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7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52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3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28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66篇
内科学   13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2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9篇
综合类   474篇
预防医学   13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82篇
中国医学   471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玉米须又名玉麦须、龙须,是禾本科植物玉米的丝状花柱。它不仅富含多种营养成分,而且具有很好的保健食疗作用,同时它也是一种用途广泛的中药材。据分析,玉米须含有大量硝酸钾、维生素K、E、生育酚醌、谷固醇、豆固醇、苹果酸、枸橼酸、酒石酸、草酸、皂苷等。中医认为,玉米须味甘性平,入肝、胆、肾、小肠、膀胱经,无毒,具有利尿消肿、平肝利胆、降压醒脑、退黄泄热、润肺止咳、降糖止血等功效。秋收季节,采集玉米须晒干,用于食疗可治诸多疾病。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利尿延迟显像膀胱放射性廓清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85例盆腔利尿延迟显像患者的PET/CT资料,测量膀胱常规及利尿延迟显像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记录延迟时间;分析常规显像膀胱SUVmax、呋塞米注射途径(静脉注射或肌内注射)、延迟时间、年龄、性别因素对利尿延迟显像膀胱SUVmax的影响。结果 根据呋塞米注射途径不同,分为静脉注射组(n=34)和肌内注射组(n=51),2组利尿延迟显像膀胱SUVmax分别为3.10(2.60,3.45)和2.90(2.30,3.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94,P=0.372);延迟显像时间分别为18F-FDG注射后(215.00±30.03)min和(198.43±25.1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55,P=0.010)。2组间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50,P=0.253),2组中不同性别患者间延迟显像膀胱SUVmax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静脉注射组和肌内注射组利尿延迟显像膀胱SUVmax与延迟时间和患者年龄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注射18F-FDG后充分水化、应用呋塞米利尿,约180 min行盆腔延迟显像能显著降低膀胱放射性,患者年龄、性别、呋塞米注射途径对于膀胱放射性廓清效果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3.
目的考察利尿联合针灸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腹水伴中毒性鼓肠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于2004年4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61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腹水伴中毒性鼓肠患者分别采用利尿剂与针灸进行对症治疗。结果本组61例患者就腹水病情而言,显效49例(80.33%),有效8例(13.11%),无效4例(6.56%),临床总有效率为93.44%;就鼓肠病情而言,显效36例(59.02%),有效20例(32.79%),无效5例(8.20%),临床总有效率为91.80%。结论利尿联合针灸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腹水伴中毒性鼓肠临床疗效肯定,建议将其作为乙型肝炎肝硬化临床治疗过程中的常规性辅助治疗方案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4.
目的:评价血浆脑型钠利尿肽(BNP)水平与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左心室重构和舒张功能障碍的关系,并分析影响MHD患者血浆BNP水平的危险因素?方法:MHD患者85例,于透析前行心脏多普勒组织成像检测,按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与舒张晚期峰值速度(Va)的比值(Ve/Va)分为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组(Ve/Va < 1,n=36)和舒张功能正常组(Ve/Va ≥1,n=49)?同时测定透析前血常规?生化?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甲状旁腺激素(PTH)?血浆BNP等?结果:左室舒张功能障碍组与左室舒张功能正常组相比,BNP水平显著升高(P < 0.01),且BNP诊断MHD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24 (95%CI:0.606~0.842,P < 0.001)?进一步依据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PWT)评估患者左室构型,将其分为正常构型组?向心性肥厚组和离心性肥厚组?向心性肥厚组与正常构型组相比血浆BNP水平显著升高(P = 0.007)?单因素相关分析结果提示,MHD患者血浆BNP水平与收缩压(SBP)?脉压?IVST?PWT显著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SBP?IVST?PWT是BNP水平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F=3.217,P=0.028)?结论:SBP?IVST?PWT增加是MHD患者BNP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且BNP水平升高是该患者群左室舒张功能障碍及左室向心性肥厚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55.
近年来,许多临床实验研究已经证实了β受体阻滞剂在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中的价值.以往强心、利尿、扩血管一直被认为是心力衰竭的经典治疗,已被以神经内分泌拮抗剂为主的三大类或四大类药物联合应用所取代,利尿、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的联合应用治疗心力衰竭,通过临床应用常规药物洋地黄、ACEI、利尿剂治疗CHF,在此基础上观察加用卡维地洛对CHF病人心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6.
患者男,63岁。气急加重10d入院。因心力衰竭长期服用强心、利尿及扩血管药物。患“高血压、冠心病”已20年。  相似文献   
57.
