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22篇
药学   6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正干细胞是一类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和自我复制功能的早期未分化细胞,按其来源不同可分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在特定条件下,干细胞可以分化成功能不同的细胞,形成多种组织和器官。近年来,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在越来越多的组织和器官中均发现了干细胞的存在~([1])。干细胞的多向分化潜能和自我复制功能,使其在组织结构和功能的维护更新及损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探讨轻创术后的子宫内膜病理性改变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在我院生殖中心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的不孕症患者,促性腺激素(Gn)启动日B超显示子宫内膜回声异常或内膜厚度>5 mm的患者共237例,其中行子宫内膜轻创术者220例为研究组,未行轻创术者17例为对照组,并根据诊刮后标本病检结果将研究组再分为正常月经期内膜组、分泌反应欠佳组和子宫内膜息肉组,比较各组患者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和活产率的差别.结果 研究组患者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和活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诊刮后标本病检结果虽然各组间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着床率无明显差异,但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活产率明显低于月经期内膜组(P<0.05).结论 子宫内膜轻创术能显著提高IVF-ET周期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和活产率,子宫内膜异常的病理学改变是导致活产率低下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输卵管妊娠病理状态下人输卵管黏膜上皮VDR蛋白在受精卵种植部位与非种植部位的表达及其变化。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4例人输卵管妊娠手术切除标本的黏膜上皮细胞VDR蛋白的表达。结果:输卵管妊娠种植部位和非种植部位输卵管黏膜上皮均可检测到VDR蛋白表达,VDR蛋白阳性于输卵管黏膜上皮细胞的细胞核内表达,部分间质平滑肌细胞核内亦可见阳性染色。种植部位输卵管黏膜上皮细胞VDR蛋白表达(5.95±1.81)明显少于非种植部位(7.55±3.20)(P=0.017,P<0.05),有些部位VDR蛋白表达甚至缺如。结论:人输卵管黏膜上皮VDR蛋白表达的改变可能是输卵管妊娠的发病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4.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仅是由神经细胞和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酶,是糖酵解过程的关键酶。当有脑损伤或有某些癌细胞浸润时,其在血中浓度会增高,因此在临床中被用来作为神经损伤及某些肿瘤的标记物,近年来在NSE的临床和基础领域开展了许多研究,在儿科领域,主要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各种原因导致的惊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方面研究较多。本文对NSE在儿科临床方面的应用及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5.
胎儿唇腭部的产前超声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探讨与胎儿唇腭裂有关解剖结构显示的重要超声切面及先天性唇腭裂畸形的产前诊断.方法 将13例颜面部正常的引产畸形胎儿标本置于水盆内,采用冠状切面、横切面、矢状切面、经口裂斜冠切面及经颏下三角斜冠状切面直接扫查.用相同的超声切面对1524例胎儿的颜面部进行扫查.胎儿唇腭裂的诊断采用敏感性、特异性、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进行评价.结果 ①离体胎儿标本:超声扫查显示与唇腭裂相关的重要解剖结构主要为胎儿鼻、上唇、上颌牙槽突、继发腭的融合线、硬腭及软腭.②宫内胎儿:冠状切面上胎儿鼻与上唇显示率为96%,横切面上上唇与上颌牙槽突显示率为95%,矢状切面上继发腭的融合线显示率为23%,经口裂斜冠状切面硬软腭显示率为66%,经颏下三角腭部显示率仅为5%.在该组病例中,胎儿唇腭裂31例,产前超声检出28例,敏感性为 90.32%,特异性为 99.93%,假阳性率为 0.07%,假阴性率为 9.68%.腭裂的产前超声检出敏感性为 95.00%,特异性为 99.93%,假阳性率为 0.07%,假阴性率为 5.00%.结论 对于胎儿唇腭裂畸形的产前超声诊断,冠状切面、横切面及经口裂斜冠状切面是三个最重要的切面,而矢状切面及经颏下三角切面仅作为补充.  相似文献   
76.
