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01篇
  免费   3140篇
  国内免费   1096篇
耳鼻咽喉   63篇
儿科学   95篇
妇产科学   76篇
基础医学   860篇
口腔科学   235篇
临床医学   3544篇
内科学   2498篇
皮肤病学   165篇
神经病学   252篇
特种医学   3220篇
外国民族医学   26篇
外科学   951篇
综合类   8391篇
预防医学   4758篇
眼科学   256篇
药学   7663篇
  61篇
中国医学   2820篇
肿瘤学   1103篇
  2024年   266篇
  2023年   906篇
  2022年   734篇
  2021年   911篇
  2020年   911篇
  2019年   867篇
  2018年   474篇
  2017年   799篇
  2016年   892篇
  2015年   1106篇
  2014年   1604篇
  2013年   1580篇
  2012年   1890篇
  2011年   2103篇
  2010年   1731篇
  2009年   1807篇
  2008年   2210篇
  2007年   1799篇
  2006年   1682篇
  2005年   1800篇
  2004年   1395篇
  2003年   1299篇
  2002年   1198篇
  2001年   1205篇
  2000年   1055篇
  1999年   910篇
  1998年   737篇
  1997年   601篇
  1996年   452篇
  1995年   422篇
  1994年   387篇
  1993年   285篇
  1992年   251篇
  1991年   194篇
  1990年   172篇
  1989年   178篇
  1988年   78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50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0 毫秒
991.
背景:肥大细胞糜蛋白酶在烧伤创面表达的研究较少。 目的:观察肥大细胞糜蛋白酶是否存在于烫伤创面以及深Ⅱ度烫伤后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变化。 方法:应用75 ℃的水接触仓鼠背部皮肤12 s制备深Ⅱ度烫伤创面(病理组织学证实)。分别于烫伤前及烫伤后1,3,7,14 d取烫伤组织进行试验。 结果与结论:实时定量RT-PCR及放射免疫 检测结果显示烫伤后创面组织中糜蛋白酶mRNA表达量和活性均有所增高,在烫伤后第3天最高。表明肥大细胞糜蛋白酶在烧伤创面有所表达,并可能参与了烧伤损伤愈合过程。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干部病房老年病人幸福度及相关因素.[方法]对干部病房老年病人进行方便取样调查,采用幸福度量表测量老年病人的生活满意度,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评定老年病人的社会支持情况.[结果]干部病房老年病人的幸福度评分较高(32.30分±9.36分),以正性情感为主;干部病房老年病人的总体幸福度与有无配偶、社会支持水平、探望次数、文化程度密切相关;干部病房老年病人的负性情感与有无配偶、经济状况、性格类型有关.[结论]干部病房老年病人幸福度较高,与其社会支持水平、文化程度、经济状况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93.
QT间期离散度测量对甲亢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鹏飞  王娜  于世鹏 《山东医药》2009,49(45):60-61
目的探讨甲亢、甲亢性心脏病(甲亢心)QT间期离散度(QTd)的变化,为甲亢心的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分别测量153例甲亢心患者、216例甲亢患者和178例健康人的QTd和校正QTd(QTcd),并采用相应的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三组QTd、QTc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inear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甲亢心患者QTd与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病程和年龄呈正相关(r=0.997,P〈0.01)。结论QTd测量有助于甲亢心的及早发现,测量值对早期识别甲亢心和判断甲亢心病情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探讨小剂量胺碘酮治疗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耐受性及不良反应.方法 对89例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首剂给予胺碘酮150 mg静脉注射,以0.5~1.5 mg/min静脉微量泵维持,之后给予口服胺碘酮600~1200 mg/d,并逐渐减至200 mg/d.结果 应用胺碘酮治疗总有效率为89.89%(80/89),治疗后2周最大QT间期及最小QT间期均显著延长,但QT离散度(QTd)反而缩小(P<0.05);无因胺碘酮导致或加重心功能不全的发生.结论 胺碘酮治疗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小,能缩小QTd,减少心室颤动、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脏性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通过梗死前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者QT离散度 (QTd)的影响 ,阐明其能否诱导缺血预适应(IP)以及与QTd的关系。方法 对 1 1 8例AMI患者 ,分为有梗死前心绞痛组 (A组 )和无梗死前心绞痛组 (B组 ) ,并根据心绞痛次数不同将A组分为A1 、A2 、A3 3个亚组。对各组的QTd以及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MVAR)、猝死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QTdA组为 (5 1 6 8± 1 2 32 )ms,B组为 (6 3 1 4± 1 1 75 )ms,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两组MVAR分别为4例 (5 97%)和 1 1例 (2 1 5 7%) ,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猝死分别为 1例 (1 4 9%)和 6例 (1 1 76 %) ,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2 %) ;A组的 3个亚组QTd分别为A1 组 (5 9 6 0± 1 1 72 )ms、A2 组 (5 2 1 9± 1 3 4 8)ms、A3 组 (46 81± 1 2 2 7)ms,A2 与A1 比较有下降趋势 ,但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A3 与A1 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梗死前心绞痛具有IP作用 ,能明显降低初发AMI的QTd,减轻心电不稳定性 ,从而减少致命性MVAR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6.
