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33篇
  免费   1462篇
  国内免费   692篇
耳鼻咽喉   129篇
儿科学   73篇
妇产科学   123篇
基础医学   1585篇
口腔科学   1476篇
临床医学   3912篇
内科学   868篇
皮肤病学   33篇
神经病学   369篇
特种医学   124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9篇
外科学   1830篇
综合类   5350篇
预防医学   1319篇
眼科学   103篇
药学   1628篇
  100篇
中国医学   657篇
肿瘤学   1567篇
  2024年   247篇
  2023年   860篇
  2022年   763篇
  2021年   890篇
  2020年   988篇
  2019年   868篇
  2018年   489篇
  2017年   662篇
  2016年   758篇
  2015年   770篇
  2014年   1180篇
  2013年   1181篇
  2012年   1382篇
  2011年   1569篇
  2010年   1431篇
  2009年   1254篇
  2008年   1198篇
  2007年   1023篇
  2006年   988篇
  2005年   860篇
  2004年   714篇
  2003年   534篇
  2002年   388篇
  2001年   308篇
  2000年   244篇
  1999年   205篇
  1998年   132篇
  1997年   127篇
  1996年   86篇
  1995年   87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71.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立体定向仪、螺旋CT等三维定向仪器的临床应用日趋增多。但基层医院由于资金、条件的限制,仍旧单纯依靠普通CT开展颅脑外科临床工作。我们应用普通CT同样也可进行三维定向手术部位,自2001—2003年,已实施手术21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2.
复杂踝关节骨折影像学诊断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踝关节骨折是下肢最常见的骨折之一,多数单踝、双踝及三踝骨折,根据X线片均能明确诊断从而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对于一部分比较复杂的骨折,由于骨质的重叠等原因,单纯靠X线平片往往难以明确损伤类型,给诊断和治疗带来一定难度。我们于2002年1月至2003年9月对44例复杂踝关节骨折进行了SCT三位表面遮盖法(SSD)重建与X线检查的比较研究,以探讨SCT三维对复杂踝关节骨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3.
胸腰椎损伤是门诊、急诊的常见损伤,该病不仅使患者身体支持功能丧失,还可造成脊髓和脊神经损伤而导致截瘫,甚至死亡.病人能否得到适当的治疗取决于对病变进行快速、准确和全面的认识,而螺旋CT扫描时间短、不需反复搬动患者,加之多层面重建(MPR)及容积显示(VR)技术的应用,能准确了解胸腰椎损伤的程度和范围.笔者通过分析52例胸腰椎损伤的轴位图像及MPR和VR重建图像特点,旨在探讨该重建技术在胸腰椎损伤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4.
螺旋CT三维成像在脊柱骨折中的应用价值(附8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柱创伤性骨折是常见的外伤性疾病,可导致局部疼痛及神经症状,重可致截瘫。快速、准确、全面的诊断对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生命质量的提高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本组80例脊柱骨折的患,进行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3D)与常规CT轴位图像(2DCT)对比分析,探讨3D成像在背柱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5.
三维CT及X线卵圆孔定位射频热凝治疗顽固性三叉神经痛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三维CT及X线卵圆孔定位在三叉神经痛射频热凝治疗中的应用及手术技巧。方法:Hartel前入路穿刺法,仰卧位,对38例三叉神经痛病人,于射频热凝治疗术中应用三维CT及X线卵圆孔定位,以明确卵圆孔的位置,调整穿刺针的方向和深度,然后进行温控热凝射频治疗。结果:穿刺针均位于卵圆孔内,病人疼痛即刻缓解,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三维CT及X线卵圆孔定位弥补了徒手穿刺的缺陷,提高了卵圆孔穿刺的成功率和精确性,增加了操作的安全性,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可供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6.
