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41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34篇
  1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81.
82.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在种植体周围炎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种植体周围炎患者20例,年龄24~60岁;男性12例,女性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例。先对所有患者进行全口洁治,氯已定漱口液使用1周,然后,对照组进行Er-YAG激光治疗种植体周围炎,实验组先进行Er-YAG激光治疗,一周后,抽血进行PRF的制备,手术切开种植体周并翻瓣,将制备好的PRF膜固定于手术部位,将龈瓣减张后冠向复位,缝合,术后十天拆线。分别于治疗前、术后两个月对两组进行牙周探诊深度(PD)、龈沟出血指数(SBI)的测定,对参数进行前后对照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术后2月种植体颈部达到部分或全部的牙龈覆盖,角化龈宽度增加,探诊深度、龈沟出血指数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探诊深度、龈沟出血指数较对照组降低明显,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Er激光联合PRF翻瓣手术治疗种植体周围炎效果显著,能促进种植体周牙龈的再附着。  相似文献   
83.
84.
蓝芩颗粒对牙周炎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捍芳 《新中医》2018,50(1):95-97
目的:观察蓝芩颗粒治疗牙周炎患者炎症因子变化的影响。方法:将纳入观察的牙周炎患者共108例随机平分成2组,同时设54名健康成年人为正常组。对照组采用含漱液含漱,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给予蓝芩颗粒。观察比较牙周袋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量(AL)、龈沟出血指数(BI)和菌斑指数(PLI)、探诊后出血(BOP)等牙周健康指标情况,以及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PD、AL、BI、PLI、BOP等牙周健康指标情况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各指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炎症因子CRP、IL-6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炎症因子较对照组明显下降,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蓝芩颗粒可以降低牙周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有利于牙周炎的炎症控制。  相似文献   
85.
孙林琳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3):530-531
目的:探讨口腔健康教育对Ⅱ型糖尿病患者牙周病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患有牙周病的Ⅱ型糖尿病患者,随即分为两组。研究组40例给予牙周基础治疗和术后口腔健康教育,对照组40例单纯给予牙周基础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3、6个月复查牙周指数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前其牙龈指数(GI)、牙菌斑指数(PLI)、牙周袋探诊深度(PD)、龈沟出血指数(SBI)、牙周附着丧失(AL)、牙齿松动度(TM)均无明显差异,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各项牙周指标与其基线比有显著性差异。研究组术后3、6个月其各项牙周指数与基线比仍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口腔健康教育可有效维持2型糖尿病患者牙周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6.
目的 探讨咀嚼绿茶多酚胶姆糖对牙龈炎的防治作用.方法 选取受试者157人,试验组咀嚼绿茶多酚胶姆糖,对照组咀嚼不含绿茶多酚的胶姆糖,空白组不给予干预措施.试验前及试验后3、 12、 24个月检查各组受试者的龈沟出血指数.结果 咀嚼胶姆糖的2组在试验3个月后龈沟出血指数低于空白组,并且在试验24个月后,试验组龈沟出血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咀嚼绿茶多酚胶姆糖能改善牙龈出血症状,具有较好的牙龈炎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索牙周内窥镜辅助下超声龈下刮治及根面平整术对上颌侧切牙唇侧龈下微生物和牙龈探诊出血的影响。方法从2020年6月—2020年12月就诊于上海市普陀区眼病牙病防治所牙周科的患者中收集36例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作为受试者,要求双侧上颌侧切牙唇侧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 PD)均达4~7 mm,唇侧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 AL)≥3 mm,采用单盲随机半口自身对照设计方案,先行全口超声龈上洁治术,2周时用抽签法随机确定一侧上颌侧切牙行牙周内窥镜辅助下超声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scaling and root planing, SRP)(内镜组),对侧侧切牙行常规SRP(SRP组)作为对照,术后菌斑控制,记录基线、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时上颌侧切牙唇侧近中、中和远中3个位点的PD和探诊出血指数(bleeding on probing, BOP),并用暗视野显微镜观察这3个位点龈下的球菌(Co)、螺旋体(S)、能动菌(M)和其他微生物(O)并计数,对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基线时各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体为主要龈下微生物,BOP多为阳性。治疗3个月后,两组PD、BOP、螺旋体和能动菌数值均显著下降(P<0.05),球菌(Co)数量显著上升(P<0.05),在龈下微生物中占主导地位;两组间相比,P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球菌(Co)、螺旋体(S)、能动菌(M)和BO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与治疗3个月后相比,内窥镜组PD显著降低(P<0.05);与基线相比,两组PD和BO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球菌(Co)、螺旋体(S)和能动菌(M)数量有反弹,与基线和治疗3个月后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球菌(Co)仍然是龈下主要菌种;两组间P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球菌(Co)、螺旋体(S)和能动菌(M)以及BOP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整个观察期间,其他微生物(O)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窥镜辅助下牙周清创更彻底,与常规SRP组相比,根面病原菌生物量更少,健康菌更多,且疗效更持久。  相似文献   
88.
