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8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9篇
中国医学   40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1.
朱佑民  杨明炜  苏全武 《中国药师》2006,9(12):1101-1104
目的:观察抗肝纤饮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的防治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48只雄性 SD 大鼠被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抗肝纤饮及秋水仙碱组,采用 ih40% CCl_4花生油溶液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同时,各组分别灌胃给予抗肝纤饮、秋水仙碱及0.9%氯化钠溶液治疗。于11周末检测大鼠血清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CⅣ)、层粘蛋白(LN)、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的水平,检测肝组织 TGF-β_1阳性面积及 TGF-β_1 mRNA 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抗肝纤饮组血清 HA、CⅣ及 TGF-β_1水平显著下降(P<0.01或 P<0.05),肝组织内 TGF-β_1阳性面积及 TGF-β_1 mRNA 的含量明显下降(P<0.01或 P<0.05)。结论:抗肝纤饮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其作用机制与降低血清及肝组织内 TGF-β_1有关。  相似文献   
12.
雷公藤诱导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翁庚民  赖先阳  胡永红  陆付耳 《中草药》2002,33(11):1053-1055
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提取物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等多种疾病,其疗效已被广泛认可,近5年来国内外学者从其提取物诱导细胞凋亡的角度,对其药理机制进行了细胞分子水平的探讨,现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缝隙连接蛋白Cx43基因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缝隙连接蛋白Cx43与针刺镇痛作用的相关性。方法:选用缝隙连接蛋白Cx43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分为4组:野生型(widetype,WT)对照组、野生型针刺组、杂合子(heterozy-gous,HT)对照组、杂合子针刺组。分别通过热板、扭体法致痛,观察针刺对杂合子和野生型小鼠镇痛作用的不同效应。结果:杂合子和野生型小鼠的基础痛阈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针刺能明显提高野生型和杂合子小鼠热板致痛的痛阈值;延长首次扭体潜伏期,减少扭体反应次数,与针刺前相比,差异分别有非常显著(P<0.01)和显著性意义(P<0.05)。针刺后,杂合子小鼠的痛阈值、首次扭体潜伏期和扭体反应次数与野生型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敲除缝隙连接蛋白Cx43基因可部分抑制针刺镇痛效应,提示Cx43与经络及针刺镇痛效应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a2+和组织氧分压与经络现象之间的联系。方法:波尔杂交母山羊10只,用盐酸氯丙嗪(0.85 mg/kg)镇静后,采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Na2200μL,0.05 kg/mol)络合穴区局部组织Ca2+,用新型组织氧分压传感针检测山羊膀胱经经穴"肝俞""大肠俞""关元俞"及旁开非经穴处氧分压的变化趋势。结果:1)膀胱经经穴的Ca2+电位明显高于旁开对照点(P<0.05,0.01);2)膀胱经经穴的组织氧分压高于旁开对照点(P<0.01);3)注射EDTA-Na2后,经穴的氧分压较注射前及注射生理盐水均明显升高(P<0.01),且经穴的氧分压高于旁开对照点(P<0.01)。结论:膀胱经穴Ca2+电位明显高于各自旁开对照点;注射EDTA-Na2络合Ca2+后氧分压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5.
背景细胞间黏附分子1作为炎症反应的可靠标志物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研究认为其介导的慢性炎症反应可能参与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发病过程,但也有报道持相反观点.丹参酮ⅡA是丹参的一种脂溶性提取性,动物实验证明其具有抑制高血压左室肥厚发生的作用.目的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在高血压左室肥厚发生中的作用及丹参酮ⅡA对其表达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观察.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材料实验于2002-10/2004-01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急诊科实验室完成,选用12周龄雄性WKY大鼠10只、自发性高血压SHR大鼠20只,分为对照组(WKY大鼠10只)、高血压组(SHR大鼠10只)、丹参酮ⅡA组(SHR大鼠10只).方法丹参酮ⅡA组经尾静脉注射丹参酮ⅡA 1.5 mg/(kg·d)治疗,其他两组分别注射等量的蒸馏水.12周后断头处死所有大鼠留取心肌标本,应用苏木精-伊红染色、VG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及心肌ED1标记检测心肌巨噬细胞浸润数,心肌细胞间黏附分子1 mRNA及蛋白的表达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酶链免疫吸附实验等方法.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大鼠心肌巨噬细胞浸润数,心肌细胞间黏附分子1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20只SHR和10只WKY大鼠被纳入实验,并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失值.①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组大鼠肥厚心肌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增加(0.176±0.087,0.537±0 195;0.104±0.011,0.173±0.027,P<0.01或P<0.05),巨噬细胞浸润明显(0.62±0.07,1.85±0.23,P<0.01).②与高血压组比较,丹参酮ⅡA组大鼠心肌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0.537±0.195,0.291±0.106;0.173±0.027,0.125±0.014,P<0.01或P<0.05),巨噬细胞浸润数减少(1.85±0.23,1.16±0.17,P<0.05),心肌细胞肥大和间质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结论心肌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过度表达及其介导的炎性细胞浸润在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丹参酮ⅡA抑制左室肥厚的效应可能与其下调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减少炎性细胞的心肌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肝脏甘油三酯含量(HTC)相关的因素进行分析,比较T2DM合并和不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的临床特征之间的差异.方法 入选55例T2DM患者,进行人体学特征和血清生化指标检测,同时行肝脏磁共振氢谱(~1H-MRS)检查测定HTC.然后根据HTC结果将患者分成合并和不合并NAFLD两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之间的差异.结果 T2DM患者HTC与体重指数(BMI)、腰围、腰臀比(WHR)、舒张压(DBP)、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空腹胰岛素(FINS)、甘油三酯(TG)呈正相关(P<0.05或P<0.01),合并NAFLD的T2DM患者腹型肥胖更明显,ALT 和TG水平更高.结论 T2DM患者肝脏甘油三酯含量与代谢指标密切相关,合并NAFLD的T2DM患者呈现更显著的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17.
