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1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3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4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0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走在路上,总要回头看一看,再往前看一看,探索癌症之路亦如此。近一百年来,人类一直没有停止过对肿瘤的研究。其中最突出的四部分人做了三部分工作。一部分人刨根究底探寻肿瘤的真正病因或发生机理;一部分人想方设法思寻肿瘤的预警和早诊技术;一部分人不遗余力找寻肿瘤的根治方法;还有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构建重组泛素连接酶SH2-U-box、SH2-RING,并克隆进入pFlag-CMV4真核表达载体,为研究靶向降解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cytic leukemia,CML)患者瘤细胞中过度活化的BCR/ABL,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提供基础.方法 设计引物,扩增接头分子Grb2的SH2结构域以...  相似文献   
13.
miR-125a-3p下调胃癌细胞NRG1表达并抑制细胞增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icroRNA-125a-3p(miR-125a-3p)在胃癌细胞恶性增殖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方法:qRT-PCR法检测各肿瘤细胞系及正常对照细胞系中miR-125a-3p的表达,应用microRNA类似物(Mimic及Inhibitor)转染技术改变细胞内miR-125a-3p表达。Western-blot检测NRG1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XTT、平板克隆及裸鼠成瘤试验检测处理后胃癌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情况。结果:miR-125a-3p在多个胃癌细胞系中表达均低于永生化胃黏膜上皮细胞系(P<0.01)。利用类似物转染可以有效改变肿瘤细胞miR-125a-3p的表达(P<0.01)。miR-125a-3p过表达可以降低NRG1蛋白的表达、抑制细胞周期进展,并降低胃癌细胞系的体外和在体增殖能力,抑制miR-125a-3p表达可以见到相反结果。结论:miR-125a-3p可通过调控NRG1表达在胃癌中起到抑癌作用。miR-125a-3p可以抑制胃癌细胞的恶性增殖,因此具有成为胃癌治疗新策略候选靶点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能够通过活体荧光成像系统实时监测肿瘤进展的肝原位移植瘤裸鼠模型.方法 重组质粒pcDNA3.1-Luc转染细胞构建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PLC/PRF/5肝癌细胞株,将该细胞注入裸鼠肝脏实质内,应用活体成像技术动态监测肿瘤进展情况,解剖荧光信号阳性裸鼠观察肿瘤组织生长情况.免疫荧光检测肿瘤组织中HBsAg表达.结果 对裸鼠肝原位移植瘤应用活体荧光系统成像,在肿瘤细胞注射部位检测到荧光信号,解剖动物后可在肝脏组织中观察到异质细胞团块.免疫荧光证实移植瘤中有HBsAg表达.结论 肝脏原位移植瘤裸鼠模型建立成功,为抗肝癌药物的研发提供了工具.  相似文献   
15.
多种疾病与肠道菌群失衡有关。肠道微生物参与宿主新陈代谢和免疫系统的调节,并与环境因子相互作用决定机体的健康和疾病状态。本文就肠道菌群与代谢综合征、炎症性肠病和结直肠癌等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进一步揭示了肠道微生物在人类健康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并通过介绍益生菌和粪菌移植等方法,为探索治疗诸多疾病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预防性镇痛方案在胃癌患者行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行胃癌根治术的161例患者行前瞻性随机研究.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法,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预防性镇痛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行胃癌根治术,包括传统胃大部分切除联合毕Ⅱ式吻合术,或全胃切除联合食管空肠吻合术,术后均经空肠营养管给予肠内营养.预防性镇痛组开腹前给予地塞米松10 mg和帕瑞昔布200 mg静脉注射,开腹前、入腹后、关腹时在腹壁切口周围浸润注射0.5%罗哌卡因7~8 mL,术后连续3d口服塞来昔布.对照组仅在术后给予静脉留置管泵注入镇痛剂.记录2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每天下床活动时间>8h的患者例数、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住院时间.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偏态分布数据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四格表x2检验.结果 筛选出符合研究条件的患者161例,分为预防性镇痛组(87例)和对照组(74例).预防性镇痛组患者术后第1、2、3天VAS评分分别为(2.8±0.6)分、(2.6±0.4)分、(1.8±0.4)分,对照组患者分别为(5.3±0.5)分、(4.2±0.6)分、(2.4±0.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5,P<0.05).预防性镇痛组患者术后第1、2、3天每天下床活动时间>8h的例数分别为8、17、20例,对照组分别为0、3、1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60,10.26,3.16,P<0.05).