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965篇
  免费   1597篇
  国内免费   759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146篇
妇产科学   106篇
基础医学   710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7971篇
内科学   3311篇
皮肤病学   204篇
神经病学   284篇
特种医学   1751篇
外国民族医学   22篇
外科学   4622篇
综合类   12894篇
预防医学   2603篇
眼科学   27篇
药学   5538篇
  61篇
中国医学   3902篇
肿瘤学   156篇
  2024年   248篇
  2023年   852篇
  2022年   864篇
  2021年   1165篇
  2020年   1211篇
  2019年   1145篇
  2018年   500篇
  2017年   1050篇
  2016年   1013篇
  2015年   1178篇
  2014年   2388篇
  2013年   2217篇
  2012年   2890篇
  2011年   2999篇
  2010年   2673篇
  2009年   2555篇
  2008年   2660篇
  2007年   2500篇
  2006年   2113篇
  2005年   2085篇
  2004年   1607篇
  2003年   1446篇
  2002年   1189篇
  2001年   1060篇
  2000年   851篇
  1999年   673篇
  1998年   624篇
  1997年   599篇
  1996年   493篇
  1995年   376篇
  1994年   310篇
  1993年   169篇
  1992年   162篇
  1991年   103篇
  1990年   114篇
  1989年   119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9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5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61.
目的探析CT肺血管造影(CTPA)在不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患者并发肺栓塞(PE)中的临床评估价值。方法以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0月期间行CTPA检查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105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A组(左下肢LDVT,n=58)、B组(右下肢LDVT,n=30)、C组(双下肢LDVT,n=17),均行CTPA检查,比较三组PE检出率,计算CT肺动脉栓塞指数(CTI)并比较CTI≥40%患者所占百分率。结果 A、B、C三组的PE检出率分别为41.4%(24/58)、53.3%(16/30)、76.5%(13/17),C组PE检出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肺血管造影在不同LDVT患者中的应用对并发PE的诊断具有较大评估价值,尤其对于双下肢DVT患者,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62.
《中国药房》2017,(17):2402-2405
目的:探讨西洛他唑联合前列地尔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PA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PAD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基础治疗,并予前列地尔注射液2 m L+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 L,ivgtt,q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西洛他唑片100 mg,po,bid。两组患者均治疗30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检测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血细胞比容、全血高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和血浆黏度)、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8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氧化应激指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丙二醛(MDA)]、动脉硬化指标[踝肱指数(ABI)、趾臂指数(TBI)和足背动脉血流量],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1.18%)明显高于对照组(7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炎症因子、氧化应激指标和动脉硬化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细胞比容、全血高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血浆黏度、TNF-α、IL-6、IL-8、hs-CRP和MDA水平均明显降低,GSH-Px、SOD、T-Aoc、ABI、TBI和足背动脉血流量水平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4.71%)与对照组(11.7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洛他唑联合前列地尔治疗PAD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炎症因子、氧化应激及动脉硬化指标,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63.
目的本次研究针对老年患者接受的下肢手术麻醉情况进行观察,分析轻比重布比卡因行单侧腰麻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针对本次研究收集48例老年下肢需要进行手术的患者资料,针对收集的患者资料进行随机的分组。根据以上患者手术需求进行椎管内腰麻,根据不同麻醉药物剂量进行分组。针对患者首选L3~4间隙或L2~3,在穿刺工作成功结束后,在患者的蛛网膜下腔注入轻比重布比卡因,使用配方为灭菌注射用水6 m L加0.75%布比2 m L,注射总剂量为2~6 m L,药物注射的速度为0.2 m L/s。结果通过麻醉操作后发现,四组缓和的感觉神经和运动阻滞情况没有发生明显的时间效果差异,乙组、丙组、丁组患者的平面阻滞程度和固定的时间都多余甲组患者,乙组、丙组和丁组患者的分数都明显高于甲组。结论针对老年患者采取单侧的腰-硬联合麻醉的方式具有良好的下肢手术麻醉干预效果,在实际的临床中也非常值得推广,但是根据老年人实际的身体情况进行药物比重的选择,可以发现7.5 mg和10 mg的剂量更加稳妥和科学。  相似文献   
964.
