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37篇
  免费   472篇
  国内免费   160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47篇
妇产科学   58篇
基础医学   204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347篇
内科学   440篇
皮肤病学   104篇
神经病学   537篇
特种医学   12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06篇
综合类   3273篇
预防医学   739篇
眼科学   17篇
药学   3274篇
  28篇
中国医学   891篇
肿瘤学   568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179篇
  2022年   209篇
  2021年   367篇
  2020年   321篇
  2019年   355篇
  2018年   152篇
  2017年   330篇
  2016年   320篇
  2015年   378篇
  2014年   624篇
  2013年   611篇
  2012年   723篇
  2011年   807篇
  2010年   733篇
  2009年   656篇
  2008年   661篇
  2007年   634篇
  2006年   576篇
  2005年   518篇
  2004年   474篇
  2003年   381篇
  2002年   301篇
  2001年   300篇
  2000年   209篇
  1999年   150篇
  1998年   157篇
  1997年   177篇
  1996年   119篇
  1995年   88篇
  1994年   83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与马普替林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8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服用西酞普兰,另一组服用马普替林,疗程6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及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西酞普兰组显效率为80%;马普替林组显效率为72.5%,两组差异无显著性。西酞普兰组不良反应较马普替林组少而轻。结论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确切,起效快,不良反应轻,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02.
蒋旭九 《医学信息》2007,20(2):177-178
目的探讨阿米替林与复方羊角颗粒联合治疗紧张型头痛疗效。方法对115例紧张型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55例,治疗组给予阿米替林片与复方羊角颗粒口服,对照组给予肠溶阿斯匹林片口服,两组病人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33%,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3.6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未发现有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阿米替林片与复方羊角颗粒联合治疗紧张型头痛,效果明显,远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3.
抗抑郁药作用机理的研究长期以来都集中于突触水平 ,即观察神经递质 受体功能和数量的改变 ,近年来抗抑郁药的受体后信号传递系统作用机理越来越引人注意。大量的研究表明 ,受体后的G蛋白及腺苷酸环化酶 (adenylatecy clase ,AC)可能为抗抑郁剂作用的结构基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研究酮色林(Ketanserin,KT)对活化的淋巴细胞细胞因子分泌的调节.方法 用双抗体夹心ELASA法检测KT对脂多糖(LPS)激活的体外培养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细胞因子IL-2、TNF-α、IL-10和TGF-β1分泌的影响.结果 KT浓度依赖性抑制LPS激活的人淋巴细胞致炎因子IL-2的分泌,100 μm ol/L 的KT也可抑制致炎因子TNF-α分泌,而10和100 μmol/L KT可分别浓度依赖性的提高 LPS激活的淋巴细胞分泌抗炎因子IL-10的产量,只有1 00 μmol/L KT 可显著提高LPS激活的淋巴细胞分泌抗炎因子TGF-β1.结论 KT可对体外活化的淋巴细胞细胞因子分泌进行受体非依赖性的直接调节.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探讨口服长春瑞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葸环类、紫杉类耐药的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80例确诊葸环类、紫杉类耐药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口服长春瑞滨联合希罗达组(试验组):40例患者口服江苏豪森酒石酸长春瑞滨软胶囊45.50mg/(m^2-d),第1、8、15天服用,口服卡培他滨1650mg/(m^2·d),连服1—14d,每3周为1个周期,连用4个周期。注射长春瑞滨联合希罗达组(对照组):40例患者,长春瑞滨(江苏豪森)25mg/(m^2·d)第1、8天静脉滴注,口服卡培他滨1650mg/(m^2·d),连服1-14d,每3周为1个周期,连用4个周期。治疗结束2周后评价疗效。结果 入组患者80例均可评价疗效,试验组有效率为42.5%,1年生存率为45.0%,中位进展时间4.7月,中位生存时间11.0月;对照组有效率为37.5%,1年生存率为42.5%,中位进展时间4.6月,中位生存时间10.6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毒副反应方面,Ⅲ/IV便秘、局部静脉炎、HB下降、WBC下降、ANC下降、总Ⅲ/IV反应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服长春瑞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葸环类、紫杉类耐药的转移性乳腺癌与静脉剂型疗效一致,并且在毒副反应上,口服长春瑞滨明显较静脉剂型轻,并且应用方便。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分析风湿痹痛膏联合西药治疗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患者7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治疗组37例。2组均应用硫酸氨基葡萄糖泡腾片、双醋瑞因胶囊治疗。治疗组加用风湿痹痛膏治疗。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WOMAC评分、SF-36评分、HSS评分情况均较对照组改善(P<0.05);治疗组的膝关节疼痛、腰膝沉重、下肢酸楚、行走痛或不适等中医证候积分均较对照组明显好转(P<0.05)。结论 风湿痹痛膏联合硫酸氨基葡萄糖泡腾片、双醋瑞因胶囊治疗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疗效安全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7.