实验选用Wistar大鼠对其下齿作了连续结扎及机械创伤刺激,配合高糖低蛋白饲料饲养,在六周左右大鼠出现了牙周炎症状。可吸收缓释药膜一次性放入患牙的牙周袋内作局部缓释药物治疗。五天后观察牙周炎症状。比较治疗前后牙周炎症状指数改变及组织病理变化。实验结果:1.大鼠实验性牙周炎经可吸收缓释药膜局部治疗后牙龈红肿明显减轻或消失;牙周病症状指数—牙龈指数(GI)及龈沟出血指数(SBI)明显下降;P<0.01;2。牙周组织的病理诊断,治疗后上皮组织少量的淋巴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修复明显。这说明可降解缓释药膜用于牙周炎的治疗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9.
目的:研究中药双黄补联合西帕依固龈液对种植体周围炎患者牙周指数的影响,探讨中药双黄补联合西帕依固龈液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的疗效。方法:将40例种植体周围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中药组(n=20)。在对种植体进行龈上洁治、龈下刮治后,中药组患者采用西帕依固龈液冲洗种植周袋,同时以精细探针顺种植周袋壁缓慢插入至袋底,留置中药双黄补,缓慢后退探针使药物溢出至牙龈边缘;对照组患者采用3%双氧水、0.9%氯化钠注射液交替冲洗牙周袋,观察2组患者种植体治疗前后改良菌斑指数(mPLI)、牙周袋深度(PPD)和改良龈沟出血指数(mSBI)。采用Whatman1号滤纸条吸取治疗前后种植体周龈沟液(PISF),检测2组患者PISF质量;采用ELISA法检测PISF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年龄构成、性别比例、受试牙位牙周指数、PISF质量和PISF中IL-1β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不同治疗措施干预后,2组种植体周围炎患者牙周指数(PPD、mSBI和mPLI)、PISF质量以及PISF中IL-1β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中药组患者mSBI、mPLI、PISF质量和PISF中IL-1β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中药组患者PPD低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中药双黄补联合西帕依固龈液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的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牙周指数,降低患者PISF中IL-1β水平。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牙龈生物型对上颌美学区种植后牙龈诱导效果的影响。方法:53例上前牙美学区单颗种植修复病例按照以牙龈厚度为标准的牙龈生物型分为A组(牙龈厚度≥2.0 mm, 26例)和B组(牙龈厚度≤1.5 mm, 27例),种植体暴露愈合4周行种植体支持式临时冠修复,进行牙龈诱导塑形,3个月后分别采集两组病例的粉色美学指数(pink esthetic score, PES)、改良龈沟出血指数(modification sulcus bleeding index, mSBI),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病例在牙龈诱导后PES、mSBI有无差异。结果:牙龈诱导3个月后A组PES得分为(12.84±2.23)分,高于B组[(9.19±2.93)分](P<0.05);A组mSBI为(1.27±0.22),低于B组[(1.68±0.14)](P<0.05)。结论:牙龈生物型影响上前牙种植美学区的牙龈诱导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