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06篇
  免费   2294篇
  国内免费   865篇
耳鼻咽喉   47篇
儿科学   433篇
妇产科学   299篇
基础医学   1031篇
口腔科学   90篇
临床医学   4828篇
内科学   2771篇
皮肤病学   218篇
神经病学   201篇
特种医学   39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7篇
外科学   803篇
综合类   7796篇
预防医学   4911篇
眼科学   34篇
药学   5590篇
  36篇
中国医学   1067篇
肿瘤学   2295篇
  2024年   298篇
  2023年   1063篇
  2022年   884篇
  2021年   1121篇
  2020年   1010篇
  2019年   1094篇
  2018年   665篇
  2017年   990篇
  2016年   1033篇
  2015年   1185篇
  2014年   1826篇
  2013年   1668篇
  2012年   2292篇
  2011年   2190篇
  2010年   1967篇
  2009年   1825篇
  2008年   1995篇
  2007年   1866篇
  2006年   1496篇
  2005年   1503篇
  2004年   1123篇
  2003年   909篇
  2002年   761篇
  2001年   556篇
  2000年   393篇
  1999年   306篇
  1998年   216篇
  1997年   173篇
  1996年   138篇
  1995年   96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观察伊马替尼耐药或不耐受的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患者更换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后的疗效,分析相关因素对疗效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伊马替尼耐药或不耐受而转用二代 TKI(达沙替尼和尼洛替尼)的患者各25例,监测患者3个月或6个月时 BCR/ ABL 融合基因定量结果,分析患者在6个月达到 BCR/ ABL≤10%这一“最佳”疗效与换药原因、换药时分期、换药时血液学缓解状态、换药后依从性之间的关系。结果因耐药或不耐受而换用二代 TKI 的患者6个月达到 BCR/ ABL≤10%分别有16例(41.0%)和9例(81.8%);转用二代 TKI 时处于慢性期和进展期的患者6个月达到 BCR/ ABL≤10%分别有23例(76.7%)和2例(10.0%);转用二代 TKI 时未丧失完全血液学缓解(CHR)和丧失 CHR 的患者6个月达到 BCR/ ABL≤10%分别有16例(72.7%)和9例(32.1%);转用二代TKI 后依从性好和依从性差的患者6个月达到 BCR/ ABL≤10%分别有23例(74.2%)和2例10.5%)。结论伊马替尼耐药或不耐受的 CML 患者改用二代 TKI 药物可取得一定的疗效,且两种二代 TKI 药物(达沙替尼、尼洛替尼)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不耐受而换药的患者的疗效要优于因耐药而换药的患者;换药时处于慢性期的患者的疗效要优于换药时处于进展期的患者;换药时未丧失 CHR 的患者的疗效要优于丧失 CHR 的患者;服用二代 TKI 药物依从性好的患者的疗效要优于依从性差的患者。  相似文献   
992.
观察安徽省近3年来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 PA)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情况。 PA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平均值为15.3%、17.0%,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平均值为25.2%,对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和头孢唑肟的耐药率为42.0%~55.0%;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头孢曲松和头孢唑肟的耐药水平有显著性提高(P<0.05)。 PA对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性呈增高趋势,需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993.
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院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流行特征,为临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糖尿病患者院内感染的流行特征。结果5年来糖尿病患者院内感染发病率1.91%(264/13844),264例中,多重耐药菌感染120例,感染率45.4%(120/264),好发部位为呼吸道、泌尿道、导管等,主要分布于ICU病房(38.3%,46/120),最常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54.8%,136/248)。大部分患者基础疾病为慢性呼吸道疾病,平均感染年龄(63.28±11.09)岁,男女患病率之比为1.5∶1。结论糖尿病患者院内感染多重耐药十分严重,以呼吸道感染为主,需要密切监测重点科室、易感人群,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对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94.
AIM: To explore whether P-glycoprotein (Pgp) and other pumps, multidrug resistance-associated protein (MRP) and lung resistance protein (LRP), could affect tumor accumulation and efflux of 99mTc-MIBI in liver cancer. METHODS: Surgically treated 78 liver cancer 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Before surgery, 99mTc-MIBI SPECT was performed 15 min and 120 min after injection of 20 mCi 99mTc-MIBI, respectively. Early uptake, delayed uptake (L/Nd), and washout rate (L/Nwr) of 99mTc-MIBI were obtained. Expressions of Pgp, MRP and LRP were investigated with Western blotting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Messenger RNA (mRNA) level of Pgp, MRP and LRP was determined by RT-PCR. RESULTS: No 99mTc-MIBI uptakes in tumor lesions of 68 of 78 (87.2%)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were found on 99mTc-MIBI SPECT. P-gp expression was observed in tumor tissues of the patients with no uptake of 99mTc-MIBI (P<0.017). No appreciable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liver cancer 99mTc-MIBI images and expression of MRP or LRP on the level of protein or mRNA. CONCLUSION: 99mTc-MIBI SPECT is noninvasive, and useful in predicting the presence of MDR1 gene-encoded Pgp in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的表达在新辅助化疗前后的变化及其与化疗疗效的关系,评价BCRP对新辅助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同一乳腺癌病例新辅助化疗前后癌组织中BCRP的表达,分析其与新辅助化疗疗效及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①BCRP在新辅助化疗前的阳性表达率为52. 3%,化疗后其表达与化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②新辅助化疗后有效组中化疗前BCRP的阳性表达率较无效组的阳性表达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③BCRP在HER-2阳性组中阳性表达率最高,与Luminal型和三阴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④BCRP的阳性表达率在腋窝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 05)。结论 BCRP的表达在新辅助化疗前后有一定的变化,其表达水平与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及临床病理指标有关,对乳腺癌新辅助疗的疗效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96.
