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1.
介绍何晓晖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认为该病属本虚标实,气阴亏虚、湿热蕴胃、胃络瘀滞为基本病机,病位在胃,与脾、肝胆、肾关系密切;遵循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原则,提出“舍病从证、病证兼治、无证从病”三步分治法,倡导衡法的应用,创制辨证“调胃八方”与辨病“双蒲散”,能有效逆转CAG的病理改变,防止胃癌发生。   相似文献   
12.
膏方是中药传统的八种剂型之一,具有补虚疗疾的良好作用.何晓晖善用膏方,临证主张"五辨一体、量身定制""以衡为法、以平为期""顾护脾胃、四平八稳""服药有法、管控不良",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胃癌的高发国家,早期胃癌不易被筛查发现,发现时往往已是进展期,而手术治疗成为目前该阶段最常用的治疗方法.然而,大多数患者在胃癌术后,因机体损伤,难以耐受后续临床化疗的毒副作用,病情不断恶化,生存期难以延长.何晓晖教授认为肿瘤发生是正不胜邪,癌毒内积的结果,胃癌的基本病机为"正虚邪实".在胃癌术后治疗上,何晓晖教授...  相似文献   
14.
<正>江西中医学院何晓晖教授、主任中医师是江西省名中医及第三、四批国家级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脾胃病研究数十年,理论上颇有建树,临床经验丰富,疗效确切。他应用"衡法"治疗脾胃病,经验独到,所创立的"调胃八方"应用于临床,疗效显著。本文旨在探讨何晓辉教授"调胃八方"在临床实践中的一系列应用。  相似文献   
15.
何晓晖教授,主任中医师,江西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全国首批学术继承博士后合作导师,第三、四、五批全国老中医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何教授从医四十余载,勤求古训,博采众长,学验俱丰,治学严谨,医术精湛。何师临床不仅精于脾胃病治疗,且对诸多杂病亦有独到见解,对于《脾胃论》中阴火一证有专著论述,临床常遵李氏“甘温除热”之法治疗阴火证,多能灵验。笔者有幸师从何晓晖教授,得恩师谆谆教导,受益匪浅。在随师临床学习中,获甘温除大热验案2则,感悟颇深,在此作简要介绍,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6.
何晓晖(1952~),男,教授、主任医师,全国第三批、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主要从事中医基础理论、中西医结合、动物模型研制等方向的研究。主编著作8部,参编3部,在中外期刊发表论文61篇。主持的课题"中医基础学实验教学研究"获江西省科技创新一等奖。  相似文献   
17.
<正>何晓晖教授、主任中医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专业委员会常委,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校长。2005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江西省名中医,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导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医术精湛,学验俱丰,在中医治疗胃病方面有独到之处。其潜心方药,独具匠心,创拟新方,多有发挥,每于临证,常起沉疴顽疾。现择其数方,探析于后:1和胃调中汤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古今医案云平台挖掘何晓晖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何晓晖教授2019年9月至2021年12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有效门诊病历,筛选、整理后建立数据库。将整理好的医案数据导入平台中,利用该软件的数据分析模块,挖掘何教授的用药规律。结果:121例患者,共计641诊次,涉及中药124味。辨证分型以胃络瘀阻证、气阴亏虚证、脾胃湿热证为主;高频药物为蒲公英、黄连、鸡内金等;药性以寒(微寒和寒)、温(温和微温)、平为主,药味多为甘、苦,归经以脾、胃、肝、肺经为主;根据中药关联规则得出34对常用药对;系统聚类分析得到六组药物。结论:何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标本兼顾,以脾胃为中心,兼顾他脏,在健脾益气、养阴和胃的基础上,加用清热解毒化湿、活血祛瘀之品,以达脏腑安和、气血调畅之功,有效保护和修复胃黏膜,使萎缩逆转。  相似文献   
19.
<正>何晓晖教授长期从事脾胃病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学验俱丰,并在脾胃理论及中西医结合诊治方面建树颇丰。治胃先治神理论作为其代表思想之一,临床上治疗脾胃病的疗效满意。我们跟随何晓晖教授临床学习以来,感受颇深,受益匪浅,今试将其通过调节情志以治疗脾胃病的经验简要介绍,以飨同道。1胃肠是情绪之镜脾胃居于中州,以灌四旁,脾主升清,胃主降浊,为全身气机之枢纽,调节气机的升降。气机升降逆乱  相似文献   
20.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食管功能性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现代医学对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故而无有效的根治措施。中医对此病的论治有明确疗效,通过中医治疗可有效防止此病的复发。文章介绍何晓晖教授以中医“衡”法为切入点,通过顺应食管特性,以疏肝、和胃、降浊、护阴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常用经方四逆散为基本方,自拟降逆调胃汤,且随证加减,使处方药物鲜明且针对性强,临床效果显著,可为临证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