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0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15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37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0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669篇
内科学   105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79篇
外科学   85篇
综合类   610篇
预防医学   205篇
眼科学   16篇
药学   236篇
  2篇
中国医学   82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158篇
  2007年   130篇
  2006年   131篇
  2005年   139篇
  2004年   159篇
  2003年   179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研究呼吸纯氧对健康人听感觉门控P50的影响。方法右利手、健康男性大学生志愿者28名,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12)和实验组(n=16)。佩戴面罩,对照组呼吸空气,实验组呼吸医用纯氧60 min。应用条件-测试刺激,记录吸氧前(pre0)、吸氧20 min(Oxy20)、吸氧50 min(Oxy50)、吸氧后30 min(post30)的脑电图,计算听觉P50潜伏期和P50感觉门控电位(S1与S2振幅之差)。结果 S1刺激在4个时间点各组P50潜伏期相对稳定(P0.7);吸氧50 min时,实验组比对照组P50潜伏期缩短(P0.05)。S2刺激在4个时间点各组P50潜伏期相对稳定(P0.30),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P50门控电位比较稳定(P=0.70),而实验组随吸氧时间逐渐延长,电位越来越高,停止吸氧后,电位迅速回落,Oxy20和post30(P=0.04)、Oxy50和post30(P=0.02)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组间比较,4个时间点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健康人吸60 min纯氧,可能缩短对刺激的反应时间,有增强听觉门控电位的趋势。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不同吸氧浓度对心脏骤停( CA )的大鼠心肺复苏( CPR )后神经功能损伤及脑细胞线粒体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 CA/CPR后100%吸氧浓度(100%O2 CA/CPR)组、75%吸氧浓度(75%O2 CA/CPR)组、50%吸氧浓度(50%O2 CA/CPR)组、21%吸氧浓度(21%O2 CA/CPR)组五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大鼠只行气管插管操作,不进行CA;不同吸氧浓度组大鼠麻醉后心电监护、气管插管并接动物呼吸机,于呼气末夹闭气管,窒息致CA,立即开放呼吸机,各组给予不同浓度的氧气吸入,并结合胸外按压及肾上腺注入使大鼠恢复自主呼吸循环,停止CPR。对所有大鼠按照Longa标准进行神经功能评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测量脑组织ATP的含量;用分光光度法检测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Ⅲ态、Ⅳ态的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21%O2 CA/CPR组、100%O2 CA/CPR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降低,脑组织ATP含量降低(P<0.05),呼吸Ⅲ态速率降低(P<0.05),呼吸Ⅳ态速率加快(P<0.05)。结论 CPR过程中,低浓度氧和高浓度氧均不利于CA后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及脑细胞线粒体能量代谢。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颈椎骨折气管切开术后患者使用人工鼻吸氧效果。方法:对64例气管切开患者进行吸氧,随机分为对照组用头皮针连接鼻导管吸氧与人工鼻组用人工鼻连接吸氧吸氧。比较肺内感染、气管堵管、护理项目次数。结果:人工鼻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鼻在颈椎骨折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吸氧效果明显好于鼻导管吸氧。  相似文献   
84.
目的对危重患者进行预吸氧后行气管插管,观察其对患者复苏效果与预后影响。方法选取我院120例待心肺复苏、呼吸支持治疗的ICU患者(其收治时间是2018年1月-2019年6月),其中对照组患者在抢救的同时即刻给予其气管插管,观察组患者给予面罩-机械通气后行气管插管。比较两组一次插管成功率、插管期间心律失常发生率与7 d病死率。对比出院患者出院3个月后脑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插管成功率、插管期间心律失常发生率与7 d病死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存活出院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预吸氧后行气管插管,可提升早期开放气道有效性,及时改善其脑缺氧情况,提升患者存活率,并且有利于降低其致残率,建议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5.
高空减压病(altitude decompression sickness,ADS)是指在一定高度飞行时,大气压力迅速降低,原本溶解在机体组织与体液中的氮气呈现过饱和状态而离析出来形成气泡,压迫或栓塞局部组织产生的一种病症。ADS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航空病,高空低气压的暴露使飞行人员面临着ADS的风险,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国内外学者针对ADS的病因、预防以及治疗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大量的突破性进展,但近年来随着航空器性能的不断提升,ADS的防治又面临新的挑战,本文将对近年来国内外ADS的发病原因、治疗以及预防新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6.
87.
自2002年以来,我科应用参麦注射液治疗36例顽固性心衰,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8.
<正>采用文丘里面罩吸氧是呼吸科患者常用治疗手段之一,文丘里面罩吸氧多采用未加温加湿的氧气瓶湿化给氧,湿化效果较差。湿化不足会导致呼吸道干燥不适、纤毛活动减弱及痰液黏稠度增加,造成患者需要有创机械通气进一步氧疗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何使患者在进行氧疗的同时又保证患者充分的气道湿化是非常重要的。经鼻导管湿化高流量吸氧通过更接近生理呼吸的鼻导管给氧以更好地适应上呼吸道的生理功能。同时,将外界气体有效温化湿化到气道生理需要(最佳的37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探讨经鼻高流量吸氧联合综合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血气水平的调节机制。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临海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共体收治的100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综合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经鼻高流量吸氧,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指标、生理指标。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6.0%)高于对照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61,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pH值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2)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SaO2)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R)及心率(heart rate,HR)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氧合指数[PaO2/吸入气中的氧浓度分数(fraction of inspination O2, FiO2)]分别为(214±21)、(274±27)mmHg,治疗后两组的PaO2/FiO2均升高,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PaO2/FiO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鼻高流量吸氧联合综合干预应用于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能有效改善机体缺氧状态,稳定血气及各项生理指标,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0.
徐志梅  程芳 《护理与康复》2007,6(7):483-484
探讨8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氧疗不遵医行为的原因,发现主要原因为经济困难、相关知识缺乏、吸氧不舒适感.为了提高氧疗遵医行为,要重视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健康知识宣教,减少吸氧不舒适感,加强氧疗护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