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9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91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01篇
预防医学   116篇
药学   55篇
中国医学   149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81.
口臭者胃热也,虚火盛热蕴于胸中乃做口臭。1.处方:白芷、川芎各等分,研为末,炼蜜丸,弹子大。用法:每天1丸,临睡前含服。2.处方:干甜瓜子,去壳细研后炼蜜和成膏。用法:每日3次,饭后含化。  相似文献   
82.
无论您的外表多么靓丽可人、潇洒英俊,一旦有了口臭,对您的形象就是“致命一击”。日本厚生劳动省将口臭定义为:从口腔或鼻腔中呼出的超出社会容忍限度的恶臭气体。可见大家对口臭是深恶痛绝。要预防口臭,还得从舌头刷起。  相似文献   
83.
目的:对胃幽门螺杆菌的阳性率与患有口臭症状的临床患者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抽取在过去一段时间患有口臭症状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52例,将其定义为A组,再抽取同期进行身体健康检查的健康人病例52例,将其定义为B组。对两组患者的胃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情况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发现,A组患者的胃幽门螺杆菌的阳性率明显高于B组患者,且统计学差异非常明显。两组患者均没有合并患有其他病症,可以充分排除其它病因对胃幽门螺杆菌阳性率检测结果的影响。结论:患有口臭症状的患者,大多数存在着胃幽门螺杆菌感染现象,二者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可以将胃幽门螺杆菌的阳性率作为今后临床对该类患者进行诊断和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的一项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84.
将胡黄连9g,木香3g,佩兰9g,煮水,待凉后把另包冰片0.1g放入,含漱,每日4~5次,7~10天为1个疗程。  相似文献   
85.
胃肠不调,口腔冒臭气 一个俊俏的小男生来到诊室,羞涩地告诉我,他没什么不舒服。就是有点口臭。已经做过口腔清洁和治疗,但口臭依旧。他每天都刷牙3次以上,牙膏也频繁换,凉茶也喝过,  相似文献   
86.
[目的]比较采用挥发性硫化物(volatile sulfur compounds,VSCs)检测仪和嗅觉测量两种方法测量试验性口臭结果的相关性。[方法]36名健康自愿者含漱自制的"口臭造模液"(主要成分为VSCs)后,先后进行嗅觉测量和口腔VSCs检测。之后每隔1周重复上述试验1次,共测试4次。Spearman相关性检验2种方法测试口臭结果的相关性。[结果]4次测试的口腔VSCs体积分数(ppb)平均分别为688、662、684和602,VAS值平均分别为6.64、6.58、6.58和6.36。4次测试的口腔VSCs体积分数和嗅觉测量VAS值结果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845、0.769、0.602和0.696,统计学检验的P值均为0.000,提示2种测试方法测得的结果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VSCs检测仪可以作为嗅觉测量的辅助手段,在后续的口臭防治相关产品开发时评估口臭改善状况的客观指标之用。  相似文献   
87.
口臭的患病率较高。一份针对2000名15~64岁中国人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口臭的患病率为27.5%.日本的调查结果显示.24%的30岁以上成年人自诉有口臭症状;50%的北美人群患有口臭。  相似文献   
88.
目的研究西吡氯铵含片对口源性口臭致臭菌的抑制作用,探讨西吡氯铵含片治疗口源性口臭的效果。方法(1)选择中
间普雷沃菌,致臭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具核梭杆菌以及唾液链球菌作为实验菌,通过体外抑菌实验确定西吡氯铵含片对四种实
验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2)使用硫化物检测仪Halimeter 测量加入西吡氯铵含片的三种菌培养液厌氧培养4 h和8 h后产
生的挥发性硫化物(VSCs)数值;(3)通过检测药物作用的持续时间长短以及VSCs水平的下降情况,来评价西吡氯铵含片在人
体内抑制致臭菌,降低挥发性硫化物的产生,消除口臭的功效。结果(1)西吡氯铵含片对所有实验细菌均有较强的抑菌作用;
(2)西吡氯铵含片抑制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雷沃菌,具核梭杆菌产VSCs的效果明显,其效果与氯己定的抑菌效果相近;
(3)与蒸馏水漱口相比,口腔含服一片西吡氯铵含片后,半胱氨酸激发VSCs的水平下降百分比明显(P<0.05),作用持续时间为
230 min。结论西吡氯铵含片对口源性口臭患者口腔内致臭菌有明显的杀灭作用,对治疗口源性口臭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9.
本文主要介绍甘淳教授临床运用黄连温胆汤随证加减治疗痰热内郁诸证,每获良效,随笔举隅,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90.
口腔是口臭的主要来源,牙周袋、舌苔和唾液是口臭形成的主要部位,全身的一些生理或病理原因也可能造成口臭。口腔微生物通过腐败消化口腔内的滞留物质产生挥发性硫化物及其它异味物质,导致口臭。口气中的硫化氢与甲基硫醇不仅是引起口臭最主要的两种挥发性硫化物,同时也可通过增加上皮细胞的通透性,影响胶原的合成与分解以及某些细胞因子的分泌,加重牙周组织的破坏。本文就口臭、口气中挥发性硫化物与牙周炎的关系,以及舌苔、唾液在口臭形成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