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36篇
  免费   311篇
  国内免费   278篇
耳鼻咽喉   25篇
儿科学   66篇
妇产科学   42篇
基础医学   817篇
口腔科学   46篇
临床医学   579篇
内科学   547篇
皮肤病学   102篇
神经病学   67篇
特种医学   97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81篇
综合类   1532篇
预防医学   287篇
眼科学   27篇
药学   1063篇
  5篇
中国医学   1088篇
肿瘤学   152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64篇
  2022年   132篇
  2021年   159篇
  2020年   144篇
  2019年   157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140篇
  2016年   145篇
  2015年   194篇
  2014年   252篇
  2013年   214篇
  2012年   344篇
  2011年   358篇
  2010年   320篇
  2009年   278篇
  2008年   363篇
  2007年   342篇
  2006年   322篇
  2005年   338篇
  2004年   278篇
  2003年   366篇
  2002年   267篇
  2001年   215篇
  2000年   197篇
  1999年   153篇
  1998年   114篇
  1997年   104篇
  1996年   96篇
  1995年   114篇
  1994年   85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CpG DNA预防小鼠哮喘模型的形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研究含胞嘧啶鸟嘌呤核苷酸的免疫刺激元件 (CpGDNA)能否预防卵蛋白致敏小鼠哮喘模型的形成。方法 将 18只BALB/c小鼠均分为 3组 ,其中卵蛋白致敏哮喘组 (OVA组 )和CpG预防组 (CpG组 )皮下注射卵蛋白致敏制作哮喘模型 ,然后用卵蛋白激发 2次 ;阴性对照组 (NS组 )皮下注射生理盐水 ,然后生理盐水激发 2次。CpG组在致敏前腹腔注射CpGDNA 10 0 μg/ 10 0 μL ,其他两组不作干预。 3组分别在第 2次激发后 2 4h测外周血OVA特异性IgE、IgG1、IgG2a,并处死小鼠测肺泡灌洗液 (BALF)中的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粒细胞 (EOS)计数 ,肺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形态学改变 ,并测定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OVA特异性IFN γ。结果 CpG组BALF中细胞总数和嗜酸性粒细胞明显低于OVA组 ,P <0 .0 5 ;CpG组肺组织炎症反应较OVA组明显减轻 ;CpG组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OVA特异性IFN γ的浓度明显高于OVA组 ,P <0 .0 5 ;CpG组外周血OVA特异性IgE和IgG1均低于OVA组 ,P <0 .0 5 ;CpG组IgG2a较OVA组为高 ,P <0 .0 5。结论 CpGDNA能预防卵蛋白致敏小鼠哮喘模型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糖代谢的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与中药治疗糖尿病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代谢 (glucose metabolism )是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之一 ,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 (neuroendocrine immunomodu-lation,NIM)网络 [1 ,2 ]则是以维持机体基本功能—内环境稳定或自稳功能 (hom eostasis)为目的 ,糖代谢在 NIM网络的调控下处于平衡与稳定 ,称为糖稳 (glucose hom eostasis) [3] 。由于 NIM网络的复杂性 ,在调节糖代谢方面也表现出了许多特殊之处。NIM网络学说的提出 ,使人们对于糖代谢的调节机制又加深了认识。糖代谢不仅受两类激素即胰岛素 (in-sulin)及胰岛素的反调激素 (counterregulatory hormones)的调节 ,而且从 NIM…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核酸或核苷酸用于临床营养支持和免疫调节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学价值。方法 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MEDLINE光盘数据库、EMBASE光盘数据库,并联机检索SCI数据库,鉴定有关随机对照试验(RCTs),采用RevMan4.l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46个随机对照试验,涉及核酸/核苷酸用于肠内营养支持、婴儿营养、免疫调节治疗。18个研究报告了含核苷酸组分的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对外科术后和危重症患者预后的影响,合并分析发现免疫营养对患者感染率、住院时间和费用有肯定意义。发现1个报告在母乳代用品中加入核苷酸对婴儿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但报告对临床结局无明显影响。27个对“免疫核酸”用于免疫调节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均为低质量研究,合并分析无法肯定iRNA的临床价值。结论 在外科术后患者应用免疫肠内营养制剂可降低感染率、缩短住院时间并可能减少住院费用,但不能确定作为组分之一的核苷酸的作用。尚无证据支持在母乳代用品中添加核苷酸具有临床意义。不能肯定免疫核酸是否具有免疫调节作用,亦未发现核酸在延缓衰老、改善老年人健康状况方面的可用证据。