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4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8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3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138篇
内科学   66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34篇
外科学   51篇
综合类   82篇
预防医学   29篇
药学   7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4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61.
目的 定量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接受上气道持续正压通气(CPAP)治疗前后睡眠结构的变化。方法 对2018年7月~2020年6月以睡眠打鼾为主要症状就诊于北京同仁医院,经整夜多导睡眠监测(PSG)诊断为OSAS的成年患者,完成人体学特征采集,并在1个月内再次于我院睡眠监测中心接受标准整夜人工压力滴定。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将患者进行分组:轻中度组(AHI≤30次/h),重度组(30次/h60次/h),比较各组间临床特征、睡眠结构,比较CPAP治疗前后睡眠结构的差异。结果 共纳入93例患者,男82例(88.2%,82/93),女11例(11.8%,11/93),年龄18~80(44.3±13.8)岁,体质量指数(BMI)21.8~43.8(30.5±4.8)kg/m2,AHI 11.0~130.8(70.7±24.2)次/h。轻中度组6例(6.5%,6/93),重度组22例(23.7%,22/93),极重度组65例(69.9%,65/93),三组间觉醒指数(AI)分别为(8.3±4...  相似文献   
562.
目的 检验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疾病特异性生活质量调查表(OSA-18量表)的信度、效度及筛查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能力。方法 2017年7月~2018年6月以睡眠打鼾就诊于北京同仁医院的2~14岁儿童患者完成整夜多导睡眠监测(PSG),由监护人完成OSA-18量表填写。儿童OSAS诊断标准为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5次/h或阻塞性呼吸暂停指数(OAI)>1次/h,将研究对象分为非OSAS组和OSAS组,比较两组间量表总分的差异。量表信度评价采用Cronbach’s α系数,效度评价采用各分量表得分与量表总分的相关,区分效度评价采用量表评分与AHI的相关。以OSA-18量表总分≥60分作为诊断儿童OSAS界值,计算诊断OSAS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绘制量表评分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找出最佳诊断界点,计算该点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共纳120例研究对象,年龄2~14(6.1±2.7)岁;OSA-18量表总分20~113(64.7±19.5)分;AHI为0~77.0次/h。非OSAS组98例,OSAS患者组22例,两组间在OSA-18量表总分差异有...  相似文献   
563.
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MINOCA)作为一种特殊的心肌梗死,其预后与不同的病因有关。该综述总结了炎症与MINOCA各病因的关联,以及炎症因子如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白细胞介素6与MINOCA预后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64.
胃肠道外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CT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胃肠道外间质瘤(EGIST)的临床病理特点和CT表现。方法: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外间质瘤的患者均经CT平扫加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及影像学表现。结果:12例EGIST,腹膜后间隙4例,肠系腹5例,网膜3例。瘤体最大直径6~14cm,平均8cm。10例肿瘤呈圆形或卵圆形,2例呈分叶状。9例边界清晰,3例边界不清。8例肿瘤可见囊变坏死,4例肿瘤内见出血。增强后12例呈明显不均性强化。6例伴有肝脏转移,3例伴有腹膜转移,未见腹水和转移性淋巴结肿大征象。组织病理检查,梭形细胞型8例,上皮样细胞型3例,混合型1例。免疫组化检查,所有病例CD117均表达阳性,7例CD34表达阳性。结论:临床上,EGIST很少出现消化道出血和梗阻症状,其病理特点与GIST相似,CT表现除肿瘤形态多呈圆形或卵圆形外,肿瘤大小、边缘、增强模式、转移和播散方式均类似于恶性GIST。  相似文献   
565.
目的 分析1例误诊为性早熟的Sotos综合征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基因变异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误诊为性早熟的Sotos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患儿临床表现为生长过快、发育落后、特殊面容(大头颅、前额突出、下颌窄、高腭弓).外院误诊为性早熟,给予醋酸曲普瑞林治疗15个月,生长速度未见减缓.基因测序...  相似文献   
566.
