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295篇
  免费   3260篇
  国内免费   2024篇
耳鼻咽喉   268篇
儿科学   421篇
妇产科学   679篇
基础医学   3072篇
口腔科学   245篇
临床医学   14378篇
内科学   8671篇
皮肤病学   91篇
神经病学   4052篇
特种医学   6272篇
外国民族医学   80篇
外科学   7547篇
综合类   27020篇
预防医学   4036篇
眼科学   552篇
药学   10486篇
  171篇
中国医学   4620篇
肿瘤学   1918篇
  2024年   387篇
  2023年   1598篇
  2022年   1433篇
  2021年   1981篇
  2020年   1965篇
  2019年   2153篇
  2018年   937篇
  2017年   1806篇
  2016年   2049篇
  2015年   2350篇
  2014年   3954篇
  2013年   4016篇
  2012年   5086篇
  2011年   5544篇
  2010年   5091篇
  2009年   4845篇
  2008年   5661篇
  2007年   5430篇
  2006年   4943篇
  2005年   5025篇
  2004年   4060篇
  2003年   3926篇
  2002年   3400篇
  2001年   3025篇
  2000年   2301篇
  1999年   1943篇
  1998年   1765篇
  1997年   1459篇
  1996年   1402篇
  1995年   1165篇
  1994年   971篇
  1993年   667篇
  1992年   549篇
  1991年   512篇
  1990年   376篇
  1989年   364篇
  1988年   129篇
  1987年   90篇
  1986年   88篇
  1985年   78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目的 探析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发生脑水肿的相关因素.方法 将2019年1月-2021年1月年接受溶栓治疗后发生脑水肿的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纳入发生组;另将同期接受溶栓治疗后未发生脑水肿的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纳入未发生组;全部患者病历资料、实验室资料等均完整;设计基线资料填写表,阅读患者基线资料并记录研究所需资料,将可能的影响因素纳入,经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后患者脑水肿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发生组中年龄、糖尿病、脑梗死面积与未发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年龄、糖尿病、脑梗死面积可能是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后患者脑水肿发生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发生脑水肿的相关因素可能为年龄、糖尿病、脑梗死面积.  相似文献   
33.
34.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到院至静脉溶栓治疗时间(DNT)延误的影响因素。方法88例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的AIS患者,根据DNT是否延误分为延误组(26例)和非延误组(62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既往史、溶栓前用药史、就诊时间、入院时血压、卒中类型、各流程段时间,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DNT延误的影响因素。结果延误组患者年龄(66.42±9.86)岁、高血压病史占比53.85%、溶栓前使用抗高血压药占比42.31%高于非延误组的(59.24±9.35)岁、25.81%、11.29%,CT检查时间(32.80±11.45)min、CT结果时间(50.75±15.80)min、生化结果时间(62.75±11.00)min、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耗时(20.00±9.25)min长于非延误组的(24.55±7.05)、(35.45±8.75)、(44.70±5.55)、(10.37±5.73)mi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溶栓前使用抗高血压药、CT检查时间以及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耗时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DNT延误的影响因素。结论患者年龄、溶栓前使用抗高血压药、CT检查时间以及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耗时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DNT延误的影响因素,优化AIS的院内诊治流程,提高医师知情同意谈话技巧,对人民群众进行健康科普教育以提高其对AIS的认识,均有利于缩短DNT。  相似文献   
35.
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 g,ASL)技术是一种无需外源性对比剂就可在脑组织水平进行观察和定量脑血流的MR灌注成像方法。该技术提出至今已有近三十年的发展,期间经过与包括15O-PET在内的其它灌注技术的比较、重复性和一致性验证等大量的临床检验,现已作为精准、无创的MR灌注成像方法广泛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多种疾病的检查。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和静脉溶栓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PCI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死亡发生率、ST段回落情况、住院时间、近远期不良事件发生率、左室舒张末径和左室射血分数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血管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近期和远期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近期不良事件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远期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死亡发生率、ST段回落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左室射血分数在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PCI治疗可显著提高血管再通率、降低死亡和不良事件发生率,有效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3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4):3139-3140
目的研究早期急性脑梗死的急诊溶栓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9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仅采取低分子量肝素钠注射液抗凝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采取尿激素溶栓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HIN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arthel)。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78%与对照组84.44%比较显著较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1、10d NIHSS评分分别为17.36±4.07、11.32±2.1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36±4.38、16.36±2.58分,观察组治疗后1、10d Barthel分别为73.25±12.05、86.58±12.47分,与对照组60.34±11.58、71.36±10.43分比较显著较高,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早期脑梗死急诊尿激酶溶栓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8.
目的:系统评价沙利度胺(thalidomide,TLD)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s,PH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2014年第3期)、Web of Science(1986/2014-03)、Pub Med(1966/2014-03)、CNKI(1917/2014-03)、维普(1989/2014-03)、万方数据库(1998/2014-03),收集所有TLD联合TACE治疗PHC的随机对照试验.由两名评价员严格按照纳入标准选择文献,提取资料,并参照Cochrane系统评价的要求,对选择纳入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估后,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 Man 5.2软件对总有效率、疾病控制率、生活质量KPS评分、不同年限生存率、甲胎蛋白的变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2项随机对照试验,包括1590例PHC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TLD联合TA C E组治疗P H C的总有效率(R R合并=1.29,95%C I:1.15-1.44)、疾病控制率(R R合并=1.27,95%CI:1.16-1.39)、生活质量KPS评分(MD合并=9.23,95%CI:6.90-11.55)、半年生存率(RR合并=1.10,95%C I:1.01-1.20)、1年生存率(RR合并=1.25,95%C I:1.13-1.39)、2年生存率(RR合并=1.45,95%CI:1.18-1.78)、3年生存率(R R合并=1.7 0,9 5%C I:1.1 6-2.5 0)、V E G F水平的变化(M D合并=-123.64,95%C I:-143.72--103.55)优于单纯TA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在药物性皮疹发生率方面,TLD联合TACE组明显高于单纯TA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4.50,95%CI:2.34-8.64,P0.00001);在减少消化系应发生率(RR=1.08,95%CI:0.93-1.25)、降低骨髓抑制发生率(RR=1.12,95%CI:0.82-1.52)、降低肝功能异常发生率方面(R R=1.00,95%C I:0.72-1.39),T L D联合TA C E组与单纯TA C E组相近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目前研究显示,与单纯TACE疗法相比,TLD联合TACE治疗PHC在总有效率、疾病控制率、生活质量KPS评分、半年生存率、1、2、3年生存率、降低V E G F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在安全性方面,TLD联合TACE组在药物性皮疹发生率方面明显高于单纯TACE组,而在消化系反应、骨髓抑制率、肝功能异常方面与单纯TACE组相似.  相似文献   
39.
目的:观察心肌梗死急诊就诊患者行早期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58例急诊就诊心肌梗死病患作为对象,在行常规治疗的同时,为其实施早期溶栓治疗,对患者心肌梗死改善效果及并发症情况加以分析。结果:本组58例患者经早期溶栓治疗,33例显效,22例改善,2例无效,1例死亡,总体有效率为94.83%(55/58)。治疗期间,8例休克,14例心律失常,21例心力衰竭,并发症发生率为74.14%(43/58)。结论:为急诊就诊的心肌梗死病患实施早期溶栓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病情,但治疗期间的并发症需加以针对性控制。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