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24篇
  免费   2237篇
  国内免费   1537篇
耳鼻咽喉   134篇
儿科学   356篇
妇产科学   205篇
基础医学   2153篇
口腔科学   214篇
临床医学   4666篇
内科学   4503篇
皮肤病学   277篇
神经病学   1287篇
特种医学   89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0篇
外科学   1085篇
综合类   9336篇
预防医学   2399篇
眼科学   233篇
药学   4297篇
  86篇
中国医学   2425篇
肿瘤学   839篇
  2024年   292篇
  2023年   1040篇
  2022年   830篇
  2021年   1119篇
  2020年   1113篇
  2019年   1368篇
  2018年   629篇
  2017年   1164篇
  2016年   1346篇
  2015年   1373篇
  2014年   2048篇
  2013年   1971篇
  2012年   2389篇
  2011年   2330篇
  2010年   2187篇
  2009年   2126篇
  2008年   1980篇
  2007年   1766篇
  2006年   1543篇
  2005年   1399篇
  2004年   1055篇
  2003年   815篇
  2002年   686篇
  2001年   575篇
  2000年   407篇
  1999年   334篇
  1998年   295篇
  1997年   255篇
  1996年   197篇
  1995年   148篇
  1994年   137篇
  1993年   83篇
  1992年   69篇
  1991年   70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60篇
  1988年   54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可溶性CD40L(sCD40L)对甲状腺相关眼病(TAO)患者眼眶成纤维细胞(OFs)增殖和3种透明质酸合成酶(HAS)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初步探讨sCD40L在TAO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取5例TAO患者的眼眶成纤维细胞和2例正常人眼眶成纤维细胞进行原代培养,采用MTS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及作用时间下的sCD40L对不同来源的眼眶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不同浓度的sCD40L对两种不同来源的眼眶成纤维细胞的3种HAS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12.5ng/ml以上浓度的sCD40L作用后对TAO患者眼眶成纤维细胞有促增殖作用,而25ng/ml以上浓度的sCD40L作用后才能对正常人眼眶成纤维细胞有促增殖作用。TAO患者眼眶成纤维细胞HAS3 mRNA的合成受sCD40L的影响而增加,并且呈现出浓度和时间依赖的趋势。结论 sCD40L对TAO患者眼眶成纤维细胞的生长以及HAS3基因的表达均有明显刺激作用,提示sCD40L在TAO的病理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92.
ObjectiveInterferon-γ (IFN-γ)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apoptosis and was shown to increase the risk of diabetes.Visfatin, an adipokine, has anti-diabetic, anti-tumor, and regulating inflammatory properties.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visfatin on IFN-γ-induced apoptosis in rat pancreatic β-cells. MethodsThe RINm5F (rat insulinoma cell line) cells exposed to IFN-γ were treated with or without visfatin. The viability and apoptosis of the cells were assessed by using MTT and flow cytometry. The expressionsof mRNA and protein were detected by using real-time PCR and western blot analysis. ResultsThe exposure of RINm5F cells to IFN-γ for 48 h led to increased apoptosis percentage of the cells. Visfatin pretreatment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cellviability and reduced the cell apoptosis induced by IFN-γ. IFN-γ-induced increase in expression of p53 mRNA and cytochrome c protein, decrease in mRNA and protein levels of anti-apoptotic protein Bcl-2 were attenuated by visfatin pretreatment. Visfatin alsoincreasedAMPK and ERK1/2phosphorylation and the anti-apoptotic action of visfatin was attenuated by the AMPK and ERK1/2 inhibitor. Conclusion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visfatin protected pancreatic islet cells against IFN-γ-induced apoptosis via mitochondria-dependent apoptotic pathway. The anti-apoptotic action of visfatin is mediated by activation of AMPK and ERK1/2 signaling molecules.  相似文献   
993.
《延边医学院学报》2015,(3):178-181
[目的]探讨翻白草丹参合剂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模型过氧化物酶增殖受体γ(PPAR-γ)基因表达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用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加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大鼠制作T2DM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药物治疗组,分别灌胃给予蒸馏水、马来酸罗格列酮、翻白草丹参合剂12周.检测大鼠体质量、空腹血糖(FBC),总胆固醇(TG)、三酰甘油(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并采用PT-PCR方法检测大鼠大网膜PPAR-γ基因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体质量显著降低(P<0.001),FBC、TC、TG、LDL-C值显著增高(P<0.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药物治疗组体质量显著增高(P<0.05),FBC、TC、TG值显著降低(P<0.05),PPAR-γ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结论]翻白草丹参合剂可能通过提高PPAR-γ基因表达参与降低血糖及改善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研究脊伤颗粒对大鼠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运动功能及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大鼠32只作为假手术组,其余118只大鼠采用改良Allen'S打击器制作大鼠SCI模型,将造模成功的96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甲基强的松龙组(下称甲强龙组)、脊伤颗粒组.分别给予假手术组、模型组生理盐水灌胃,甲强龙组尾静脉注射药物,脊伤颗粒组予以相应药物灌胃.在给药后1、3、7、14 d的4个不同时间点采用BBB行为学功能评分;再分批处死大鼠,取出SCI组织用HE染色观察其病理变化,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aspase-3表达阳性细胞,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标记凋亡细胞.结果 (1)BBB运动功能评分方面,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评分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脊伤颗粒组、甲强龙组评分高(P<0.05);与甲强龙组比较,SCI后1、3d,脊伤颗粒组评分偏低,(P<0.05),SCI后7、14 d脊伤颗粒组评分偏高(P<0.05).(2)在平均积分光密度值和细胞凋亡率方面,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数值偏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甲强龙组、脊伤颗粒组平均数值低(P<0.05);与甲强龙组比较,SCI后1、3d,脊伤颗粒组平均数值偏高(P<0.05),SCI后7、14 d,脊伤颗粒组平均数值偏低(P<0.05).结论 脊伤颗粒能部分恢复SCI后模型大鼠的运动功能并可明显抑制细胞Caspase-3表达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甲钴胺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 Hcy)血症老年脑梗死患者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脑梗死伴发高Hcy血症老年住院患者96例,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甲钴胺。结果研究组治疗后Hcy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及治疗前( P<0.05);研究组躯体化、抑郁、人际关系、偏执、焦虑及其他各项的SCL-90量表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及治疗前( P<0.05)。结论甲钴胺可以有效降低体内的Hcy水平,改善Hcy对内皮细胞的影响,调节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在高Hcy血症老年脑梗死患者中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胱抑素C(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在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脏损害中的价值。方法:选择90例2型糖尿病患者,52例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患者和45例健康体检者,分别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ysC和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HbAlc水平,采用循环酶法测定Hcy水平,比较各组HbAlc、CysC、Hcy及β2-MG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比较单纯糖尿病组与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组单个指标检测和3个指标联合检测的阳性率。结果:单纯糖尿病组和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组CysC、β2-MG、HbAlc、Hcy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且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组CysC、HbAlc、Hcy升高更明显(P<0.05)。单纯糖尿病组和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组3个指标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67.8%和94.2%,均显著高于单个指标检测(P<0.01,P<0.05)。单纯糖尿病组和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组CysC与Hcy水平均呈正相关(r=0.604,P<0.05),Cysc与HbAlc呈正相关(r=0.534,P<0.05)。结论:CysC、HbAlc、Hcy能反映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脏损害情况,3者联合检测能更加准确地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为临床诊断及病情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7.
