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52篇
  免费   288篇
  国内免费   627篇
耳鼻咽喉   30篇
儿科学   32篇
妇产科学   33篇
基础医学   275篇
口腔科学   1741篇
临床医学   1799篇
内科学   254篇
皮肤病学   26篇
神经病学   79篇
特种医学   43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352篇
综合类   3407篇
预防医学   474篇
眼科学   151篇
药学   1240篇
  21篇
中国医学   1429篇
肿瘤学   89篇
  2024年   72篇
  2023年   239篇
  2022年   194篇
  2021年   204篇
  2020年   234篇
  2019年   202篇
  2018年   110篇
  2017年   193篇
  2016年   242篇
  2015年   280篇
  2014年   518篇
  2013年   508篇
  2012年   708篇
  2011年   827篇
  2010年   824篇
  2009年   756篇
  2008年   908篇
  2007年   892篇
  2006年   759篇
  2005年   804篇
  2004年   706篇
  2003年   638篇
  2002年   516篇
  2001年   499篇
  2000年   396篇
  1999年   348篇
  1998年   272篇
  1997年   220篇
  1996年   203篇
  1995年   160篇
  1994年   129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56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钱济先 《中国骨伤》2018,31(4):297-301
正随着近年微创脊柱外科的发展,各种微创技术层出不穷。以椎间孔镜技术为代表的微创手术方式亦快速发展。由单纯摘除突出的椎间盘到全椎管狭窄的减压,由腰椎到胸椎、颈椎,适应证不断的拓展。1椎间孔镜技术的发展脊柱内镜最早是一种诊断辅助检查设备,由于其创伤大,感染率高,被各国学者放弃。1986年Kambin等[1]提出了基于椎间孔外入路的第1个全内镜下脊柱手术治疗非脱出于椎管内的椎间盘突出。1987年Kambin等[2]首次描述了安全三角或三角形工作区,其外侧边是神经根,下边为下位椎体的上关节突和终板,内侧边为走行神经根,为后续利用更大的工作套管和内镜设备奠定了基础。1999年Yeung和Tsou[3]介绍了YESS(Yeung endoscopic spine system),并于2002年将其应用于椎  相似文献   
992.
目的:通过临床对照观察,分析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地塞米松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神经根性疼痛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2000-06/2004-06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骨科就诊的150例单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有明确的神经根性疼痛,,男96例,女54例,按治疗方式分为3组,即地塞米松组26例,术后迟用地塞米松组16例,术后即用地塞米松组108例,地塞米松组进行单纯静脉应用地塞米松保守治疗,术后迟用地塞米松组在术后第4天开始应用地塞米松,术后即用地塞米松组术后当天即开始应用地塞米松。均连用5d,1~5d用量分别为20,20,20,10mg和5mg。采用四度十级数字定级法在治疗前后对疼痛程度进行量化判定,通过对所得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评估地塞米松对神经根性疼痛得治疗作用。结果:所有病例资料均在患者住院期间完成,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失。①地塞米松组用药后神经根性疼痛有显著性减轻,用药后3,5d较治疗前神经根性疼痛均减轻(4.13±1.41,3.92±0.90,6.71±1.24,t=2.210,2.431,P<0.05)。②手术后,受术两组神经根性疼痛均有显著性减轻(P<0.05~0.01),术后迟用地塞米松组术后第5天疼痛较术后第3天未用地塞米松时减轻(2.28±1.13,3.22±1.30,t=1.983,P<0.05)。③术后即用地塞米松组术后3d疼痛程度较迟用地塞米松组轻(1.98±1.25,3.22±1.30,t=1.887,P<0.05)。结论:短期应用地塞米松能迅速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神经根性疼痛,可以单独用于非手术治疗,也可配合手术治疗以增强手术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3.
患者女 ,4 0岁。放环 17岁 ,因三次取环失败并左下腹疼痛 2年来诊 ,B超检查 :子宫显像呈前位 ,大小约 6.8cm× 4 .0 cm× 4 .5 cm,内膜厚约 0 .4 cm,子宫实质回声正常。宫腔内未见节育环、左侧附件探查见左输卵管腊肠形增粗内径 2 .4 cm,其内呈液性暗区于左输卵管中段显示“O”形强光环回声、后伴声尾 (图1)。余未见异常 ,B超报告 :1.节育环移位至左输卵管中段 ;2 .左输卵管积水。手术中见左输卵管明显增粗有囊性感 ,切开流出淡黄色液约 2 0 ml,并于左输卵管中段取出“O”形金属节育环一只。讨论 :宫内节育器移位虽然常见 ,但移至输卵管中…  相似文献   
994.