耐多药结核病的发生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年代以前,新发结核病中的耐药结核菌小于5%,90年代以后耐药发生率呈逐年增高趋势,美国和泰国等相继发生耐多药结核病(MDR-TB)爆发流行,耐多药问题日见显露。我国MDR-TB的流行情况亦十分严重,截止2000年,初始、获得耐多药率仍分别高达7.6%和17.1%。据估计,当今世界上已有5000万人携带结核菌耐药菌株,约三分之二的结核病人处于发生MDR-TB的危险之中,  相似文献   
997.
幽门螺杆菌对抗生素耐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幽门螺杆菌(H pylori)是一种存在于人类胃黏膜的G-的螺旋形细菌,是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活动性胃炎的主要病因,并与黏膜相关性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及胃癌的关系密切.因此,H pylori的根治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但是临床上H pylori根除率却不高,其原因主要是日益突出的抗生素耐药问题.本文就有关H pylori对抗生素耐药性的研究近况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998.
严平  陆元胜  李珺  赵锋  阮陟  张钧 《疾病监测》2015,30(12):1056-1061
目的 分析浙江省富阳区临床分离的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检出率、基因分型及药敏特征等流行现状。方法 收集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两家医院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其中经头孢西丁纸片表型筛选确认的44株MRSA进行应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spa、SCCmec基因分型,筛查pvl基因,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的分型图谱进行菌株间的同源性分析。同时应用16种抗菌药物进行药敏实验。结果 44株MRSA,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16.4%(44/268)。两家医院流行的主要克隆不同,富阳中医骨伤医院以ST59-t437-SCCmecⅣ型为主,菌株间同源程度低;人民医院以ST5-t311-SCCmecⅡ型为主,部分菌株间同源程度高。检出3株pvl阳性菌株,占6.8%。药敏结果表示MRSA对内酰胺类普遍耐药,红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高(85.0%),未发现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的耐药株。结论 富阳地区MRSA的检出率相对较低,流行以ST5-t311-SCCmecⅡ型为主,两家医院MRSA流行的主要克隆有较大差异。MRSA的耐药情况不容乐观,多重耐药现象严重,不同基因型别的菌株其药敏结果有差异。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研究耐多药结核分枝菌中embB基因突变与乙胺丁醇耐药的相关性. 方法 比例法检测84株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的乙胺丁醇(EMB)耐药性,基因测序检测embB基因的突变,2检验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84株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中有43株(51.2%)对EMB耐药,41株(48.8%)对EMB敏感,57株耐多药菌株(67.9%)的embB基因发生突变.在43株EMB耐药菌株中,embB基因突变的菌株为40株(93.0%),而41株EMB敏感菌株中,embB基因突变的菌株为17株(41.5%),embB基因在耐药菌株中的突变频率远高于敏感菌株(2=25.58,P=0.00).embB306是最常见的突变位点,其在耐药菌株的突变率也高于敏感菌株(2=12.37,P=0.00),embB基因和embB306位点检测EMB耐药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为93.0%和65.1%,58.5%和73.2%,76.2%和69.0%. 结论 EMB耐药的产生与embB基因和embB306突变有关,二者用于检测EMB耐药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分析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胆汁分离的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特点并调查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的分布情况和流行特点。方法 收集该院消化内科患者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分离的大肠埃希菌724株,均为非重复性菌株,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器VITEK 2 COMPACT进行细菌鉴定及药物敏感性分析,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分析质粒介导的氟喹诺酮类耐药基因(plasmid-mediated quinolone resistance genes, PMQR) 如qnrA、qnrB、qnrS、aac(6')-Ib-cr和qepA 基因的流行特点。结果 胆源性大肠埃希菌的构成比达18.65%(135/724),其对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高达61.5%(83/135)和55.6%(75/135),未检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菌株;PCR检测PMQR基因结果显示:135株胆源性大肠埃希菌中,121株 (89.63%) qnrA1 基因阳性,45株(33.33%) qnrB4 基因阳性,32株 (23.70%) qnrB6 基因阳性,43株(31.85%) qnrS1 基因阳性,34株(25.19%) aac(6')-Ib-cr 基因阳性菌株,未检出qepA基因;其中45株(33.33%)同时携带 qnrA1、qnrB4 基因,32株(23.70%)同时携带 qnrA1、qnrB6, 25株(18.52%)同时携带 qnrA1、qnrB4、qnrS1, 21株(15.56%)同时携带 qnrA1、qnrB4、qnrS1、acc(6')-Ib-cr, 12株(100%)同时携带 qnrA1、qnrB6、qnrS1、acc(6')-Ib-cr, 且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随着PMQR基因组合种类的增多而增多。结论 消化内科胆汁分离的大肠埃希菌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严重,耐药基因主要以 qnrA1为主,qnrB4和qnrB6 次之,且存在多种PMQR基因组合形式,这些潜在播散的氟喹诺酮耐药基因对于临床胆道感染的治疗有很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