目的 从药效学角度探讨甘草-大戟配伍禁忌的机制。方法 30只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成6组,每组5只,即大戟单煎液组、甘草单煎液组、甘草-大戟(1:1、2:1、3:1)合煎液组和对照组,分别ig等体积大戟单煎液(0.24 g/kg)、甘草单煎液(0.72 g/kg)、甘草-大戟1:1合煎液(甘草0.24 g/kg、大戟0.24 g/kg)、甘草-大戟2:1合煎液(甘草0.48 g/kg、大戟0.24 g/kg)、甘草-大戟3:1合煎液(甘草0.72 g/kg、大戟0.24 g/kg)和等体积生理盐水,大戟、甘草单煎液剂量设置参考《中国药典》规定的人口服剂量,根据人和大鼠体表面积比例进行换算。观察大鼠的排尿量、尿液中总蛋白含量、排便量、小肠推进率,考察甘草对大戟峻下逐水作用的影响。结果 与大戟单煎液组比较,甘草-大戟合煎液组大鼠的排尿量和排便量减少,小肠推进率降低,尿液中总蛋白浓度升高,其中,甘草-大戟(1:1、2:1、3:1)合煎液组大鼠的排便量均显著减少(P<0.05、0.01),甘草-大戟(1:1、3:1)合煎液组大鼠的排尿量显著减少(P<0.01),甘草-大戟(2:1、3:1)合煎液组大鼠的小肠推进率显著降低(P<0.01),甘草-大戟(2:1、3:1)合煎液组大鼠尿液中总蛋白浓度显著升高(P<0.01)。结论 甘草与大戟配伍可明显拮抗大戟的利尿和泻下作用,影响大戟的峻下逐水功效。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青春期女孩雌激素与C型利尿钠肽(C-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CNP)介导的长骨生长的关系,及两者在中枢性性早熟女孩GnRHa治疗相关身高增长减速中的作用。方法:(1)检测56例正常不同青春发育期女孩空腹血清雌二醇(E2)、CNP的N端前肽(N-terminal propeptide of CNP, NT-proCN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 IGF-1)以及骨形成生化标志物N端中段骨钙素(N-terminal mid-fragment of osteocalcin, N-MID OC)的浓度。(2)检测13例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diopathic 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 ICPP)女孩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analogue, GnRHa)治疗开始、治疗6个月末及12个月末时血清E2、NT-proCNP、IGF-1和N-MID OC水平,并计算身高增长速度(height velocity, HV)。结果:(1) 在56例正常不同青春发育期女孩中,与青春前期相比,血清NT-proCNP、IGF-1、E2和N-MID OC浓度均自青春早期开始升高(P<005或P<0.01);血清NT-proCNP在青春中期维持高水平,至青春后期达峰值(P<005);血清IGF-1和E2浓度于青春中期继续升高(P<0.01),亦至青春后期达峰值(P<0.01);血清N-MID OC浓度于青春中期达到峰值(P<0.05),青春后期则开始下降(P<0.05)。(2) ICPP女孩GnRHa治疗6个月末HV、血清NT-proCNP和血清N-MID OC均较治疗开始时显著下降(P<0.05),但与12个月末相比无显著差异;GnRHa治疗开始、治疗6个月末和12个月末后血清IGF-1浓度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血清E2显著下降并回复至青春前期水平(P<0.05)。结论:女孩血清NT-proCNP水平随青春发育进程升高,与血清E2和IGF-1浓度平行,提示女孩青春期升高的雌激素在一定程度上可诱导CNP介导的青春期生长加速。ICPP女孩经GnRHa治疗后,随着雌激素受抑,生长速度减慢,血清NT-proCNP浓度下降,并与生长速度和骨形成平行,提示GnRHa致ICPP女孩生长减速部分缘于雌激素被抑制后CNP介导的长骨生长减慢。  相似文献   
5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3):5461-5462
抽取我院2012年5月~2015年5月40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自身意愿进行分组,一组为试验组,一组为对照组,每组20例,试验组患者采用新活素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进行调查。试验组患者治疗后心脏指数、心输血量、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的11例,治疗有效的7例,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的5例,治疗有效的8例,总有效率为65%,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新活素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60.
1病例介绍患者男,62岁。因"咳嗽、气紧50 d,皮肤巩膜黄染17 d"于2013年2月27日转入我院。20年前曾诊断为乙型肝炎"小三阳",4年前诊断扩张型心肌病。50 d前患者出现咳嗽、气紧,检查示:谷丙转氨酶(ALT)409 U/L,谷草转氨酶(AST)239 U/L,总胆红素(TBIL)86.3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45.7μmol/L。超声心动图示:双房左心室增大,左心室射血分数31%。给予抗感染、利尿等治疗,病情无好转。17 d前出现皮肤巩膜黄染、腹胀,查TBIL 352.4μmo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