人工髓核置换术病人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人工髓核(PDN)置换术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对10例PDN置换术病人术前进行体位练习和健康指导,术后注意正确翻身,仔细分析各种疼痛的原因并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严密观察肢体感觉,早期指导康复锻炼,讲授出院后注意事项.结果本组术后平均2~3d下床,应用Oswestry下腰痛和功能不利评分评定,临床成功率88.9%,未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PDN置换术能恢复椎间隙高度,维持腰椎正常生理运动,相对减少机体损伤,护士在围手术期给予正确的指导和护理,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复方氯化钠溶液(林格液,RS)和质量分数为6%的中分子羟乙基淀粉溶液(HES)对失血性休克大鼠细菌移位及肠道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50只健康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组,n=10)、RS组n=20)、HES组(n=20),RS组和HES组制备可控性失血性休克模型。分别于液体复苏后1h和24h处死大鼠,检测和比较各组大鼠细菌移位、肠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的变化,并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HES组和RS组在死亡率、放血量、病理学检查方面没有明显差别。与SHA组比较,HES组和RS组在菌落计数和TNF—α方面明显升高,其中HES1h组比RS1h组明显升高,HES 24h组比RS24h组明显下降。与SHA组比较,HES1h组和RS1h组的MPO活性明显升高,HES24h组和RS24h组MP0活性没有明显差别。结论RS能明显改善复苏后1h的肠道功能,HES能明显改善复苏后24h的肠道功能。  相似文献   
996.
徐霖  彭力  李小力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0):145-146,F0003
为探讨经皮穿刺切割和等离子刀装置消融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和疗效,进行以下观察。选择2001-01/2004—12在郧阳医学院附属太和医院进行椎间盘介入治疗的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85例,均知情同意。其中205例患者经皮穿刺椎间盘切割,80例患者行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在C型臂血管造影机监测下穿刺病变椎间盘后1/3处,经穿刺套管针置入切割针或等离子消融电极,分别利用手法切割髓核和总量为400—600V/ms功率射频进行髓核消融处理,术后卧床休息1—3d并对症处理,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发现285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割术的椎间盘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5%,穿刺成功后操作时间平均20min。术后当时症状明显减轻者95例,手术后1周症状基本消失缓解并恢复正常活动者128例。术后并发腰肌血肿7例,椎间盘感染1例。②等离子刀装置消融术的椎间盘一次穿刺成功率为10%,穿刺成功后操作时间平均3.5min。术后当时症状明显减轻者41例,术后3d症状基本消失缓解并恢复正常活动者38例。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提示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割和等离子刀装置消融均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与常规手术相比具有损伤轻微、手术时间短和疗效显著的优点,等离子刀装置消融术的损伤更轻,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97.
目的:利用螺旋CT脊柱三维重建软件重建棘突顶线,并与手法医师触诊结果进行对照。方法:于2005-02/11选取空军总医院接受CT检查者54例,其中因腰部疼痛接受检查29例,因体检或接受腹部CT检查25例。①手法触诊受检者L1~5棘突,记录顶线长度并于皮肤表面标记棘突顶线走行与双侧髂嵴最高点连线的垂直线的关系(顺时针、逆时针或重合)。②采用三维重建软件进行1.5mm重建,1.3mm重叠,观察矢状位、轴位、重建后后前位棘突顶端形态,利用三维重建软件在每个棘突最顶端(矢状位、轴位均最接近体表)1点及其上、下(在手法治疗医师所记录的顶线长度内)各任取1点,并观察3点在三维重建后棘突顶端的位置关系。结果:①手法医师触诊感觉棘突顶线是每个棘突上下角之间骨性标志,呈一条直线。并可描述顶线与双侧髂嵴连线的垂直线重合或顺、逆时针旋转,有无肿胀钝厚感等。②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在每个棘突最顶端(矢状位、轴位均最接近体表)1点及其上、下(在手法治疗医师所记录的顶线长度内)各任取1点,可以将棘突顶线标记在重建后的棘突顶端。③三维重建顶线与2名临床医师所记录棘突顶线走行吻合率分别为99.2%,98.5%,客观地反映了手法医师所触诊的棘突顶线。结论:①螺旋CT三维重建软件将棘突顶线标记在三维重建椎体棘突上,成功的显示了手法医师所触及的棘突顶线走向,棘突顶线是手法医师所能触及到的棘突顶端最接近背部皮肤的骨性结构,是客观存在并能为影像学所显示记录。②三维重建棘突顶线为脊柱手法诊断、治疗、机制探讨、学术交流及方法传播提供了一种新的更为客观及标准化的平台。  相似文献   
998.