2型糖尿病是患病率较高的内分泌系统疾病;慢性牙周炎是发病率较高的口腔常见病。多项研究表明两者在临床症状上密切相关。近几年学者通过微生物层面的实验,逐渐揭示2型糖尿病、慢性牙周炎患者的口腔菌群情况,试图探索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疾病规律,但是尚未有文献对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口腔菌群的多样性、特异性作一系统介绍。本文从2型糖尿病与慢性牙周炎的临床关联性入手,阐述二者与口腔菌群的关系,依据微生物学迅速发展更新的实验方法,对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的口腔菌群微环境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为后续深入研究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567.
目的 探讨地西他滨(DAC)联合三氧化二砷(ATO)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潜在分子机制。方法 DAC和ATO单药或联合处理AML细胞系,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Compusyn软件分析两药联合的协同效应;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分布;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蛋白表达。结果 DAC及ATO单药以浓度依赖的方式抑制AML细胞增殖,两药联合可协同抑制AML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和周期阻滞(P<0.05)。两药联合显著降低AML细胞PI3K及Akt的磷酸化水平(P<0.05)。结论 DAC联合ATO可能通过抑制PI3K/Akt通路发挥抗AML效应,为两药联合临床治疗AML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68.
目的探讨心外膜脂肪容积(EFV)与阻塞性冠心病伴心肌缺血的关系, 与传统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钙化(CAC)预测模型比较, 评价EFV预测阻塞性冠心病伴心肌缺血的增益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横断面研究。连续入选2018年3月至2019年11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就诊并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及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心肌灌注成像(SPECT-MPI)的疑诊冠心病患者。通过胸部非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获得EFV与CAC。阻塞性冠心病定义为1支及以上冠状动脉管腔狭窄≥50%, 心肌缺血定义为负荷及静息MPI可逆性灌注缺损, 阻塞性冠心病伴心肌缺血定义为冠状动脉造影诊断至少1支冠状动脉狭窄≥50%且至少1支狭窄冠状动脉供血的心肌区域存在心肌缺血。两者均不具备或仅具备其一为无阻塞性冠心病伴心肌缺血。据此将患者分为2组。收集、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CAC及EFV参数。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EFV和阻塞性冠心病伴心肌缺血的相关性, 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EFV能否在传统危险因素及CAC基础上提高对阻塞性冠心病伴心肌缺血的预测。结果共纳入164例疑诊冠心病患者, 年...  相似文献   
569.
目的 比较内镜全层切除术(EF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NEN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6月因直肠NENs (<2.0 cm)在该院行EFR或ESD治疗的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EFR组和ESD组,比较两组的操作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出血、穿孔和感染)和完整切除率等指标。结果 两种治疗方法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EFR组完整切除率高于ESD组(100.00%和84.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EFR组中位操作时间短于ESD组(10.00和20.00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EFR组无不良事件发生,ESD组1例发生术后出血,经内镜下止血治疗后好转出院。结论 EFR治疗<2.0 cm的直肠NENs安全有效,相较于ESD,其完整切除率高,操作时间短,并发症少,且两种手术方法术后住院时间并无差别。EFR治疗<2.0 cm的直肠NENs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70.
目的 调查血液透析上机阶段护理中断事件发生现况,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观察血液透析护士在上机过程中发生的护理中断事件,包括次数、持续时间、来源及结局等。结果 共观察34名血液透析护士1 630例次上机操作,发生护理中断2 611次,平均每个上机过程发生中断1.6次。中断事件主要来源于护士同事(46.3%)、患者或家属(42.0%);中断原因前3位为协助双人查对(45.5%)、与治疗相关的交谈(22.0%)、与治疗无关的交谈(16.4%);护士采取的应对方式为立即应对(57.2%)、多任务(20.2%)、延迟执行(18.6%)、拒绝执行(4.0%);中断事件导致消极型结局2 354次(90.2%),其中43次上机错误/隐患事件(1.6%)。结论 血液透析上机阶段护理中断事件发生频率高,来源多,原因复杂,且多为消极型结局,可诱发护理不良事件。应加强对护士透析工作的支持,同时加强 中断事件认知培训,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