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1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重度有机磷中毒并发脑水肿时阿托品临床效应低下的救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救治中,尤其是重度中毒时,阿托品效应不明显或反应迟钝,统称阿托品临床效应低下。该医院重症监护中心1996年5月-2004年6月收治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206例,出现阿托品临床效应低下者42例(20.38%),其中32例(15.53%)为并发脑水肿,经积极有效的抢救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2.
目的 观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清趋化素Chemerin及相关炎性细胞因子CCL2、TNF-α的变化,探讨其在NAFL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18年4~6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下沙院区接受体检,符合NAFLD临床诊断标准以及本研究纳入、排除标准的110例NAFLD患者,同时收集同期健康体检人群50例为对照组。采用液相芯片技术检测血清趋化素Chemerin、CCL2、TNF-α水平,分析血清趋化素Chemerin与BMI、血压、血糖、血脂和肝功能酶学等之间的关系。结果 NAFLD组患者BMI、血糖、血压、TG、TC、LDL-C、ALT、AST、GGT、血清趋化素Chemerin、CCL2、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H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趋化素Chemerin与炎性细胞因子CCL2(R=0.490,P<0.01)、TNF-α(R=0.308,P<0.01)呈正相关。血清趋化素Chemerin与肝功能指标ALT(R=0.275,P<0.01)、AST(R=0.233,P<0.01)、GGT(R=0.359,P<0.01)呈正相关。血清趋化素Chemerin与MS相关标志物BMI(R=0.269,P<0.01)、TG(R=0.318,P<0.01)、SBP(R=0.310,P<0.01)、DBP(R=0.282,P<0.01)、血糖(R=0.242,P<0.05)呈正相关,与HDL-C(R=-0.335,P<0.01)呈负相关。结论 血清趋化素Chemerin可能参与了NAFLD的炎性反应,与MS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83.
1 病历摘要患者,男性,21岁,于1998年8月11日入院。患者2个月前因咳嗽、咯血、X线胸片提示右肺上叶“肺结核”,予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抗结核至今。1周前突然发热达39℃,当地医院予环丙沙星、阿司匹林治疗,体温不退。3天来出现颈背部皮疹,瘙痒,全身乏力、气促、多汗等症,转入我院。体检:体温39.4℃、脉搏110次/分、呼吸30次/分、血压14/8kPa。发热面容,皮肤、巩膜轻度黄染。颈、背部散在红色皮疹,部分融合,其余部位未见皮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见肿大。颈软,颈静脉无怒张,甲状…  相似文献   
84.
病历摘要患者 ,女 ,58岁。因发热、右下腹肿块伴隐痛 9个月加重 10d ,于 1999年 9月 4日入院。 9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 ,体温未测 ,右下腹隐痛 ,间歇性 ,无放射 ,在当地医院予以阿莫灵等药治疗后隐痛好转 ,不久又出现上述表现。 7个月前在市区一家医院行“B”超检查 ,发现“右下腹肿块” ,以“阑尾周围脓肿”收入院 ,并行剖腹探查术。因回盲部粘连明显 ,未找到阑尾 ,术中诊断同术前 ,抽吸脓液 30ml后关腹。术后以先锋六号、灭滴灵抗感染处理 ,症状好转后出院。此后 ,时有低热 ,37.6℃左右 ,劳累后右下腹痛明显 ,自觉肿块未见缩小。…  相似文献   
85.
目的 探讨脑动静脉畸形相关的供血动脉远端破裂动脉瘤的特点与血管内治疗方法.方法 11例以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的患者均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并被证实出血来源于脑动静脉畸形供血动脉远端破裂动脉瘤.根据动脉瘤的形态和供血动脉特点,选择以弹簧圈闭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或以高浓度生物胶栓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结果 11例栓塞后的动脉瘤均消失,未发生再出血,以弹簧圈栓塞的7例术后未发生新的神经系统症状;以生物胶栓塞的4例有2例术后发生栓塞部位的脑梗死.结论 脑动静脉畸形供血动脉远端动脉瘤破裂后血管内栓塞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首选以弹簧圈栓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也可用高浓度生物胶栓塞,动静脉畸形可择期再处理.  相似文献   
86.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位于椎间孔内或孔外者 ,在 CT应用于临床以前 ,常不易作出正确的诊断而导致误诊误治 ,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腰椎间孔内或椎间孔外突出在临床上并非罕见 ,近年来临床报告病例有增加趋势。我院自 1988年以来 ,共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 16 80例 ,其中腰椎间盘突出位于椎间孔内或孔外有 8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见附表附表  8例极外型椎间盘突出临床资料序号性别 年龄(岁 )病程(月 ) 突出间隙 突出侧别 突出部位 压迫神经影像学检查 手术入路病理改变 随访结果1男 384L3~ 4左椎间孔内 L4 CT椎管内入路破 裂优2…  相似文献   
87.
脑动静脉畸形供血动脉远端动脉瘤破裂栓塞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动静脉畸形相关的供血动脉远端破裂动脉瘤的特点与血管内治疗方法.方法 11例以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的患者均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并被证实出血来源于脑动静脉畸形供血动脉远端破裂动脉瘤.根据动脉瘤的形态和供血动脉特点,选择以弹簧圈闭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或以高浓度生物胶栓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结果 11例栓塞后的动脉瘤均消失,未发生再出血,以弹簧圈栓塞的7例术后未发生新的神经系统症状;以生物胶栓塞的4例有2例术后发生栓塞部位的脑梗死.结论 脑动静脉畸形供血动脉远端动脉瘤破裂后血管内栓塞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首选以弹簧圈栓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也可用高浓度生物胶栓塞,动静脉畸形可择期再处理.  相似文献   
88.
牛淑珍  王俊 《中国现代医生》2015,53(1):49-51,16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2型糖尿病患者足背动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在我院就诊的非糖尿病患者60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在首次就诊时接受足背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并分析两组足背动脉血管内径、中层内膜厚度、粥样斑块及血流动力学差异。结果两组患者足背动脉的血管走形、管壁回声及内膜情况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足背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粥样硬化斑块数量大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管腔内径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足背动脉血流频谱可见双相波或三相波,Vs、Vd、Vr流速均较对照组减慢(P<0.05或P<0.01)。结论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可以在早期准确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足背动脉病变,为临床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9.
1995~ 2 0 0 0年我科共收治异位妊娠患者 2 5 6例 ,其中宫内宫外复合妊娠 (HP) 5例 ,占异位妊娠总数的 1.9%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5例中 ,年龄最大 35岁 ,最小 2 5岁。既往妊娠史 1~ 4次 ,3例已足月顺产 1胎 ,1例为原发不孕患者 ,1例为继发不孕患者 ,不孕年限 2~ 4年。3例患者既往有输卵管炎病史 ,1例为带宫内节育器妊娠。5例均无促排卵药物治疗及辅助生育治疗史。1.2 住院经过 :本文 2例有输卵管炎病史患者分别于停经 4 0天及 6 4天自觉腹痛、肛门坠胀感 ,后穹窿穿刺抽出不凝血 ,拟诊“宫外孕”。剖腹探查时发现 1…  相似文献   
90.
马红球菌(Rhodococcus equi)于1923年首次发现并命名为马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equi),后经细胞壁结构分析,发现本菌与棒状杆菌属有较大差异,因此将其归属为马红球菌.近年来,马红球菌引起呼吸道、尿路感染和败血症等报道增多,笔者从临床送检的各类标本分离到32株马红球菌,现将其生物学性状和药敏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