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54篇
  免费   301篇
  国内免费   177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16篇
基础医学   100篇
口腔科学   15篇
临床医学   796篇
内科学   594篇
皮肤病学   123篇
神经病学   574篇
特种医学   114篇
外科学   335篇
综合类   2412篇
预防医学   488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2610篇
  22篇
中国医学   641篇
肿瘤学   67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69篇
  2022年   149篇
  2021年   230篇
  2020年   239篇
  2019年   357篇
  2018年   134篇
  2017年   360篇
  2016年   310篇
  2015年   391篇
  2014年   726篇
  2013年   666篇
  2012年   791篇
  2011年   925篇
  2010年   737篇
  2009年   626篇
  2008年   594篇
  2007年   431篇
  2006年   334篇
  2005年   184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注射用依诺沙星与利巴韦林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红艳  朱华彭程 《吉林医学》2006,27(11):1338-1339
目的:考察注射用依诺沙星与利巴韦林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模拟临床将注射用依诺沙星与利巴韦林注射液在5%葡萄糖(5%GS)中混合,于25℃、37℃放置,在0、1、2、4、6h对混合液进行外观观察、pH值测定、紫外吸收光谱扫描及依诺沙星和利巴韦林的含量测定。结果:在0 ̄6h内,溶液外观、pH值和紫外吸收光谱基本不变,依诺沙星和利巴韦林的含量在25℃下有所下降,在37℃下基本不变。结论:注射用依诺沙星与利巴韦林注射液在5%葡萄糖中可以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82.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院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用依达拉奉(Edaravone)治疗急性脑梗死64例,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3.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edaravone,E)对局部短暂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ICR小鼠海马CAl区TNF-α和TGF-β1表达过程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夹闭ICR小鼠左颈内动脉近端20min后恢复灌流,分别于第8,24,48h,4、7、14天取材并进行TNnd和TGF-β1免疫组化染色和常规HE染色,比较光镜下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模型组)、治疗组(缺血/再灌注+依达拉奉组)海马CA1区TNF-α和TGF-β1表达细胞数和存活神经细胞数(平均灰度值表示)。结果:①治疗组和模型组海马CAl神经细胞存在早期TNF-α表达,治疗组中表达较模型组低(8、24、48h,P〈0.01)、4天后表达消失。②该区神经细胞的TGF-β1表达过程各不相同:模型组早期表达低于假手术组(8、24、48h,P〈0.01),晚期高于假手术组(4、7、14天,P〈0.01);治疗组为持续高表达,早期显著高于模型组(8、24、48h,P〈0.01),也显著高于假手术组(8、24、48h,P〈0.01):晚期高表达与模型组相似,显著高于假手术组(7、14天,P〈0.01)。③缺血后该区的神经细胞存活表现:模型组中存活细胞显著少于假手术组(7、14天,P〈0.01),而治疗组神经细胞丢失不明显,存活细胞数高于模型组(7、14天,P〈0.01)、与假手术组差别无显著性(7、14天,P〉0.05)。结论:早期依达拉奉治疗显著改变局灶性短暂脑缺血再灌注小鼠海马CA1区TNF-α和TGF-β1表达过程,降低TNF-α的早期活性表达,提高TGF-β1早期表达水平,且神经细胞无明显丢失,有脑保护意义。依达拉奉治疗作用可能和缺血/缺氧后神经细胞TNF-α和TGF-β1活性表达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84.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起病48h以内的病例50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30mg加0.9%氯化钠50ml,每日2次静脉滴注,7d后改为每日1次静脉滴注,总疗程14d.治疗前、治疗后第7d、14d、21d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依达拉奉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的神经功能恢复第7d差异显著(P<0.05),在第14d、第21d差异更显著(P<0.01).结论依达拉奉注射液是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的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85.
背景:银屑病对患者心理和情绪影响很大。依那西普治疗银屑病患者临床症状有效,作者评估了该药对银屑病相关疲劳和抑郁症状的疗效。方法:618例中至重度银屑病患者接受安慰剂或依那西普50mg(2次/周)双盲治疗。主要疗效终点:治疗12周时,银屑病面积和严重度指数评分较基线改善达75%(PASI 75)或更高水平;次要和其他疗效终点:慢性病治疗疲劳功能评估(FACIT-F)分级、Hamilton抑郁量表(Ham-D)分级、Beck抑郁列表(BDI)及不良事件。根据分组治疗进行疗效分析。基于实际接受治疗的情况对安全性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86.
脑栓塞(尤其是心源性)常引起严重脑水肿、脑疝,死亡率高达5%~15%,致残率更高。且由于栓子特性,再灌注损伤严重,易引起脑血管痉挛。有资料显示,依达拉奉有抑制脂质过氧化和血管内皮损伤,能有效抑制脑水肿,防止大血管痉挛。笔者采用依达拉奉与葛根素联合治疗脑栓塞,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7.
依巴斯汀     
漆军  虞瑞尧 《中国新药杂志》2005,14(9):1210-1211
[通用名称]ebstine,依巴斯汀 [化学名称]4-二苯基甲氧基1-[3(对-叔丁基苯甲酰基)丙基]嘧啶 [理化性质]分子式为C32H39No2,相对分子质量为469.62.为一种非吸湿性白色结晶粉末,薄膜衣片.  相似文献   
88.
化学治疗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lymphoma,NHL)的治愈性手段,但传统的标准化疗方案治愈率不到40%,在化疗无效的难治性复发性NHL中,15~50%使用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外周血遣血干细胞移植(ASCT)可达长期无瘤生存。新的化疗药物和新的生物治疗模式的出现如单克隆抗体(McAb)及放免靶向治疗的临床应用对进一步提高NHL的治疗疗效带来了新的希望。2004年NCCN在淋巴瘤的治疗指引中,将氟达拉滨和Rituximab作为治疗中低度恶性淋巴瘤的一线药物,把放免靶向治疗Bexxar和Zevalin作为B细胞淋巴瘤的二线治疗方案。本文主要介绍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新的药物和方法。  相似文献   
89.
依巴斯汀(Ebastine)是由西班牙Almirall公司开发的新型抗变态反应药物,属于新型氯哌啶类长效、非镇静型第二代组胺H1受体拮抗剂,用于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及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等疾患的治疗。临床试验显示:服用依巴斯汀10 mg·d-1或20 mg·d-1,比西替利嗪10 mg·d-1更有效,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0.
RP-HPLC测定人血浆中盐酸依匹斯汀浓度及其药动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RP-HPLC测定人血浆中盐酸依匹斯汀浓度。方法采用Agilent 1100系列高效液相色谱仪。色谱柱Kro—masilTM C18(4.6 mm×150 mm,7μm);固定进样环50μL;流动相为乙腈-磷酸盐缓冲液(0.05 mol·L-1KH2PO4用H3PO4调pH至3.5)(30:70),流速1.0 mL·min-1;紫外检测波长:210 nm;柱温:室温;内标为替硝唑。结果盐酸依匹斯汀血药浓度线性范围为1.062 5~34.0000 ng·mL-1,最低检测浓度1.062 5 ng·mL-1;方法回收率为94.02%~106.46%;日内、日间RSD分别为2.54%~8.09%和4.90%~9.09% 结论本法灵敏、准确,可用于盐酸依匹斯汀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