预防性镇痛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51 ±24)h、(61 ±24)h、(5.5 ±3.0)d,对照组分别为(71 ±23)h、(83±30)h、(6.3±2.1)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2,5.04,0.17,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顺利康复,未出现呼吸抑制和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胃癌患者施行胃癌根治术围术期采用预防性镇痛方案,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促进患者肠道功能恢复,加速患者术后康复.临床试验注册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注册号为ChiCTR-TRC-11001440.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敲减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OGT)对肝细胞脂肪合成的影响。方法建立L02正常肝细胞脂肪变模型,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OGT及O-连接糖基化(O-GlcNAc)表达。建立L02细胞OGT敲减细胞系,油酸诱导后检测其脂质形成能力。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脂肪合成相关酶的mRNA和蛋白表达。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Western blot显示L02细胞脂肪变后OGT及O-GlcNAc表达均升高(P<0.05)。shOGT慢病毒感染L02细胞后,OGT mRNA相对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1)。油红O染色显示,L02 shOGT细胞内脂质减少,qRT-PCR显示系列脂肪合成酶:乙酰辅酶A羟化酶、脂肪酸合成酶和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降低,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蛋白水平与mRNA相对表达量一致。结论敲减OGT后可通过降低O-GlcNAc水平抑制肝细胞脂肪合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构建含MDR1基因启动子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并检测其在朊蛋白高表达胃癌细胞系中的活性表达。方法:PCR克隆人MDRl基因启动子片段,通过亚克隆将启动子分别插入到pMD18-T载体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pGL3-Enhancer载体中,建立含MDR1启动子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pGL-MDR1,并经测序及酶切确定扩增序列;脂质体基因转染法将pGL-MDR1转染入朊蛋白高表达胃癌细胞系SGC7901-PrP,并测定其荧光素酶活性。结果:PCR克隆出MDR1启动子经DNA测序证实序列正确,pGL-MDR1转染入朊蛋白高表达胃癌细胞系的荧光素酶活性,较转染入pcDNA3.1空载体细胞系相比升高3~5倍。结论:成功构建含MDRl启动子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上调朊蛋白表达可激活MDR1的转录活性。  相似文献   
19.
RhoA亚家族与胃癌细胞恶性表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RhoA亚家族成员RhoA、RhoB和RhoC对胃癌细胞恶性表型的影响。方法:系用脂质体介导法分别将编码正显性RhoA突变体(V14RhoA)与野生型RhoB(wt-RhoB)和RhoC(wt-RhoC)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入胃癌SGC7901细胞中,筛选出稳定抗性克隆,并检测转染细胞的生物学行为的变化。结果:RhoA活性增强可促进胃癌细胞的增殖,而降低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上调RhoB表达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增强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上调表达RhoC则对胃癌细胞的增殖及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无明显的影响,但可明显促进胃癌细胞的迁移。结论:RhoA亚家族分子参与了胃癌生长、耐药及转移等多个方面,其家族中不同分子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20.
DNA损伤诱导胃癌细胞端粒酶活性和TRF2表达增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在化疗药引起胃癌细胞DNA损伤过程中端粒酶、TRF1和TRF2的表达.方法:用不同浓度足叶乙甙处理胃癌细胞SGC7901和MKN28,分别在3,6,12,24和36h进行检测.采用实时定量TRAP分析检测端粒酶活性;用实时RT-PCR检测hTERTmRNA表达;用Westernblot和实时RT-PCR检测TRF1和TRF2表达.结果:两种细胞端粒酶活性及TRF2mRNA表达均在药物处理的早期明显增高(P<0.05),且显示明显的药物浓度依赖性(P<0.05);TRF1表达稍增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hTERTmRNA表达无明显改变(P>0.05).TRF2表达在蛋白和mRNA水平均增高(P<0.05).结论:端粒酶和TRF2参与化疗药引起的胃癌细胞DNA损伤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