双止血带用于手术病人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手术病人静脉充盈度及穿刺的成功率。2005年2月起我们对200例手术患采用单、双止血带进行血管充盈度及穿刺成功率的观察比较,结果发现双止血带结扎法明显的改善了静脉充盈度及提高了静脉穿刺成功率,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997.
支气管镜引导下的超声技术首次报道见于1992年。随着支气管镜下超声应用技术问题的解决,辐射探头支气管内超声(EBUS)率先得以推广。目前EBUS已逐步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领域,扩展了支气管和纵隔病变的病理学诊断范围。  相似文献   
998.
本调查采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对天津市部分老年人幸福度做了测定。结果表明,老年人幸福度平均为32.7分,属正性情感体验,提示老人对其晚年生活感受较满意;年龄、性别对幸福度无影响,家庭情况、经济状况、精神生活及健康情况与老年人幸福度有关,提示充分发挥家庭的养老职能,满足老人的心理需求,保障老人独立经济收入,提高老人家庭生活质量和有效地防治躯体疾病是使老人晚年生活幸福的主要条件。  相似文献   
999.
为了探讨 QT离散度 (QTd)在运动试验中无诱发胸痛或ST段下移患者冠脉狭窄的诊断价值 ,2 0 0 1年 1月至 2 0 0 2年3月 ,我们对运动试验中无诱发胸痛或 ST段下移患者行冠脉造影检查 ,并与 QTd结果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同期住院的 15 0例胸痛患者 ,年龄 (5 5± 10 )岁 ;男 10 6例 ,女 4 4例。所有患者按照 Bruce方案进行限制性试验 ,15 0例患者运动中无诱发胸痛或心电图 ST段下移 86例。运动试验后 [(7± 4 )天 ]行选择性冠脉造影 ,依照美国AHA标准分类 ,冠脉直径狭窄 >75 %被认为有意义的狭窄。试验前 2天停服β受体阻滞剂…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分析前置全模型迭代重建算法(ASIR-V)在腹部体模CT扫描中图像质量的变化规律及辐射剂量的降低程度,探讨优化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最佳前置ASIR-V。方法 采用腹部仿真体模和Revolution CT机。根据噪声指数(NI)设置(6、8、10、12、14)分为5组。每组设置0~100%(间隔10%)前置ASIR-V扫描和常规扫描(即不联合迭代),共获得55组图像。分析各NI组图像CT值、噪声、主观评分及辐射剂量随ASIR-V比例的变化规律。各NI组图像的主观评分比较采用秩和检验,CT值、噪声和辐射剂量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配对t检验。结果 在0~40%前置ASIR-V水平,NI为6、8、10组图像主观评分基本稳定,NI为12、14组图像主观评分呈略升高趋势;50%~100%前置ASIR-V,各组主观评分均呈逐渐降低趋势;NI为6、8、10组,超过70%前置ASIR-V图像主观评分降至3分以下,NI为12、14组,超过60%前置ASIR-V主观评分降至3分以下;NI为6、8、10组,常规扫描图像主观评分与40%前置ASIR-V图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6、0.915、0.514),NI为12、14组,常规扫描图像主观评分略低于40%前置ASIR-V图像(P=0.041、0.036);各NI组常规扫描图像主观评分均优于60%前置ASIR-V图像((P=0.021、0.012、0.015、0.014、0.007))。各NI组中不同部位CT值、噪声随前置ASIR-V比例的增高呈基本稳定状态(P均>0.05)。各NI组CTDIvol随前置ASIR-V比例的增高,呈逐渐下降趋势。40%、50%和60%前置ASIR-V比例条件下,CTDIvol较常规扫描组下降比率分别为49.82%、62.51%、71.63%。结论 前置ASIR-V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条件下明显降低辐射剂量;腹部前置ASIR-V比例推荐40%~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