965.
目的本文就硬膜外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患者下肢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与探究。方法选择我院自2014年8月至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下肢骨折老年患者70例,依据患者来院先后顺序将其平均分为参照和研究两组,每组下肢骨折老年患者35例。参照组35例老年患者予以硬膜外麻醉,研究组35例患者在参照组基础上联合腰-硬麻醉,最后比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老年骨折患者经不同麻醉后,研究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短于参照组,最大感觉阻滞时间和感觉阻滞持续时间长于参照组,最大感觉阻滞平面较比参照组明显较好,此外,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两组数据经统计后差异显著。结论在老年患者下肢骨折中应用硬膜外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麻醉效果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66.
夏艳洁 《北方药学》2014,(4):130-130
目的:对下肢骨折急诊手术的麻醉处理方式与原则进行分析与讨论。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接收并诊治的下肢骨折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手术麻醉处理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88例下肢骨折患者在实行手术治疗时,麻醉处理结果良好,身体得以康复并出院。结论:针对下肢骨折需要实行急诊手术的患者,其手术麻醉处理的关键就在于:扩容抵抗休克,选取适当的麻醉方式,在手术过程中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的观察,同时对手术后的镇痛予以改进。  相似文献   
967.
目的探究治疗骨科创伤还有术后患者下肢肿胀的相关措施以及其防治对策。方法选自本院2010年至2012年接受骨折手术后下肢出现肿胀的患者共40例,以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2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中药联合循环驱动仪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相对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更具有显著优越性,二者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事件概率比观察组患者要高很多,二者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科创伤及术后下肢出现肿胀的患者应用中药联合循环驱动仪进行治疗能够收到突出的临床治疗效果,且治疗后没有严重不良反应,具有安全高效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68.
目的探讨血塞通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方面应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为临床预防DVT提供相应依据。方法收集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160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DVT综合预防方案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血塞通辅助治疗。比较2组D-二聚体(D-dimer)水平、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及DVT发生率。结果术后第1天D-dimer与FIB水平,对照组患者与观察组均无显著差异。两组-dimer与FIB水平,术后第7天与第14天较第一天均显著降低,P均<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在术后第7天与第14天,观察组D-dimer与FI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中DVT发生率无显著差异;术后7天、14天,观察组DVT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为出现不良反应。结论血塞通预防下肢骨折术后DVT形成有效且安全,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研究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69.
文章主要是为了对髋部骨折患者并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措施进行探讨.研究方法是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158例髋部骨折患者,其中有13例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对其采取预防和护理手段.最终发现经过治疗和护理后,本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没有肺栓塞发生,且愈后都比较好.得出的结论是髋部骨折患者的一项重要护理内容就是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下肢静脉血栓一经发现,就要为了肺栓塞的预防而积极采取措施,以便患者能够尽早恢复.  相似文献   
970.
目的探究组合式外固定器结合闭式灌洗治疗下肢长骨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后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在2009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下肢长骨骨折,经过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后发生术后感染的患者共35例,将其中进行组合式外固定器结合闭式灌洗治疗下肢长骨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患者22例作为观察组,将进行单边外固定架结合单纯清创治疗下肢长骨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患者13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合式外固定器结合闭式灌洗治疗下肢长骨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后感染的临床疗效。结果患者骨折愈合率观察组为90.9%、对照组为69.2%,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感染治愈率观察组为95.5%、对照组为76.9%,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组合式外固定器结合闭式灌洗治疗下肢长骨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后感染,临床效果显著,不仅可有效控制髓腔感染,还能促进骨折愈合,更好地恢复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