建议对核酸、核苷酸用于营养支持治疗和免疫调节治疗进行进一步研究,严格规范“核酸营养品”的宣传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草分支杆菌疫苗治疗哮喘模型小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草分支杆菌疫苗对哮喘模型小鼠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 18只BALB/c小鼠分为3组 ,每组各 6只 ,其中卵蛋白致敏哮喘组 (OVA组 )和草分支杆菌疫苗治疗组 (Utilin组 )皮下注射卵蛋白致敏制作哮喘模型 ,然后用卵蛋白激发 2次 ;阴性对照组 (NS组 )皮下注射生理盐水 (NS) ,然后NS激发 2次。Utilin组在激发前后分别给予草分支杆菌疫苗 0 .5 μg腹腔注射 3次 ,其他两组不作干预。 3组分别在第 2次激发后第 1、2、3、4周眼眶后静脉丛采血测OVA特异性免疫球蛋白IgE ,并于激发后第 4周处死小鼠测肺泡灌洗液 (BALF)中的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粒细胞 (EOS)计数 ,肺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形态学改变 ,并测定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OVA特异性IFN γ。结果 Utilin组BALF中细胞总数为 (2 9.5 1± 5 .81)× 10 4 /mL、EOS为 (2 .88± 0 .96 )× 10 4 /mL ,明显低于OVA组 [分别为 (4 0 .15± 6 .12 )× 10 4 /mL和 (6 .91± 1.92 )× 10 4 /mL],P <0 .0 5 ;Utilin组肺组织炎症反应较OVA组明显减轻 ;Utilin组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OVA特异性IFN γ的浓度为 (4 6 9± 86 )pg/mL ,明显高于OVA组 (193± 80 ) pg/mL ,P <0 .0 5 ;Utilin组激发后第 3周和第 4周OVA特异性IgE分别为 (0 .2 99± 0 .0 92 )(OD值 ) ,(0 .2 6 7± 0 .0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免疫调节胶囊对Arthus反应的影响进行实验研究。方法:采用大鼠Arthus反应模型进行免疫调节胶囊主要药效学研究。结果:免疫调节胶囊于不同时间均可抑制大鼠Arthus反应,使Arthus反应大鼠循环免疫复合物和血清IL-2水平明显下降。结论:免疫调节胶囊对大鼠Arthus反应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杨青  陈东生 《医药导报》2007,26(11):1372-1374
目的 了解肿瘤住院患者使用免疫调节药的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3~2005年免疫调节药应用情况运用药物使用频度(DDDs)、年均增率(AARG)等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免疫调节药销售金额年均增长率达106.69%。生物反应修饰剂销售金额占总金额的65.93%。生物反应修饰剂和增强免疫功能中成药用药频度相当。排序靠前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滤液注射液、参芪扶正注射液,用量上升最快的是香菇多糖注射液、胸腺素α1注射液。结论 免疫调节药是肿瘤放化疗必备用药,在肿瘤患者住院治疗中应用广泛。整体上该类药物的应用基本合理。疗效显著且作用广泛的药物成为临床首选。  相似文献   
17.
银杏外种皮多糖的免疫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脱蛋白和未脱蛋白银杏外种皮粗多糖(GBEP)对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采用药物方法建立免疫抑制小鼠动物模型,利用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实验、血清溶血素抗体生成实验及脏器系数的变化,研究银杏外种皮粗多糖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银杏外种皮粗多糖可增强免疫抑制小鼠的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血清溶血素抗体水平以及能对抗环磷酰胺引起的脾脏萎缩。结论银杏外种皮粗多糖具有增强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脱蛋白粗多糖的免疫活性稍好于未脱蛋白多糖。  相似文献   
18.
马凤群 《医药与保健》2005,13(11):27-27
乙型肝炎是对人类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我国约1.2亿人携带乙型肝炎病毒,这些乙肝病毒慢性携带者中,40%为围产期感染,感染绝大多数来自母婴传播.乙型肝炎病毒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通过引起肝脏持续损害,从而导致肝硬化甚至肝癌.虽然肝损伤的主要机理是宿主的免疫反应,但乙型肝炎病毒存在是始动因素,所以清除病毒、抑制病毒复制,才能从根本上终止疾病的进展.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抗病毒治疗包括抗病毒药物、免疫调节药物和中草药.……  相似文献   
19.
9.细胞因子 1型和2型细胞因子组成了免疫调节网络,其以繁多的作用和广泛的交叉调节功能为特点。细胞因子网络影响着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发生、临床表现和结果。 在1型和2型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儿童中已经描述了不同的细胞因子模式。2型细胞因子的应答可使自身免疫性肝炎区别于慢性病毒性肝炎。IL-2和IL-4一般较少,1型自身免疫性肝炎病人的成人中其血清浓度低于正常人。1型细胞因子在肝脏中炎症活动期间占优势。2型细胞因子在缓解期的循环系统中占优势。这些结果表明在疾病活动期细胞因子模式的变化,或是免疫反应的原因,或是其结果。  相似文献   
20.
<正> 氦—氖(He—Ne)激光治疗技术在心血管疾病的应用近10年来取得较大进展。作为新兴的治疗技术,学者们对其应用领域、临床疗效、作用机理作了大量的研究。特别是在治疗缺血性心脏病(ischemic heart disease,IHD)方面取得进展较快。本文就其作用机理、临床应用及疗效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