体系,包括一级指标12项和二级指标33项。结论住院患者非计划性拔管风险评估体系具有一定科学性。  相似文献   
992.
[摘要]目的 探讨斯金纳教学理论运用于肿瘤PICC置管患者健康教育中对降低置管并发症、改善导管维护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在我科行维护的肿瘤PICC置管患者12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基于斯金纳教学理论的健康教育。观察并记录两组护理前后健康行为评分变化,并统计两组置管并发症发生率、导管维护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置管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导管维护状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人际关系、营养、健康责任感、躯体活动、压力管理、心理健康和健康行为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肿瘤PICC置管患者实施基于斯金纳教学理论的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导管维护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养成健康行为,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比较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普通双腔气管导管插管和可视双腔气管导管插管用于开胸手术单肺通气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需行开胸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使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普通双腔气管导管插管和可视双腔气管导管插管。比较两组双腔气管导管定位时间及观察插管应激的血流动力学反应。结果可视双腔气管导管插管组气管导管定位时间比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普通双腔气管导管插管组短,定位及术中管理便捷;可视双腔气管导管插管组插管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反应与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普通双腔气管导管插管组也没有差异。结论可视双腔气管导管定位时间短,定位准确,易于术中管理。但是仅有左侧双腔一种类型,应用范围存在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994.
目的为双侧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建立正确有效的静脉通路。方法2015年12月至2017年7月对23例行双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化疗的患者在13超引导下通过颈内静脉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技术。结果在B超引导下通过颈内静脉行PICC置管的23例患者,全部顺利完成6—8次化疗,疗程结束拔管,无并发症发生。结论B超引导下通过颈内静脉行PICC置管,可有效解决双侧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静脉通路的问题,一次置管可以完成整个化疗疗程,又不影响患者双侧上肢的术后锻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钝性分离法在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置管的效果。方法 2018年1-2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在浙江省人民医院专科门诊行PICC置管的1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观察组采用盲穿刺针外鞘与扩张器组装钝性分离,对照组采用可撕裂外鞘与扩张器组装钝性分离。比较两组一次送鞘成功率,置管后48h出血量及置管后7d内维护次数。结果观察组一次性送鞘成功率较对照组高(95.71%vs 8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管后48h穿刺点渗血纱布层数及置管后7d内换药次数均较对照组少(均P<0.001)。结论在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塞丁格PICC置管中,采用盲穿刺针外鞘与扩张器组装行钝性分离,可减少患者穿刺点渗血量及导管维护次数。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发生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11年5月~2013年12月经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有PDA的31例早产儿进行回顾性分析,16例口服布洛芬进行治疗的患儿为观察组,15例未口服布洛芬的患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PDA关闭情况并作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经口服布洛芬治疗后13例闭合,3例未闭;15例未经药物治疗的PDA患儿7例自然闭合。观察组闭合率81.25%,对照组闭合率46.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儿未发生消化道出血、黄疸、尿少等不良反应。结论:口服布洛芬治疗新生儿PDA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少,可避免部分患儿日后手术的风险。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比较输液港(IVAP)与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 1月至2016年12月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甲乳外科收治的60例早期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患者,按不同处理方法分为IVAP组30例和PICC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费用、并发症及生活自理能力的指标差异。结果 IVAP组患者总并发症的发生率(20.00%)低于PICC组(46.67%);IVAP组患者在洗澡、穿衣、如厕及床椅移动等自理活动方面优于PICC组;但IVAP组患者平均每次化疗置管及维护费用[(1376.00±304.17)元]高于PICC组[(433.35±234.98)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VAP是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深静脉留置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导管异位的原因与护理对策。方法收集2016年1月—12月行PICC置管的肿瘤、血液病行化疗的10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导管异位11例,分析其置管静脉、置管方式、患者体位与导管异位关系,并通过文献查阅给予相关护理对策。结果置管105例中发生异位11例,异位率10.48%,其中贵要静脉置管发生8例,头静脉置管发生3例。穿刺血管、置管方式、患者体位、操作者置管过程特殊体验、患者相关措施的执行力与导管异位的关系密切。结论穿刺血管避免头静脉、建议采用B超探查、专业人员置管与维护、置管过程中宣教到位使患者配合良好等措施可减少PICC异位的发生,遇导管异位可以采取改变体位配合呼吸运动等进行调整,PICC异位是可以规避和及时发现、纠正的。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新型葡萄糖酸氯已定透明敷贴在治疗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穿刺部位感染中的效果。方法选取72例PICC置管后穿刺点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常规碘伏湿敷后采用普通3M透明敷料固定穿刺点,观察组碘伏湿敷后采用新型葡萄糖酸氯己定抗菌透明敷料固定穿刺点。观察2组穿刺点感染改善效果。记录2组穿刺点愈合时间及换药次数。结果观察组穿刺点感染改善有效率97.22%(35/36),愈合时间(7.51±2.32) d,换药次数(1.82±0.81)次。对照组穿刺点感染改善有效率94.44%(34/36),愈合时间为(7.63±3.31) d,换药次数(2.32±1.12)次。2组穿刺点感染改善效果及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换药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新型葡萄糖酸氯己定抗菌透明敷料能有效改善PICC置管后穿刺点感染症状,减少换药次数。  相似文献   
1000.
POEMS综合征是一种副肿瘤综合征,涉及多系统损害。POEMS的治疗和护理较复杂,本研究通过开展皮肤护理、容量管理、腹腔穿刺引流术的护理、骨髓穿刺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中心静脉置管护理、肾活检护理、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护理以及心理护理等综合性护理,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减少相关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