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4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8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3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138篇
内科学   66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34篇
外科学   51篇
综合类   82篇
预防医学   29篇
药学   7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4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71.
目的通过对320例行99mTc-MDP全身骨扫描的患者施与心理护理和专科护理宣教的干预,结合其显像效果分析护理干预在骨显像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7—10月期间收治的320例行99mTc-MDP全身骨扫描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常规的护理基础上再予以心理护理及专科护理宣教,结合其图像效果及诊断符合率来分析护理干预的效果。结果 32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99mTc-MDP全身骨扫描检查,成像满意率为90%。结论对于行99mTc-MDP全身骨扫描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心理护理及专科护理宣教有助于的缓解患者焦虑恐惧紧张的心理,减少检查时的身体位移,尿液污染,降低呈像伪影率,从而提高检查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最大b值对透明细胞癌多b值的Dwl分析的影响。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17例透明细胞癌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别测量多b值(0S/mm。~1200S/mm。)DWI图像中透明细胞癌的信号强度,采用双指数函数分析数据,根据最大b值(bmax)的选择分为两组:组1(b=800S/ram0)和组2(b=1200S/1111112)。分析两组的参数F、Dfast和DslOW有无差异,组间比较采用配对秩和检验(WiICOX011)。结果透明细胞癌的Dwl信号随着b值的增大而减小。双指数函数分析的参数F、Dfast和DS1OW的中位数(及75%区间)在组1中分别依次为60.79%(37.79%、89.54%)、3.485×10—3mm2/S(2.028×10—3mm2/S,7.053×10mm2/S)和0.5837×10-3mm2/s(0mm0/S,1.161×10-3mm0/S);在组2中分别依次为77.84%(60.13%,89.06%)、2.91801013mm’/S(2.309×100mm0/S,5.749×10-3mm2/S、和q.1s01×10-3mmz}S00ram27S,0.6583×10-3mm2/S)。各参数在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透明细胞癌的多b值Dwl分析中,最大b值为800S/ram。和1200S/m111。对多b值DwI的分析结果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对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治疗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使用BiPAP进行辅助治疗的急性左心衰患者6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实验组采用集束化护理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治疗依从性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集束化护理措施能提高BiPAP辅助治疗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塞丁格技术在置管困难患者行PIC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3~9月于本院进行非B超引导下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的43例置管困难患者为对照组,同期的43例进行B超引导下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二次和总置管成功率、出血量、导管末端位置、留置时间、置管过程和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一次、二次和总置管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出血量小于对照组,导管末端位置最佳率高于对照组,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置管过程和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以上指标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B超引导下塞丁格技术在置管困难患者行PICC中的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75.
目的 观察大剂量地塞米松(Dex)冲击治疗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ITP)的近期疗效.方法 人选PITP患者81例.其中的初治PITP患者69例分为两组:A组,36例,用Dex40 mg/d静滴,连用4d为一疗程;B组33例,以泼尼松1 mg·kg1·d1,口服,连用4周作为对照.A组Dex一个疗程后,治疗有效的32例分为两个亚组:A1组,17例,再以小剂量泼尼松维持治疗;A2组,15例,不用泼尼松治疗.12例PITP复治者为脾脏切除组(C组),术前给予Dex 40 mg/d静滴,连用4d.结果 治疗后第5天,A组总有效率达88.9%,血小板数(中位数)显著高于B组(79×109/L vs.47×109/L) (P<0.01).治疗后第14天,A1组血小板数上升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A2组(58.8% vs.33.3%)(P<0.05).C组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脾脏切除术.结论 对PITP患者,大剂量Dex短期冲击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6.
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又称B型利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是由32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的多肽类神经激素,1988年Sudoh等[1]在猪脑内分离出来的.随后研究发现,BNP主要由心室肌细胞合成和分泌,心室负荷和室壁张力的改变是刺激BNP分泌的主要因素[2].BNP通过促进排钠、排尿,舒张血管,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系统和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对人体水和电解质的平衡,心血管、内分泌系统的调节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BNP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及前景展望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索人脑膜瘤患者IGF-1、IGFBP-3与脑膜瘤发生发展的关系,为提高脑膜瘤的早期诊断率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正常对照组、脑膜瘤组各30例,血清标本均用免疫放射分析法测定IGF-1、IGFBP-3浓度。术中分别取两组的组织标本,行常规HE切片染色及IGF-1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结果脑膜瘤组血清IGF-1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膜瘤组血清IGFBP-3水平也明显升高(P<0.05)。二组血清IGF-1水平均与血清IGFBP-3水平呈正相关(r=0.594、0.474,P<0.05)。正常脑组织中IGF-1无表达;脑膜瘤组织中的IGF-1表达水平也升高(P<0.05)。结论IGF-1可能促进了脑膜瘤的发生发展。IGFBP-3可能协同IGF-1促进了脑膜瘤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8.
胆总管结石是一常见病、多发病,超声检查是诊断的主要手段,由于胃肠道气体及胃腔泡沫和黏液的干扰,影响超声医师观察,是漏诊和误诊的主要原因.本研究对临床高度怀疑胆总管结石但因气体影响超声显示不清者,予口服西甲硅油-水混合液后复查,评估西甲硅油在超声诊断胆总管结石中的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取2008年8月至2012年1月间临床高度怀疑胆总管结石,超声检查因胃肠道气体干扰,胆总管可视性差,无法判断管内有无结石的患者96例(图1),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51例,其中男21例,女30例,年龄21~86岁,平均(56.3±13.3)岁;对照组45例,其中男18例,女27例,年龄19~92岁,平均(55.8±17.8)岁.两组间性别、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79.
沈燕芬  石玉鲜  陈继明 《全科护理》2011,9(32):2930-2931
[目的]探讨无痛人工流产术前2h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配伍丙泊酚与芬太尼静脉麻醉的临床效果与护理。[方法]将686例自愿要求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术前2h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600μg,对照组术前不用任何药物。[结果]观察组宫颈松弛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术中出血量小、手术时间短、出血时间短、并发症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病人工流产术前2h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能减轻宫颈损伤,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术后出血和并发症的发生,增加了无痛人工流产术的安全性,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0.
吴炜  谢晓宝  钱新瑜  严峰  凌云  曹祥山 《吉林医学》2011,(19):3931-3933
目的:观察以硼替佐米为主的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3例MM患者(初诊MM13例,难治复发MM10例)采用以硼替佐米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每个患者接受1~6个疗程的化疗。采用EMBT标准评价疗效,按照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常规毒性判断标准(NCI CTCAE3.0)判断不良反应。结果:中位随访13个月(2~30个月),完全缓解(CR)3例(13.0%),接近CR(nCR)1例(4.3%),部分缓解(PR)7例(30.4%),轻微反应(MR)6例(26.1%),总有效率(ORR=CR+nCR+PR+MR)73.9%。在初诊组及难治复发组、ISS分期Ⅱ期及Ⅲ期、肾功能不全及肾功能正常MM中,CR/nCR率和O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感染、血液学毒性、外周神经病变、腹泻及乏力,多数易于控制。结论:硼替佐米为主的方案治疗MM有效率高,多数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