原发性肝癌肿块和肝脏螺旋CT三维体积测量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以水浸法为标准检验原发性肝癌肿块和肝脏螺旋CT(MSCT)三维、(3D)体积测量方法的精确性。方法  (1)体外实验组选择新鲜完整不同大小猪肝 2 5只煮熟成形 ,以水浸法测量实际猪肝体积 ;然后参考Matsumoto等的模型制作法建立模型 ,CT扫描后采用三维表面阴影成像法(3D SSD)扫描整个猪肝 ,利用专门体积测量软件测量猪肝体积。对测量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 (2 )选择 2 5例块状型肝癌病例 ,分别采用径线法及 3D体积测量法测量肿块体积 ,对其中 2例手术切除病例分别进行术前肿块体积 3D测量、径线测量和术后肿块水浸法测量。对测量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1)水浸法测量 2 5只猪肝实际肝体积范围 6 8 5 0~ 115 0 10ml,3D体积测量肝体积范围 6 9 78~10 6 9 97ml;统计学分析体外实验组二种测量方法均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t=1 4 2 7,P >0 0 5 )。 (2 )2 5例块状型肝癌患者术前CT径线法测量肿块体积范围 395 16~ 2 74 7 70ml,3D体积测量肿块体积范围 2 0 3 10~ 14 6 3 19ml,统计学分析二组数据均值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t=7 6 89,P <0 0 0 1)。 2例手术切除病例 ,1例术前肿块体积 3D测量为 (2 1 75± 0 6 0 )ml、径线法测量为 33 73ml,术后肿块水浸法测量为 2 1 5 0ml;另 1例术前肿块体积 3D测量为 (  相似文献   
77.
随着临床剂量学和照射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在放射治疗中的应用,使得放射治疗的质和量有了很大提高,放射治疗的基本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将放射线的剂量集中到病变(靶区)内杀灭肿瘤细胞,、而使周围正常组织和器官少受或免受不必要的照射。这是放射治疗最理想的治疗技术,要使治疗区的形状与靶区形状一致,必须从三维方向上进行剂量分布的控制,立体定向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正是使高剂量区分布的形状在三维方向上与病变(靶区)形状一致,从而有效地提高治疗增益。  相似文献   
78.
不同CT检查技术在三维适形放疗定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CT检查技术在三维适形放疗定位中的应用.方法:采用CT直接增强扫描、CT窗技术和应用CT扫描参数对95例癌症患者行三维适形放疗CT定位并进行观察和照相.再由CT诊断医师在CT图像上逐层勾画靶区轮廓、身体轮廓、敏感器官体积.结果:①5例患者未行增强扫描显示病灶欠佳,其余90例行直接增强扫描病灶显示率达100%.②窄窗仅清楚显示病灶,对体表轮廓及定位标记物显示欠佳,而宽窗则相反,只有中间窗可同时显示两者且显示率达100%.结论:①增强CT定位更能清晰显示病灶的密度、轮廓和边缘,尤以增强2~4 min内显影最佳,更利于勾画病灶的体积;②适当调节窗宽和窗位能同时显示病灶、体表轮廓及定位标记点.  相似文献   
79.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在纵隔转移肿瘤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涛  于长华  彭进  朱卫国 《西部医学》2005,17(2):166-166,168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加量放射治疗在纵隔转移肿瘤中的应用。方法66例纵隔转移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普放组和普放加三维适形组,每组33例。普放组常规分割,2Gy/次,5次/周,先予前后野治疗;40Gy后缩野,采用斜视避脊髓加量,总量58-66Gy,平均61Gy;普放加三维适形组前40Gy次采用同样治疗方案,然后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Gy/次,5次/周,加9—13次不等,总量64—79GyY。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全部治疗计划,近期疗效两组分别为: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11%、23%,部分缓解(PR)率分别为60%、71%,无进展(NR)率分别为29%、6%,其中普放组3个月内死亡1例。两组1 2级急性放射性肺炎分别为37%、19%、1 2级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分别为52%、35%,1 2级急性放射骨髓抑制分别为55%、62%。1 2级急性放射性肺炎和1 2级急性放射性食管炎两组间有差异显著性。结论三维适形加量放射治疗在纵隔转移肿瘤中有良好的应用,急性放射性反应轻微,近期疗效好于传统普放治疗。  相似文献   
80.
《按摩与导引》2003年第4期、2004年第5期刊登华佗三维康复床两篇报告后,一些读者来电来函咨询购买该床;该床系国家专利,准字号产品,凡医师皆可操作,主治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相关疾病:主要功能有对抗牵引、斜板、前屈、背伸、侧摆、左右腿分别过伸,更创新的是设有指状压头加力器,在牵引状态下压迫病变华佗夹脊穴,使牵引力、压迫力同时集中于病变椎间隙,做到了更快更好更安全地正骨并促使突出的髓核回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