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53篇
  免费   194篇
  国内免费   153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29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112篇
临床医学   1456篇
内科学   126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234篇
外国民族医学   9篇
外科学   578篇
综合类   2019篇
预防医学   186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480篇
  12篇
中国医学   80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00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119篇
  2014年   185篇
  2013年   175篇
  2012年   279篇
  2011年   266篇
  2010年   271篇
  2009年   209篇
  2008年   307篇
  2007年   265篇
  2006年   271篇
  2005年   305篇
  2004年   301篇
  2003年   271篇
  2002年   263篇
  2001年   244篇
  2000年   224篇
  1999年   253篇
  1998年   250篇
  1997年   234篇
  1996年   230篇
  1995年   175篇
  1994年   200篇
  1993年   154篇
  1992年   102篇
  1991年   92篇
  1990年   74篇
  1989年   69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7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严重冠状动脉心脏病和心肌梗死引起的二尖瓣关闭不全,称为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ischemic mitral regurgitation,IMR)。IMR病人的二尖瓣瓣叶和瓣下结构无病理改变,多数病人是因心肌梗死后发生左心室重构引起的,少数为急性心肌梗死乳头肌断裂的结果。IMR必须与其他原因,如退行性变、风湿性心脏病和心内膜炎等引起的MR区别;同时,也应与其他原因所致的MR合并冠心病区别。由于冠心病的发病率日益增多,IMR的发生率也相应增多,约占冠心病的6%-19%,冠心病成为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三种主要原因之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缘对缘"技术在瓣膜成形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心肌保护、体外循环技术及术后管理的进步,二尖瓣置换的手术成功率及远期疗效均有明显的提高。进行性发展的二尖瓣关闭不全会引起左心房及左心室扩大,左室充盈压升高及左室后负荷减低;若不及时治疗,病变会引起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甚至猝死。对于二尖瓣关闭不全,二尖瓣成形术仍是首选的治疗方法。二尖瓣成形能维持心脏的几何形态,保护心室功能,明显降低手术死亡率,降低术后心内膜炎及血栓发生率,具有良好的长期生存率,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二尖瓣置换术。  相似文献   
14.
15.
特发性二尖瓣脱垂综合征在临床上常被误诊。本文应用二维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1082例有心血管症状的病例,发现40例为特发性二尖瓣脱垂综合征,现将有关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17.
患者 ,男 ,3 0岁。以心慌气短 2月 ,加重伴痰中带血半月之主诉来院就诊。既往无发热、关节痛史。查体 :BP1 4 .6/9.3 k Pa ,P1 0 0次 /min,R2 2次 /min,呼吸急促 ,面色苍白 ,口唇发绀 ,颈静脉无怒张 ,肝颈静脉回流征阴性 ,两肺中下部呼吸音粗 ,心界向左扩大 ,心率 1 0 0次 /min,律齐 ,第一心音稍增强 ,A2 二尖瓣狭窄。初诊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 ,经做心脏彩超提示左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介绍胸骨中下段“T”行锯开微创切口、保留后叶装置、连续缝合法人工机械瓣二尖瓣置换术的临床观察结果。方法 本组42例患应用胸骨中下部“T”形锯开微创切口行保留二尖瓣后叶装置人工机械瓣置换术,其中男性18例,女24例,年龄31~56岁。结果 应用该手术技术的患,手术顺利,无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结论 本术式具有安全、创伤小、术后心脏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性,14岁。因身高增长快速13年,发现心脏杂音8年,于2004年4月24日来我院就诊。患者父亲述患者自幼身高较同龄儿童增长迅速(6岁身高130cm),未引起重视。8年前无意间在医院检查发现心脏杂音,心脏彩超提示二尖瓣中度脱垂伴二尖瓣轻度关闭不全。当时无胸闷、胸痛、气促等不适。按风湿性心脏病予长效青霉素治疗持续8年。期间部分骨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二尖瓣狭窄合并心房纤颤患者在球囊二尖瓣扩张后,转复心房纤颤的临床效果及影响心房纤颤转复后窦性心律维持的相关因素.方法 206例二尖瓣狭窄合并心房纤颤患者在球囊扩张术后,采用口服胺碘酮及电复律治疗心房纤颤,对复律成功的患者给予小剂量胺碘酮维持窦性心律并随访1年.结果服用胺碘酮者58例,17例转复成功(29.3%);189例行电转复,178例转复成功(94.2%),电转复成功率明显高于胺碘酮转复(P<0.01).心房纤颤复发组与保持窦性心律组相比,左心房内径明显扩大(P<0.01),心房纤颤持续时间明显长(P<0.01),中度二尖瓣关闭不全人数的比率明显高(P<0.05).随访1年,有45例患者心房纤颤复发.影响心房纤颤转复后维持窦性心律的相关因素有左心房内径扩大、心房纤颤持续时间长及明显的二尖瓣关闭不全.结论对左心房内径明显扩大、心房纤颤持续时间过长及有明显的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在选择心房纤颤转复时应慎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