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5篇
  免费   147篇
  国内免费   20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9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09篇
内科学   30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85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446篇
预防医学   339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59篇
  7篇
中国医学   64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99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100篇
  2020年   105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143篇
  2013年   134篇
  2012年   149篇
  2011年   146篇
  2010年   136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近几年亚隆模式团体在大学生心理成长,企事业员工幸福感提升以及咨询师培训中应用日益增多,“替罪羊”现象是这种团体中很重要的一个现象,是理解团体动力,实现团体目标的很重要的凭借,本文对这种现象进行了研究,从概念,产生机制,在团体中的作用以及领导者干预等几个方面阐述了“替罪羊”现象.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探讨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12月在我院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17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7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以团体认知行为治疗护理干预。比较2组护理满意度、用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等指标。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在环境与指导、爱护与关心、技术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分及用药依从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8.160,P<0.001;t=7.938,P<0.001;t=7.971,P<0.001;Z=-4.158,P<0.001);患者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等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团体认知行为治疗护理干预模式,可有效提高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改善患者治疗依从性,优化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3.
鲍婕 《全科护理》2021,19(4):478-482
目的:研究基于交互分析模式的团体教育对中年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自我管理程度的影响。方法:对中年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560例,根据治疗时间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80例,实施常规团体教育的是对照组,以交互式分析模式为指导实施团体教育的是观察组。对比两组经干预后的自我管理程度。结果:经干预后,在病人的自我管理水平与其他各方面,观察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基于交互式分析模式下的团体教育对中年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自我管理程度的提升具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64.
史云霞  赵晓莉  张莹 《全科护理》2021,19(18):2525-2528
目的:探讨基于自我表露理论的团体干预对冠心病病人主要照护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6月心内科80名冠心病病人主要照护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主要照护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指导,观察组接受基于自我表露理论的团体干预,1周开展1次干预,干预5周.采用Zarit护理者负担量表(ZBI)、自我效能感量表、世界卫生组织(WHO)生活质量检测量表(WHOQOL-BREF)评价两组干预前后心理负担、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干预后ZB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自我效能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主要照护者干预后心理状况、躯体症状、社交关系领域、环境领域及生活质量总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我表露理论下的团体干预可提升冠心病病人主要照护者的自我效能,减轻照护者照护负担,提高照护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的团体干预对精神分裂症照料者情绪、生存质量等方面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主要照料者88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4例,对照组照料者进行常规住院期间的家属健康教育,研究组照料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8周的患者联合照料者认知行为团体干预,比较干预前、干预四周、干预八周照料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和生存质量情况。结果:干预四周,照料者的抑郁、自身健康状况总的感受和生存质量其余的四个维度得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八周后干预组焦虑、抑郁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生存质量明显好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结论:患者联合照料者认知行为团体干预,可以改善精神分裂症照料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有利于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探讨叙事心理护理联合线上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在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2019年在该院妇科就诊的7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叙事心理护理联合线上团体认知行为治疗.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疾病认知、焦虑及抑郁、自我感受负担、疾病复发率和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 干预组疾病认知明显高于对照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身体负担、情感负担、自我感受负担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疾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叙事心理护理联合线上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应用于慢性盆腔炎患者中,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缓解焦虑及抑郁情绪,减轻自我感受负担和降低疾病复发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团体辅导对中青年乳腺癌患者预期性悲伤及社会参与水平的影响,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5月医院乳腺科两个病区住院的中青年乳腺癌患者87例为研究对象,将一病区作为观察组(44例),二病区为对照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团体辅导干预。采用癌症患者预期性悲伤评估量表和自主参与问卷评估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1个月及3个月,两组预期性悲伤得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自主参与问卷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团体辅导能够减缓乳腺癌患者的预期性悲伤程度,但对于社会参与水平的影响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8.
目的研究全程团体心理训练对武警新兵新训阶段心理状况的影响,为新兵训练、教育、管理提供心理学依据。方法选取某训练基地2011年12月入伍新兵373名,随机整群抽样分为实验组(202名)和对照组(171名),实验组采取新训全程实施团体心理训练,对照组未予实施,采用重复测量的对照研究范式,分别于新兵入营2周和下连前1周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进行测量。结果新训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被试的SCL-90总分和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存在时间和组间交互作用(P<0.05)、组间主效应(P<0.05)和时间主效应(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新训结束时,实验组被试的SCL-90总分和一般自我效能感改善更明显(P<0.05),实验组被试的消极应对方式构成比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结论该团体训练方案贯穿新训全程、实施流程规范,对改善新兵第一适应期的心理状况具有积极影响,可以进行较大范围的推广。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以团体认知行为干预为主的综合性心理干预措施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状态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团体认知行为干预为主的综合心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况。结果基线时,总体焦虑发生率为25%,其中轻度11例,中度10例,重度4例;总体抑郁发生率为39%,其中轻度19例,中度14例,重度6例。对照组和干预组干预后SAS及SDS得分均优于干预前,干预组分别为(36.90±8.465),(27.53±7.162)分,较对照组的(40.91±8.019),(36.78±10.562)分改善更明显,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9.244,10.335;P<0.01)。结论团体认知行为干预为主的综合心理干预策略能有效地缓解和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团体辅导对抑郁症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2012年3月~2013年6月筛选心身门诊抑郁症患者的家属44名,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实施团体辅导,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干预结束后对两组进行比较,观察团体辅导对家属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效果。结果:试验组干预后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团体辅导可以提高抑郁症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一种对抑郁症患者家庭健康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