郑叶滨  杜凡  杨军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6):164-166
背景:近年来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在国内逐步开展。但缺乏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适应证,禁忌证的细致研究。 目的:分析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适应证的选择对疗效的影响。 设计:以患者为观察对象的病例配对观察分析。 单位:解放军第四七四医院放射科。对象:于1998—08/2004—12选取解放军第四七四医院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的住院患者为观察对象。纳入病例对照68例。按照性别相同、年龄最接近(如同年龄的病例在2个或2个以上时,选择病程最接近的1个)的原则选择配对病例分两组,适应证不良组和适应证良好组,每组34例。 方法:患者俯卧于血管造影床上。透视下在体表标记症状较重侧。局部麻醉。根据患者胖瘦不同,于患侧后正中线旁8~12cm进针,调整角度在神经根下方“安全三角”进入椎间盘,使其前端5mm裸露段,正好完全超出针尖。用15W激光烧灼,每持续1s,间隔4s,根据椎间盘面积调整激光总输出功率,一般1200-1700J。烧灼过程中将产生的气体抽出,至少抽3次,如患者出现胀痛的感觉要随时抽吸。术毕拔出穿刺针和光导纤维。局部贴创可贴。患者仰卧,检查疼痛缓解情况和功能恢复情况。出院时按照改良Macnab标准进行疗效评定。评估标准:优:疼痛消失,无运动功能受限,恢复正常工作和活动;良:偶有疼痛,能做轻工作;可:有些改善,仍有疼痛,不能工作;差:有神经受压表现,须进一步手术。将疗效优和良合并,作为疗效良好;可和差合并,作为疗效不佳。采用配对计数资料的X^2检验。 主要观察指标:①所有病例出院时根据改良Macnab标准进行的适应证不良组和适应证良好组总体疗效评价;②椎间盘突出≥0.6cm组与椎间盘突出〈0.6cm组疗效比较;③合并椎管狭窄组与椎管正常组疗效比较;④其他适应证不良组与适应证良好组疗效比较。 结果:68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适应证良好组疗效良好明显高于适应证不良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85%(29/34),56%(19/34),X^2=5.06,P〈0.05]。②椎间盘突出〈0.6cm组疗效良好明显高于椎间盘突出≥0.6cm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75%(6/8),50%(4/8),X^2=0.25,P〉0.05]。③椎管正常组疗效良好与合并椎管狭窄组接近,差异无显著性意义[80%(12/15),73(11/15),X^2=0,P〉0.05]。④适应证良好组疗效良好明显高于无其他适应证不良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100%(11/11),36%(4/11),X^2=5.14,P〈0.05]。 结论:适当地选择适应证能够有效地提高激光椎间盘减压术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三维CT(3DCT)诊断颈椎病的价值。方法:采用3DCT技术检查了临床诊断为颈椎病的300例患者。结果:21.3%的患者有颈椎椎体骨质增生,42.3%的钩突关节和16.2%的小关节突有骨质增生,另外有12个小关节突有错位改变。在14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发现狭窄的椎间孔438个。其中,C6~7和C5~6椎间孔狭窄占81.3%。椎动脉型颈椎病表现为骨赘压迫椎动脉(22.0%)和椎动脉变细或粗细不均(65.9%),12.1%的患者未见异常。脊髓型颈椎病3DCT表现有颈椎管狭窄、椎体后缘骨质增生、后纵韧带钙化、椎间隙狭窄和颈椎间盘突出等。结论:3DCT能全面评价颈椎间盘退变和颈椎骨质增生对神经、血管和脊髓的影响,是一种诊断颈椎病的实用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究玻璃纤维桩修复前牙残根残冠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 1 4年3月~20 1 8年1月进行桩冠修复的患者5 0例(共8 0颗牙齿),按照修复时使用材料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玻璃纤维桩进行修复,对照组患者采用铸造金属桩进行修复,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治疗失败例数以及随访的满意度调查。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62%,显著高于对照组8 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5)。观察组出现全冠松动或脱落、牙龈边缘变色以及牙根折断比例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5)。观察组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5)。结论玻璃纤维桩修复前牙残根残冠的有效率更高,治疗失败例数较少,患者满意度高,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