2021-03-27,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航空医学应急救援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及应用示范"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了论证会在航空工业昌飞顺利召开。本次论证会邀请了中国工程院胡文瑞院士、范维澄院士、陈志杰院士、郑静晨院士,俄罗斯工程院王立军院士,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柯兵副主任,国家应急管理部林岚二级巡视员,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聂淑琴主任、常军乾处长,江西省科技厅刘青一级巡视员,昌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徐德朋董事长,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徐朝梁副所长等相关项目单位负责人出席会议。中国工程院郑静晨院士主持会议。  相似文献   
108.
目的:观察普乐林注射液与硝酸甘油注射液联用对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66例冠心病心绞痛病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26例,治疗组应用普乐林注射液400mg静滴、硝酸甘油注射液10mg静滴,对照组应用硝酸甘油注射液10mg静滴治疗,均为1次/d,10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情况,硝酸甘油用量,心电图以及心率与收缩压乘积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心绞痛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为92.5%,心电图改善的总有效率为82.5%,硝酸甘油含服量明显减少,心肌耗氧量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均P<0.05)。结论:普乐林注射液与硝酸甘油注射液联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比单纯使用硝酸甘油注射液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09.
邦得林治疗雄性骨质疏松大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邦得林(羟乙膦酸钠)对男性骨质疏松内代的影响。方法:采用15周龄雄性大鼠去睾后作为动物模型,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去势组、邦得淋治疗组,28周后行血尿生化、骨密度、骨生物力学及病理检查。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睾酮水平明显下降(P<0.01),全身及股骨中点骨密度明显下降(P<0.05),碱性磷酸酶显著降低(P<0.01),24h尿羟脯氨酸、尿钙与肌苷比显著增高(P<0.05),股骨最大受力负荷及股骨最大挠度均显著下降(P<0.05),骨小梁体积、骨表面面积/体积、平均骨小梁厚度显著下降(P<0.01);邦得林治疗组大鼠全身与股骨骨密度显著下降(P<0.05),弹性模量显著增加(P<0.05),24h尿羟脯氨酸、尿钙与肌苷比值已降低到正常组大鼠水平,骨小梁体积、平均骨小梁厚度、平均骨小梁板间隙明显上升(P<0.01),平均骨小梁板密度明显下降(P<0.01)。结论:去势使大鼠骨形成减慢,骨吸收加速,造成了男性骨质疏松的动物模型。早期应用邦得林可缓解雄激素缺乏引起的骨吸收加速,但仍不能完全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类粘蛋白(orosomucoid, ORM)表型对弱碱性药物阿米替林血浆游离浓度和蛋白结合率的影响. 方法:对28名健康受试者的去唾液酸血清ORM用等电聚焦电泳、免疫印迹法进行表型分型.ORM1的三种表型分别为纯合子ORM1 F1 (n=10)、ORM1 S (n=8)和杂合子ORM1 F1S(n=10).受试者口服单剂量的硫酸阿米替林片50 mg,测定服药后不同时间血浆阿米替林总浓度(RP-HPLC)和游离浓度(微超滤离心/RP-HPLC). 结果:给药后12和24 h,三组不同ORM1表型者阿米替林血浆总浓度的经时过程、血浆t1/2、Cmax和tmax值相似.与ORM1 S表型组比较,ORM1 F1表型组的阿米替林游离浓度较高;而蛋白结合率较低,12 h为(82.77±4.05)%,24 h为(79.99±4.39)% (P<0.01).杂合子ORM1 F1S表型组的游离药物浓度和蛋白结合率介于两组纯合子表型之间. 结论:不同ORM1表型,将明显影响弱碱性药物阿米替林的血清游离药物浓度和蛋白结合率;ORM1 F1表型者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最低,而游离型药物浓度最高.临床用药中应予以注意,并适当调整给药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