刘洁  庄乾元  张维怡 《医药导报》2009,28(12):1556-1558
[摘要]目的探讨丝裂霉素C(MMC)与葡萄籽提取物原花青素(grape seed procyanidin extract, GSPE)联合应用对人膀胱癌BIU87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MMC和GSPE单独和联合应用时对人膀胱癌BIU87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并应用Chou Talalay联合指数法定量分析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效果。结果MMC、GSPE单独应用时,BIU87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中效浓度分别为15.422,195.865 μg&#8226;mL 1。MMC与GSPE联合应用时,作用效果表现为在低浓度(0%<fa<37%)时呈协同作用(CI<1),高浓度(37%<fa<100%)时呈拮抗作用(CI>1),中效浓度为109.496 μg&#8226;mL 1 (其中MMC 8.111 μg&#8226;mL 1,GSPE 101.385 μg&#8226;mL 1)。结论MMC和GSPE相互作用的效果在低浓度时呈协同作用,高浓度时呈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药液洁泽1号(Jieze NO.1,JZ1)对外用杀精剂壬苯醇醚(N-9)的杀精增效作用及洁泽2号(Jieze NO.2,JZ2,JZ1与N-9混合制剂)凝胶大鼠阴道内用药的避孕(抗生育)效果。方法:采用改良的Sander-cramer方法观察JZ2中N-9的最低杀精浓度对正常人精子前向运动率、活动率和存活率的影响;大鼠阴道内给予JZ2药物凝胶后雌雄合笼,分别于交配后1 min、3 min、5 min、10 min观察阴道内精子活动情况,并观察各组避孕率。结果:N-9 20 s、3 min最低杀精浓度均为0.25 mg/ml,与洁泽1号混合(即JZ2)后,N-9最低杀精浓度分别为0.125 mg/ml、0.062 5 mg/ml。交配后1 min,各单纯N-9及JZ2凝胶组大鼠阴道内均未见活动精子。N-9(12%及以上浓度)、JZ2(含10%及以上浓度N-9)各组均有较高的避孕率,与自然对照组及空白凝胶组之间的差异均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JZ2(含14%、12%N-9)药物凝胶组抗生育率均可达100%,与14%N-9作用相当。JZ2(含10%N-9及8%N-9)抗生育率分别为90%、40%,与自然对照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JZ2(含12%N-9和10%N-9)凝胶组对大鼠的避孕作用强于相同浓度的N-9组,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剂量-反应关系曲线可以看出JZ1对N-9的杀精作用具有协同作用,两药混合后(即JZ2)可以减少N-9的剂量;JZ2凝胶大鼠阴道内用药具有较好的抗生育作用,在相同避孕效果下可减少N-9的用量。  相似文献   
19.
洁泽2号预防白色念珠菌阴道炎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洁泽2号(JZ2)中药复方洁泽1号(JZ1)与外用杀精剂壬苯醇醚(N-9)混合制剂体外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活性及对小鼠白色念珠菌性阴道炎的预防作用。方法:采用琼脂稀释多点接触法检测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造模前阴道内按分组分别注入各药物凝胶20μl,1min后阴道接种白色念珠菌液5×104个/只,分别于造模后第2、4、7、14天观察小鼠阴道灌洗液菌丝生成及菌落计数结果,阴道、子宫组织PAS染色,各组阴道组织的炎症分值及阴道炎预防率。结果:体外实验中,JZ2对念珠菌的抑制作用较N-9好,菌液浓度为5×105个/ml时,JZ2的MIC和MBC均为1∶64(含JZ17.8mg,N-90.78mg);随着JZ2凝胶中JZ1浓度的降低,小鼠白色念珠菌性阴道炎预防率逐渐下降,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JZ2高剂量凝胶组预防率可达65.0%,与模型组预防率0、空白凝胶组预防率2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西药对照组(联苯苄唑凝胶)作用相当,但强于N-9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Z2中、低剂量凝胶组预防率较低,但与模型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实验中JZ2(含JZ17.8mg,N-90.78mg)即可抑制念珠菌的生长;JZ2凝胶对白色念珠菌性阴道炎具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