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65篇
  免费   458篇
  国内免费   146篇
耳鼻咽喉   40篇
儿科学   145篇
妇产科学   51篇
基础医学   175篇
口腔科学   47篇
临床医学   1002篇
内科学   532篇
皮肤病学   1055篇
神经病学   33篇
特种医学   230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197篇
综合类   2845篇
预防医学   715篇
眼科学   35篇
药学   2919篇
  45篇
中国医学   835篇
肿瘤学   61篇
  2024年   108篇
  2023年   361篇
  2022年   290篇
  2021年   445篇
  2020年   459篇
  2019年   495篇
  2018年   214篇
  2017年   437篇
  2016年   451篇
  2015年   490篇
  2014年   800篇
  2013年   737篇
  2012年   777篇
  2011年   777篇
  2010年   533篇
  2009年   476篇
  2008年   499篇
  2007年   343篇
  2006年   348篇
  2005年   339篇
  2004年   265篇
  2003年   252篇
  2002年   198篇
  2001年   152篇
  2000年   166篇
  1999年   93篇
  1998年   92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77篇
  1995年   82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糖皮质激素抵抗的特应性皮炎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息儿女,12岁。出生后3个月息“婴儿湿疹”,至3岁时症状缓解。3岁起患“支气管哮喘”,经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至6岁治愈。6岁起患“过敏性鼻炎”,10岁起全身反复起皮疹伴瘙痒,发疹轻时可自行缓解;出汗后瘙痒加重,外用及口服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后症状可缓解。外院诊断为“特应性皮炎(AD)”。2003年10月行过敏原检测示,对栎树、榆树、梧桐、柳树及三角叶杨  相似文献   
992.
特比萘芬与伊曲康唑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特比萘芬与伊曲康唑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的疗效。方法:134例患分为两组,治疗组作真菌镜检及培养,A组口服特比萘芬0.25g,1次/d,连服7d,B组口服伊曲康唑0.2g,1次/d,连服7d;停药时、停药2周后复诊、作真菌镜检,判定疗效。结果:A组停药时及2周后有效率分别为79.4%,85.3%;B组停经时及2周后有效率分别为81.8%,83.3%,两组比较有效率无显性差异(P>0.05)。结论:特比萘芬与伊曲康唑均对念珠菌性阴道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93.
特应性皮炎发病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应性皮炎(atopicdermatitis,AD)的发生是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与机体免疫异常等共同作用的结果,特异性体质在其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目前认为,AD患者存在辅助性T细胞1/辅助性T细胞2(Thelpercell1/Thelpercell2,Th1/Th2)细胞功能失衡[1],即Th1功能下降和Th2功能亢进。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特异性过敏原皮肤试验以及检测外周血中Th1/Th2相应细胞因子:白介素(IL)-2和IL-4的表达,研究遗传和环境因素对AD发病的作用及价值,探讨引发AD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免疫治疗AD提供依据。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问卷调查皮肤科和变态反应科门诊AD患者1…  相似文献   
994.
马拉色菌与特应性皮炎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微生物在特应性皮炎的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并与疴隋的严重程度相关,马拉色菌即其中的一种。该文对马拉色菌在特应性皮炎患者中的分布、抗原性质、与其相关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及治疗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95.
特应性皮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近年研究发现马拉色菌可能诱发该病,综述马拉色菌在特应性皮炎患者的体表分布、针刺反应试验、血清IgE水平、斑贴试验、细胞和细胞因子水平以及抗马拉色菌感染的治疗等方面对马拉色菌与特应性皮炎及其相关性的研究,从而为诊断和治疗特应性皮炎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96.
摘要目的采用两种已知的可视化标识(纵隔胸膜厚度和肺萎缩程度),结合新引入的胸膜点描绘法,对MR肉眼评估恶性胸膜间皮瘤(MPM)的诊断精确度进行评估。材料与方  相似文献   
997.
孟鲁司特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口服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4~14岁确诊为CVA的患儿依数字随机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25例,口服孟鲁司特每日1次(6~14岁5 mg,4~5岁4 mg),并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1次(每次1喷,含量200 μg),对照组23例吸入布地奈德每日两次(每次1喷,每喷含量200 μg),两组均使用储雾罐吸入,疗程12周.观察3 d、1周、2周、4周和12周咳嗽改善情况,测量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2周、4周、12周呼气峰流速(PEF),计算PEF占预计值的百分比(PEF% pred),记录患儿对治疗的感受及治疗中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咳嗽均有改善,治疗组治疗后3 d、1周咳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第2周时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PEF% pred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上升(P<0.01),治疗组治疗后1周、2周、4周PEF% pred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孟鲁司特治疗儿童CVA起效快、疗效佳,可减少糖皮质激素用量.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与可必特联合雾化吸入治疗重症哮喘的疗效。方法:选择重症哮喘患者57例,分为3组,每组19例。联合组(A组)给予布地奈德混悬液2ml、可必特2.5ml喷射雾化吸入;可必特组(B组)给予可必特2.5ml喷射雾化吸入;对照组(C组)不使用任何吸入剂。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第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A组、B组各项观察指标与C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联合雾化吸入布地奈德与可必特能更好地改善重症哮喘患者的气流受限,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99.
1998年6月至1999年6月,我科共收治了6例大面积特重度烧伤患者,在抢救治疗中,我们突破传统的休克期补液公式,在CVP(中心静脉压)、MAP(平均动脉压)等监测下快速补液,休克期大面积切(削)痂植皮,有效利尿,减少烧伤毒素对脏器的损害,并配合其他处理进行抢救,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00.
中西医结合救治特重度烧伤59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带地区由于高温、潮湿 ,创面溶痂快 ,感染率高 ,给烧伤救治工作带来一定难度。伴随临床经验的积累和设备条件的改善 ,采用中医与西医相结合的方法救治特重度烧伤效果逐年有所进步 ,通过我院不同时期治疗特重度烧伤的比较 ,可以看出 ,后十年比前十年的治愈率有明显提高。资 料 与 方 法   1.对象 :成人烧伤面积 5 0 %以上或Ⅲ度烧伤 2 1%TBSA以上 ;小儿烧伤面积 2 6 %以上或Ⅲ度烧伤 11%TBSA以上 ,共 5 98例。将其分为两组 ,A组 ( 1978年 12月 1988年 12月 )2 36例 ,B组 ( 1988年 12月 1999年 12月 ) 36 2例。2 .伤情 :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