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20篇
  免费   604篇
  国内免费   307篇
耳鼻咽喉   25篇
儿科学   59篇
妇产科学   39篇
基础医学   1033篇
口腔科学   109篇
临床医学   308篇
内科学   867篇
皮肤病学   43篇
神经病学   486篇
特种医学   268篇
外科学   559篇
综合类   565篇
预防医学   482篇
眼科学   48篇
药学   620篇
中国医学   980篇
肿瘤学   140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57篇
  2022年   222篇
  2021年   684篇
  2020年   308篇
  2019年   274篇
  2018年   263篇
  2017年   259篇
  2016年   246篇
  2015年   246篇
  2014年   404篇
  2013年   373篇
  2012年   346篇
  2011年   381篇
  2010年   242篇
  2009年   260篇
  2008年   261篇
  2007年   233篇
  2006年   167篇
  2005年   158篇
  2004年   147篇
  2003年   140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35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目的 观察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在红藻氨酸(KA)癫痫大鼠海马内的表达及L 精氨酸 (L Arg)和L 硝基精氨酸 (L NNA)慢性干预的影响。方法 采用惊厥剂量的KA(1 0mg·kg- 1 )诱导大鼠癫痫发作 ,以NOS抑制剂L NNA(50mg·kg- 1 )和NO前体L Arg(40mg·kg- 1 )进行干预 ,对大鼠的癫痫发作行为及KA后不同时间点的海马内i NOSmRNA ,通过RT PCR观察其表达。结果 KA可使动物发生时间相关性癫痫发作 ,L NNA预处理后使KA诱导的癫痫发作明显加重 ,而L Arg预处理后使KA诱导的癫痫发作减弱。iNOSmRNA在KA处理后 3h开始有微弱的表达 ,且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 ,2 4h达到最高水平 ,2d及3d时未见表达 ,但 7d时又出现高表达 ;经L NNA预处理的动物 ,KA后 1h其海马结构中未出现iNOSmRNA ,但L Arg预处理后再给予KA后 1h ,可见微弱的iNOSmRNA表达。结论 红藻氨酸给药后一定时间 ,癫痫大鼠海马结构中可出现iNOSmRNA表达 ,L Arg慢性干预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02.
几种特色蒙药活性成分研究方法比较和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表文重点介绍了几种特色蒙药蒙古黄芪、肉苁蓉、锁阳、文冠木方法学的研究进展,以期对进一步开发利用蒙药.研制新的特色药.弘扬民族医药学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3.
主成分分析在中风病系统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The evaluation of complexity system is common issue in the study on TCM, such as analysis the relationship of many symptoms in syndrome and integrated determination of mutual interaction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pathogenic factors. Analysis of Cronbach a and split-half reliability was conducted on the epidemiologic data of 3909 subjects. The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variables and muliti-colinear, combined with systematic analysis of literatures and clinical experience, to the risk factors with evident significance was carried out using SAS software.  相似文献   
104.
对75%冷轧变形量、1mm板厚的IF钢板施以不同温度相同保温时间的退火处理。采用金相组织观察、x射线衍射和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等实验手段,研究了不同温度退火条件下,IF钢板的显微组织和主织构演变规律及晶界的差取向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05.
紫金牛地上和地下部位挥发性成分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紫金牛生药地上部位、地下部位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紫金牛地上部分和根部的挥发油。用GC毛细管柱进行分离分析,并用气相色谱及气相-质谱法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色谱条件:Varian 3300气相色谱仪,HP-innowax型石英毛细管柱(30 m×0.25cm×0.25μm)。载气为高纯氦气,FID检测器。质谱条件:Saturn 2000质谱仪(Varian,USA),EI电离源,电离电压70 eV,离子源温度200℃,接口温度240℃,扫描范围:40-450 amu,进样量1.0μL,分流比10:1。结果:本研究从紫金牛地上部分鉴定出了61个组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7.65%,含量在4%以上的组分有:芳樟醇(4.20%)、石竹烯(4.26%)、苯乙醇(4.38%)、水杨酸甲酯(4.47%)、兰桉醇(5.07%)、α-石竹烯(5.14%)、己酸(9.10%)、3,7,11-三甲基-1,6,10-十二碳三烯-3-醇(14.07%)。从根部共鉴定出45个组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8.17%,含量在4%以上的组分有:丁子香基乙醇(4.22%)、兰桉醇(6.02%)、α-杜松醇(8.90%)、龙脑(9.16%)、α-石竹烯(12.89%)、石竹烯(30.13%)。结论:从其不同部位成分比较来看,紫金牛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要区别对待,分别人药。  相似文献   
106.
丹参-赤芍配伍的化学成分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丹参、赤芍药对为研究对象,以HPLC等色谱为研究工具,研究了不同比例配伍的丹参-赤芍共煎液与单煎混合液化学成分的异同,重点关注因两味药共煎煮而产生的化学成分动态变化现象,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分离和鉴定了变化明显的化学成分,总结了化学成分动态变化与药材配伍不同比例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7.
前胡为中国药典收载的常用中药,我们在对其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深入系统研究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对中药活性成分研究思路和方法的认识。本文主要结合我们长期的研究工作,综述了1993年后中药前胡在化学成分、质量标准、资源开发、有效成分的结构修饰与全合成以及药理活性方面的研究近况,其主要目的是介绍如何以前胡活性成分研究为基础,全面提高中药前胡的研究水平,并为新药开发奠定基础。对前胡的研究已初步建立起了活性成分的现代化研究模式,期望其研究思路与方法能为其它中药活性成分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8.
主成分分析考察毛脉酸模最佳采收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分析不同生长发育期毛脉酸模中生物活性成分形成和积累规律,探索毛脉酸模采收期的选优方法,以确定最佳采收期。方法:采用HPLC,梯度洗脱,测定了2年生毛脉酸模不同生长发育期根中7种生物活性成分(白藜芦醇、白藜芦醇苷、大黄酚苷、酸模素、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含量,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不同生长发育期采集的毛脉酸模中生物活性成分积累具有一定规律。结论:兼顾不同的治疗目的和含量因素,毛脉酸模的采收期以7月初为最佳。  相似文献   
109.
附生型兰科药用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附生型兰科植物是兰科中的一大类群,其中许多植物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近年来国内外对于该类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和活性给予了很大关注。作者综述了近15年来附生型兰科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为今后从化学成分角度阐明不同类型的兰科药用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和从中开发新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脑脊液中抗脑抗体(ABAb)的致病作用。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患者脑脊液抗脑抗体,并对患者尸解脑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和病理学检验。结果患者脑脊液中有73.9%(34/46)检出抗脑抗体;在脑右侧扣带回、海马及胼胝体等脑组织神经元细胞胞浆中发现IgG和补体C3沉着;脑组织呈现明显的多种退行性改变,伴胶质细胞增生。结论抗脑抗体可能参与精神分裂症自身免疫反应,使患者脑内某些部位出现自身抗体沉着并引起补体活化,而导致脑组织病理性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