目的:观察小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动物模型肺组织中的凋亡蛋白: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1(Apaf-1)、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半胱氨酸蛋白酶-10(Caspase-10)的表达,探讨COPD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健康SPF级、6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30只,适应性饲养2周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COPD组采用自制香烟烟雾暴露箱行香烟(含尼古丁0.9 mg,焦油12 mg)烟雾暴露;健康对照组放入另一相同的烟雾发生器中,不燃烧香烟,自由呼吸新鲜空气,自由饮食饮水。两组小鼠均于第91天处死。取肺组织行常规石蜡包埋,运用HE染色、电镜对肺组织形态学进行观察;用免疫组化检测两组小鼠肺组织Apaf-1、Mfn2、Caspase-10蛋白表达水平;用原位检测法测定两组小鼠肺组织内细胞凋亡率。结果 COPD组小鼠形态学结果符合COPD临床病理形态学改变,肺功能提示存在气流受限;COPD组凋亡蛋白Apaf-1、Mfn2、Caspase-10均较健康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COPD组肺组织内皮细胞凋亡率较健康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凋亡蛋白Apaf-1、Mfn2、Caspase-10可能通过多种凋亡途径共同促进了COPD细胞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 Hcy)血症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确诊治疗的120例TIA患者( TIA组)和80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选取同期体检中心1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组的血清Hcy 水平,根据Hcy水平进一步将TIA患者分为Hcy≥15.0μmol/L组和<15.0μmol/L组,随访1年,比较TIA及脑梗死事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TIA发作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TIA组和脑梗死组血清Hcy水平分别为(15.65±2.65)μmol/L和(16.88±3.67)μmol/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A组与脑梗死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与高Hcy、高血压、高血脂等因素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Hcy、高血压、高血脂是TIA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1.65,OR=3.22,OR=4.15,P<0.05);Hcy≥15.0μmol/L的TIA患者1年内再发TIA和脑梗死、发作持续时间≥30 min的比例均明显高于Hcy<15.0μmol/L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高Hcy与TIA复发次数、持续时间均密切相关,血清Hcy升高提示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聚糖3(glypican3,GPC3)、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 synthetase,GS)在血清中的浓度及对乙肝相关肝癌(HCC)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00例乙肝相关HCC患者( HCC组)、20例乙肝肝硬化者(肝硬化组)、20例慢性乙肝患者(慢性乙肝组)及20例正常健康人(正常对照组)血清,用ELISA方法检测GPC3、GS、HSP70的水平。结果 HCC组血清GPC3水平与其余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PC3诊断乙肝相关肝癌ROC曲线示AUC为0.697,敏感度84.21%,特异度55.1%。 HCC组与肝硬化组及慢乙肝组间血清GS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S诊断乙肝相关肝癌ROC曲线示AUC为0.603,敏感度46.67%,而特异度79.66%;HCC组与其余3组血清HSP70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SP70诊断乙肝相关肝癌ROC曲线示AUC为0.725,敏感度58.06%,特异度89.55%;针对AFP<200 ng/mL的HCC患者,仅HSP70的血清检测AUC达0.725,其他指标对于小肝癌的诊断AUC均未达0.7。结论 ELISA法检测血清GPC3、GS、HSP70水平对诊断乙肝相关肝癌无临床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血同型半胱氨酸( Hcy)水平对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400例连续纳入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MoCA)评估结果分为无认知障碍组及认知障碍组,依据两组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潜在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将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为自变量,以MoCA评分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并依据血Hcy水平、年龄等进一步分层进行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对危险度及相关性评价。结果血Hcy是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存在高Hcy血症的患者比无高Hcy血症患者发生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对危险度是1.33,95%CI 1.018~1.733;年龄>65岁的患者MoCA评分与血Hcy水平呈轻度负相关( r=-0.426,P=0.048);年龄≤65岁患者MoCA评分与血Hcy水平呈中度负相关( r=-0.518,P=0.000)。结论血Hcy是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高Hcy血症时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增高,中青年脑梗死患者血Hcy与认知功能水平得相关性高于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