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119篇
内科学   120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213篇
预防医学   98篇
药学   138篇
  2篇
中国医学   45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781.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致急性肾衰竭(ARF)及其并发症是该病死亡的重要原因,少尿期死亡率最高.及时采用血液透析(HD)治疗,能够改善临床症状,避免少尿期并发症发生,促进肾功能恢复,安全渡过少尿期.我院自实行血液透析治疗后,显著提高了危重病例治愈率.  相似文献   
782.
<正>HIV感染与传播是全球严峻的公共卫生挑战,其中女性感染尤其是孕产妇是艾滋病预防与治疗的重点人群[1]。实施HIV阳性孕产妇全程管理,是阻断HIV垂直传播的重要保障,对于保障母婴安全,提高母亲和婴儿健康水平意义重大。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22年全球约有120万HIV感染孕产妇[2]。我国女性感染者人数较多,截至2020年底,我国女性HIV感染者约有27万人,其中近15万人年龄在15~49岁,占55%[3]。育龄妇女存在生育需求的同时,  相似文献   
783.
王俊梅 《临床荟萃》1999,14(21):993
我院自1997年以来,采用大剂量干扰素(IFNa-2b,天津华立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与胸腺肽(长春市北方制药厂生产)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0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共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23~56岁,平均35.2岁;病程1~16年,平均5.6年,全部病例HBsAg、HBeAg、HBV-DNA(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法)均阳性,ALT均异常。1.2 诊断标准 病例均符合1995年5月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讨论修订标准。  相似文献   
784.
郝新洁  李晓杰  杜镭 《光明中医》2010,25(3):431-433
目的观察柔肝九味饮抗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7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柔肝九味饮治疗组36例,复方鳖甲软肝片对照组36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症状、肝纤维化指标、肝功能及B超影象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88.9%,对照组63.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降低纤维化程度,改善肝功能及影像学指标(P0.05),但治疗组在肝纤维化指标及肝功能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为优(P0.05)。结论柔肝九味饮为抗肝纤维化的良药。  相似文献   
785.
目的探讨北方地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分布特征及不同因素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调查2006年1月-200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北京地坛医院、青岛市传染病医院、北京军区总医院肝炎研究所和保定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住院病历618例,由专人对患者性别、年龄、临床证候、并发症、实验室指标、治疗措施及预后等资料进行逐项登记。采用Ep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18例患者中有效256例(42.88%),无效353例(57.12%)。患病年龄段以40—49岁组(33.17%)最高,其次为50~59岁组(24.59%)和30—39岁组(23.14%);50~59岁组病死率(65.13%)与〉60岁组病死率(63.64%),均高于〈30岁组(40.3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病率(80.20%)明显高于女性患病率(19.80%);男性病死率(57.26%)与女性病死率(56.56%)无明显差异。死亡病例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有效病例(P〈0.01)。死亡病例组的血清胆红素(TBil)水平明显高于有效病例组(P〈0.01),血清白蛋白(ALB)、血清钠(Na^+)水平明显低于有效病例组(P〈0.01)。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有效率(48.38%)与单纯西医治疗的有效率(26.4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以40~50岁多发,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50岁以上者病死率偏高,中西医结合治疗有效率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年龄、并发症及TBil、ALB、Na^+水平,以及治疗措施是影响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86.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服用百赛诺治疗的疗效及停药后肝功能的变化。方法CHB患者50例,口服百赛诺25mg,3/d,连续服用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生化指标、病毒学改变情况、停药后情况。结果①服药后肝功能复常率ALT21/50例(42%),AST29/50例(58%),转阴率HBeAg8/50例(16%),HBVDNA7/50例(14%);②停药3个月后,复常率ALT21/50例(42%),AST19/50例(38%),HBeAg转阳2例,HBVDNA转阴2例。结论百赛诺治疗CHB有较好的保护肝细胞的效果,并有一定的抑制乙肝病毒的作用。但是,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87.
目的:观察升白饮水煎剂对干扰素导致的骨髓抑制及副作用的治疗效果。方法:干扰素治疗的慢性肝炎患者346例,随机分组,观察治疗前后的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血小板(PLT)及治疗前后症状变化情况。结果:升白饮治疗组症状、骨髓抑制均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升白饮为治疗干扰素副作用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