国人16~40周正常胎儿心腔径线的超声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国人正常妊娠系列孕周(16~40周)的正常胎儿心腔径线变化规律.方法以二维超声测量757例正常胎儿心脏各房室内径,按孕周分为12组,计算心脏各房室内径的平均值,与孕周进行回归相关性比较.结果各心腔径线与孕周呈显著相关(P<0.01);右心房、心室横径大于左侧心房、心室(P<0.01).结论胎儿各心腔大小与孕周呈明显相关;胎儿心脏发育以右心占优势.  相似文献   
77.
目的 : 观察高血压病患者补硒治疗前后血清硒 (Se)、镉 (Cd)元素及血清超氧化物岐化酶 (T-SOD)、一氧化氮 (NO)、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Px)、丙二醛 (MDA)水平和血压变化。方法 : 设置高血压病患者 A、B组及正常对照组 ,A组补硒 (服用含硒的古稀胶囊 ,补硒 90mg/d)和福辛普利 (降压药 ) ,B组服用安慰剂 (不含硒 )和福辛普利 ,用药前及用药后 4w,分别测定上述指标。结果 : 用药前 ,A、B组中 Se、SOD、NO、GSH-Px显著低于对照组 ,而 Cd、MDA显著高于对照组 ;用药后 ,A组中上述指标得到纠正 ,B组无显著变化。结论 : 补硒治疗能有效纠正高血压病患者血清低硒高镉现象及脂质过氧化物紊乱  相似文献   
78.
目的初步了解武汉市初产妇产后盆底肌力状况及康复治疗在改善盆底肌力方面的效果。方法以80例产后42d的初产妇为研究对象,球囊法对盆底肌力进行评级后给予盆底康复治疗(电刺激+生物反馈+功能锻炼相结合)两个疗程,记录治疗前后盆底肌电压值的变化。结果①所有受检初产妇在初次测定时,盆底肌力0~0+级者占73.75%(59/80),Ⅰ~Ⅰ+级者占25.00%(20/80),Ⅱ级者占1.25%(1/80),无1例肌力高于Ⅲ级。②与治疗前相比,所有患者治疗后肌电压值均有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在第一和第二疗程结束时,治疗初始肌力0~0+级组与Ⅰ~Ⅰ+级组相比,肌电压上升百分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盆底肌力障碍,应引起重视。早期行盆底康复治疗(生物反馈+电刺激+功能锻炼)有助于改善盆底肌肉张力。  相似文献   
79.
目的 研究17β-雌二醇(17β-E2)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磷脂酰肌醇3激酶/Akt(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活化的影响,探讨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在介导雌激素促进内异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内异症患者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用1×10-6 mol/L 17β-E2处理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不同时间(0、10、20、30、120 min),然后用MTT法检测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Akt的活化情况,确定子宫内膜间质细胞活性最强的时间点.用Western blot和MTT法分别检测不同浓度PI3K抑制剂LY294002对1×10-6 mol/L 17β-E2作用子宫内膜间质细胞20 min后Akt、细胞活性的影响. 结果 1×10-6 mol/L 17β-E2作用20 min时,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活性最强,Akt活化在17β-E2作用10 min后出现,在20 min时达高峰;随着LY294002作用浓度的增加,Akt活化水平逐渐下降,浓度为50 μmol/L时已被完全阻断;随着LY294002作用浓度的增加,子宫内膜间质细胞活性逐渐下降,在50 μmol/L和100 μmol/L时活性最低,但此时仍高于空白对照组.结论 17β-E2增强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活性可能与17β-E2通过非转录机制,迅速激活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80.
钟伟  程时刚  韩晓敏 《现代预防医学》2013,40(17):3259-3262
目的 研究N5' N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基因第4外显子C677T及第7外显子A1298C突变在汉族先天性单纯性低位脊柱裂(spina bifida,SB)患者及其家庭中的多态性分布和致病相关性.方法 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技术对69名低位脊柱裂患者,93名患者双亲,及129名健康人的C677T/A1298C多态性进行分析及部分测序鉴定.结果 脊柱裂患者组,双亲组,对照组两两之间的TT或AA的基因型频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T及A的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别也没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结论 MTHFR基因C677T和A1298C突变可能不是单纯性低位脊柱裂的独立遗传致病因素,单纯性低位脊柱裂作为表型轻微的神经管畸形(neural tube defects,NTDs),遗传病因可能与其他NTDs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